长毛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与具体防治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3
  摘要:兔瘟病全称为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该病传染性极强、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大,死亡率较高,严重危害兔子健康生长,降低养殖效益,影响兔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因此积极做好诊治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着重对长毛兔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
  关键词:长毛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诊断;治疗;预防;研究
   江苏射阳地区有着悠久的长毛兔养殖历史。长毛兔兔毛制品轻软、舒适、暖和、美观,深受国内外消费者追捧,饲养长毛兔占地少、投资少、饲料来源广、收益大,成为射阳地区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门路。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严重威胁长毛兔生长发育,养殖场户积极做好诊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长毛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因分析
  1.1 母源抗体干扰
   现阶段,预防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免疫疫苗。但是,在兔子体内母源抗体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贸然接种免疫疫苗,往往会出现抗体中和现象,降低疫苗接种有效性,导致出现虽接种疫苗仍暴发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现象。
  1.2 饲养管理不当
   部分养殖场户在长毛兔养殖过程中,没有充分意识到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抱有侥幸心理,忽视防疫工作,没有制定健全完善的防疫制度和计划,或者有的养殖场户为节省成本,选择不接种疫苗,增加了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同时,部分养殖场户饲养管理不到位,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高发期不重视圈舍卫生环境消毒工作,导致细菌病毒大量滋生,诱发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营养补充不足,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没有做到定时、定量饲喂,无法满足兔子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导致抵抗力下降,最终导致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
  1.3 免疫接种不合理
   当前,虽然很多养殖场户非常注重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免疫工作,但是免疫接种不合理的现象却非常突出。没有制定健全的免疫接种制度,没有从正规渠道、途径购买免疫疫苗,免疫接种方法不合理,免疫接种剂量不足,疫苗储存保管不当导致疫苗失效或者疫苗过期,均会对免疫接种效果造成影响。同时,在免疫接种后,忽视免疫监测工作,导致出现漏免、免疫失效等现象,没有实现100%的免疫接种,最终导致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
  1.4 其他因素
   个别兔子体质差,抗病力弱,极易感染兔瘟病毒。同时,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亦可继发于巴氏杆菌病、球虫病等多种疾病。长毛兔养殖期间,如养殖场户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或者在免疫接种前后服用抗生素,会对兔子机体免疫效果造成极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生。
  2 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特点
   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可发生于一年四季,尤其是在春季、秋季和冬季,该病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夏季发病率不高。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大多呈散发或者局部流行发病趋势,兔病毒性出血性病毒仅危害兔类,可以发生于任何品种、性别、日龄的兔子,尤其是青年、成年长毛兔有着更高的发病率,处于哺乳期的兔子及老龄兔发病率较低。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就是患病兔和带毒兔,健康兔子直接接触病兔,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槽具、分泌物及排泄物后即可导致感染发病,需要注意的是,鼠类亦是重要的病毒传播载体。在新疫区,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发病率极高,死亡率可达到90%以上,并且新疫区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发病急且短,短时间内极易死亡。该病潜伏期为30~48h左右,潜伏期过后即发病,虽然我国高度重视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防控工作,但该病仍时有发生,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综合防治力度[1]
  3 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诊断要点
  3.1 临床症状
   结合病程长短,可以将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分为三类:①最急性型,兔子大多是突然发病倒地抽搐,并发出尖叫,死亡。个别兔子鼻孔中流出一些血液,伴有泡沫,粪便中有胶冻样附着物,呈淡黄色;②急性型,患病兔子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高烧至41~42℃左右,时而便秘,时而腹泻,腹胀,病程大多持续1~2d,如治疗不及时,极易死亡,病兔死亡前会异常兴奋,狂奔乱咬,最终全身抽搐死亡。病死兔子鼻孔中流出一些带有泡沫的血液,如是怀孕母兔患病,极易出现流产及死胎等现象;③慢性型,患病兔子体温升高至41℃左右,精神萎靡不振,不愿进食,被毛杂乱无光泽,日渐消瘦,耐过的兔子生长发育迟缓,并且会带毒排毒,进而感染健康兔子。
