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与俄乌有关1932-1933年大饥荒的论争

来源 :西伯利亚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j8332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承认1932-1933年在苏联发生的大饥荒的历史事实,都认为大饥荒是20世纪30年代的悲剧性事件,饥荒与"天灾人祸"紧密相关。乌克兰从政治认同出发,将大饥荒定性为"种族灭绝",而俄罗斯坚决反对这一观点。其背后的原因在于俄乌国家认同与地缘政治利益的不同。
其他文献
一、中日通货紧缩的程度比较伴随泡沫经济的崩溃,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持续走低,日本的通货紧缩持续时间较长,从1993年到2002年一般价格均呈下降趋势,表现为GDP缩减
一、市场机制不会自动实现西部开发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过大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制约总体经济均衡发展的一个世纪难题.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有产业结构因素、
司马迁(汉景帝中元5年至约汉武帝后元2年,约前145年-前87年),字子长,生于龙门(今陕西韩城),<史记>的作者,中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和社会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