  3.2 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病死兔子的尸体,可以发现出现明显的败血症病变,全身多个器官出现充血及出血症状。肺部严重水肿,表面有出血点,大小不一,肺脏切面流出一些泡沫状的液体,颜色呈红色。喉头及气管黏膜呈弥漫性充血现象,尤其是气管部位,将气管切开后渗出大量渗出液,带血;胸腺出现明显的水肿现象,肝脏为土黄色,有淤血及出血斑点,肺脏肿胀明显,脾脏肿胀,颜色呈紫黑色,胆囊内充满胆汁。肾脏切面呈紫红色。个别羊有针尖状出血点,皮下肌肉有淤血。
  3.3 诊断技术
   对于长毛兔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诊断,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变化,包括:呼吸系统出血、各个器官肿胀等,并通过剖检变化的方式,即可做出初步的诊断。如要进行确诊,可采集病死兔子病变脏器进行实验室诊断,常用法主要包括: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电泳实验,试验阳性即可确诊,或者可以利用SPA协同凝集实验予以确诊。
  4 长毛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综合防治方法
  4.1 自繁自养,培育良种
   长毛兔养殖中,养殖场户要遵循自繁自养的原则,避免传播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通过自繁自养的方式,培育良种,优化兔群结构,降低发病率。如为扩大养殖规模必须要引种,则要做好健康检疫工作,对严重兔实施严格的检疫,保证健康的情况下方可引种。引种后应隔离饲养1个月,在这期间要密切留意兔群健康状况,确认无病害后方可合群饲养。需要注意的是,疫病高發期禁止引种,禁止从疫区引种。   4.2 免疫接种,增强体质
   免疫接种是防治兔瘟病最为有效的手段。因此养殖场户要高度重视免疫接种工作,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结合长毛兔养殖规模,区域内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方案和计划,将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到实处,严格控制好免疫接种方法、接种剂量、接种日龄,达到理想的免疫接种效果。目前,常用疫苗有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等。以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为例,采用皮下注射法,45日龄以上兔每只接种1mL,必要时未断奶兔亦可接种,剂量为1mL,但在断奶后应再接种1次,该疫苗免疫有效期为半年,到期后应及时接种。需要注意的是,临产的母兔及体弱多病的兔子,应延迟接种,避免出现流产及死亡等现象。在免疫接种前后1周,禁止服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避免对免疫接种效果产生影响。
  4.3 严格消毒,清洁卫生
   长毛兔养殖期间,养殖人员要认真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可以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定期补充青绿多汁饲料,满足兔群生长对于多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提高抵抗力,降低发病率。同时,要做好圈舍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兔舍光照、通风正常,及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及时清理兔舍粪污及残留饲料,粪污应进行堆积高温发酵处理,杀灭致病菌。要高度重视消毒工作,制定完善的消毒计划和程度,针对规模化的养殖场,应在进出入口位置设置专门的消毒池,做好对进出入人员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同时要做好对兔舍、兔笼、饮具的消毒工作,常用药物有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甲醛、草木灰等,要定期轮换使用消毒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要保证消毒的全面性和彻底性,不留死角,营造健康的兔舍环境,有效降低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2]
  4.4 严格隔离,有效治疗
   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兔群生长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进行隔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同时也避免导致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发生后,使用抗生素及磺胺类药物治疗均无效,目前对于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治疗尚无特效药,为降低死亡率,应及时对未患病的长毛兔紧急接种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1mL,针对体弱的长毛兔,耳部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mL+VC 5mL+VB 15mL。针对出现腹泻的长毛兔,注射庆大霉素2万IU,早晚各1次,连续注射5d即可[3]
  4.5 病例分析
   2021年3月份,射阳县养殖大户尤某家饲养的500只长毛兔中有部分兔子出现异常前来求诊,患病兔子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严重的食欲废绝,体温升高至41.9℃,呼吸频率加快,耳壳潮红,其中2只兔子倒地抽搐尖叫死亡。对病死兔子身体进行解剖,发现其气管、喉头等部位有黏液,呈红色,肺脏有出血点,肝脏肿大明显,脾脏颜色为紫黑色,胆囊内充满胆汁,结合病兔临床症状及解剖病理变化,最终诊断为急性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随即紧急接种兔病毒性出血症灭活苗1mL,耳部静脉注射5%葡萄糖盐水20mL+VC 5mL+VB 15mL,综合治疗3d,无继续死亡病例出现,病兔症状逐渐缓解康复。
  5 结语
   综上所述,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是危害长毛兔养殖的“头号杀手”,严重危害兔子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通过分析长毛兔兔病毒性出血性敗血症的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要点,并探讨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方法,希望能够为长毛兔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的临床诊治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旨在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确保长毛兔养殖业良好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 吴强.浅析兔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养兔,2017(7):16-18.
  [2] 吴凤笋,罗琴,张桂云.一例长毛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制[J].现代牧业,2020(4):55-57.
  [3] 潘佳辉.长毛兔兔瘟病的诊断与防治[J].浙江畜牧兽医,2020(3):45.
其他文献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3  摘要:肉鸡养殖中的疾病问题是限制肉鸡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阻碍,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在规模化肉鸡养殖中会导致肉鸡群体患病,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新城疫和禽流感疾病是规模化肉鸡养殖中常见的两种传染性疾病,给肉鸡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而鸡瘟和禽流感疾病在肉鸡养殖中表现的症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22  摘要:牧场生物安全是指甄别出威胁牧场奶牛的风险因素,通过科学、有效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加以控制,防止或阻断病原体侵入、侵袭牛群,确保牧场生产的健康、稳定。生物安全包括外部生物安全和内部生物安全,外部生物安全主要是防止病原微生物通过可能性的载体传入场内和防止场内疫病向外传播。内部生物安全主要是控制场内病原在牛群间的循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2  摘要:随着国内养羊产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羊场羊群数量不断扩大,养殖密度逐渐提高,各种传染类疾病对羊群的危害不断变大,因此各地区防疫部门对各种疾病的防控工作也更为重视。本文分析了羊猝疽的发生及诊断和防治措施,意图增加业内从业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该病的传播和危害。  关键词:羊猝疽;诊断;防治   羊猝疽是由产气荚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2  摘要:鸡痘是由痘病毒感染而引发的一种鸡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日龄、品种和性别的鸡都能感染,潜伏期长短不一,主要和感染日龄、鸡本身免疫力以及鸡场的管理水平有关,根据临床具体表现,本病分为皮肤型、白喉型和混合型三种,病灶分别集中在皮肤无毛处、喉头和口腔部位,以及全身皮肤黏膜,对养鸡业危害较大;预防本病需对鸡群科学接种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5  摘要:通过送检案例结合实验室临床检测,常遇到临床表现关节肿胀、瘫痪的病禽,关节剪开后可见大量浑浊液体,进行细菌分离,分离到明显的葡萄球菌,且多与其它病原继发或并发感染;通过流行病学与试验数据显示,葡萄球菌存在家禽、水禽多组织脏器中;产蛋下降鸡群与一些肝脏坏死、出血、易碎、破裂样本中也常分离到细菌,葡萄球菌也是其中一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9  摘要:目前很多养殖场仍然在使用传统的单方面疫病预防和控制方法,缺乏全面、系统和准确的生物安全性预防和控制观念。建立健全的安全体系,已成为养殖业和动物疫病工作者必须面对并期望在现实中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目前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治模式的缺陷,结合理论和实践,摸索提高养殖场防疫能力、养殖户防疫意识的关键措施,提出全面实施养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7  摘要:通常情况下经过驯化的肉鸽对于多种疫病均具备较强的免疫能力,所以肉鸽养殖户只要做好饲养区的日常消毒工作、及时对肉鸽进行接种以及做好隔离饲养工作,肉鸽通常不会患病。但是随着目前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肉鸽的养殖过程中,以及种鸽引种日益频繁,在养殖过程中导致的疫病种类越来越多,这些疫病的产生不仅会对肉鸽的市场供给产生影响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45  摘要:对于养鸡产业而言,鸡白痢是不可忽视的疾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无法估量。鸡白痢属于一種细菌性、传染性、多发性疾病,白痢是临床症状的主要表现,而且任何日龄的鸡都可能发生,雏鸡发生概率更大,对鸡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威胁,如果未能有效预防或者是及时治疗,将可能导致鸡大量死亡。因此,本文将从鸡白痢的病原特征、传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38  摘要:试验采用肠道剖检、细菌分离技术、细菌基因组测序与药敏试验等方法进行探讨,首先从剖检变化、菌落、菌体的形态、基因测序等方面对病原菌进行了鉴定,肠道剖检过程中可见肠管体积增加,内部臌气,肠内容物呈类西红柿样和类褐绿色样。通过染色镜检观察显示为两端钝圆,呈杆状,蓝紫色。从菌落的形态学观察,TSC-卵黄平板上呈现有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