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无痕、人文关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chaoqi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程度的提高和实际效果的增强,克服传统的单一说教的形式,是对青年的一种人文关照。因此,要深刻理解和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把握好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和途径,如此,方可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实际生活科学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实现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目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青年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4-02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被认为是党的整体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在动员大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近年来,这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以至于在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今天,许多青年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逆反情绪和抵触心理。这不仅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也不利于青年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增强其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迫在眉睫。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既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又是思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以生活为载体,教育与学习应该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关注人的现实生活需要。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让青年在生活体验中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它的本质是“做人”,在内容上以“修养”为核心,在方法论上强调生活教育。也就是说,在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的内容,使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置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贴近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源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融入生活,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知”与“行”,“学”与“做”的统一,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结晶,同马克思主义“人本论”和“生活观”相呼应。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理所当然源于人们的生活世界。生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长点和作用点,是它的唯一基础,离开了生活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将走向虚无。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论强调“现实的人”和“实践的人”,是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出发的,是彻底的“人本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始终是立足于人类的生活需求与素质发展的,是最为科学与彻底的以人为本。思政教育如果只讲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观而不讲其人性论,只宣传共产主义而解释不好为什么要实现共产主义,只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奉献而忽视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只传播一般理论而不能回答现实生活问题,就会显得无力或乏味。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生动性就在于其科学的人本论和与时俱进的社会生活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回归。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的主体性、创造力培育的客观要求,是对青年人文关照的实践。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融入人的生活世界,让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享受并追求人的尊严、幸福和成功,全面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不是对人的生活世界的强行干预,而是在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基础上实现人的精神和物质双满足。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对人文关怀的实践。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关注受教育者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更关注他们的权利、尊严与能力的发展。教育越接近生活,越能体现这种人文关怀,发挥人的主体性,引发人的内在创造力,体验生活的美,教育的善与真,形成文化、社会、个性协调发展的自身生活世界。
  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主要原则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从形式化、理论化、理想化的“神坛”上重返现实生活,接接广大青年生活的“地气”,找回其本来面目,并且以生活为基础来思考和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所有问题和难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主体参与原则,把青年本身也当作主体对待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并非是要求它像原始社会那样完全与社会生活融为一体而失去独立性,而是使其作为价值主体积极渗入到生活世界中去。这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由原来的主客二分的主体、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主体与主体间的关系,否定任何一种单极的主体性,要把教育对象看成是人而不是工具,要将人们置于具体的社会生活之中。并将其贯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努力激发和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所谓主体意识,就是人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而人的主体性是人在处理外部关系时的能动性表现,即人在认识和改造客观对象的过程与效果中所体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作为客体的受教育者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以正确的主体意识来认识和处理与受教育者的关系,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交互主体观”,即以教育者正确的主体意识和较强的主体能力为基础,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平等的主体性交互作用中,启发培育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人格,而这一过程必然是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实现的。一方面,生活世界就是人的主观性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因而是人的主体性的本源,受教育者主体性素质只有深入社会生活才能得到提高;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者必须用自己的主体意识来引导培養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而双方的交流互动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性的交流。这样一种教育过程就构成了一幅教育性与生活型相融合的丰富的生活世界图景。
  (二)现实化原则,注重实践道德生活   所谓现实化就是教育目标要贴近受教育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避免理想化和空中楼阁。当然,现实化并不是平庸化,它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注意理想与现实的结合。教育目标过高往往会使受教育者失去信心,从而产生无望畏惧心理。教育目标当然也不能仅仅限于人人都容易达到的水平,这样也会消磨受教育者的斗志。所以,教育目标的现实化,一方面要避免传统模式的理性化,渴望而不可及的状态,令一方面又要避免使它陷入平庸化,唾手可得的境地。教育目标的现实化就是要是教育目标既体现理想性、先进性,又体现现实性、普遍性;既关注人的精神追求、国家利益,又考虑人的现实生活利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长远目标和现实目标相结合。
  (三)充分利用网络工具原则,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介体的与时俱进
  信息时代方兴未艾,网络技术更是在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中所具有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青年传播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沟通时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而网络是重要的沟通平台和载体。网络沟通能减少受教育者的羞怯心理,拉近其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距离。日前,大学生上网人数较多,范围较广,次数较频繁,以及利用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完全可以利用这一载体,比如建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开通网上BBS、网络公共邮箱等等,把握网络主动权,开拓网络阵地。定期举办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坛,汇集专家、学者和实际从业人员的智慧,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积极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想结合原则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有各的优势,理应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然而当代的思政教育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就将三种教育分裂开来。年少时接受家庭教育,在校期间基本接受学校教育,进入社会后接受社会教育。鉴于青年大部分都在学校生活,因此应多多利用其余两种教育的优势。结合学校教育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基本的做人做事原则的灌输)和社会教育的现实性(书中理论的社会兑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搭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平台,开设家长热线,倡导文明进步的大学家庭生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积极引导青年学子关注时事,正确理解社会热点现象,从社会现实中理解并践行道德生活。
  三、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对策
  (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的内容同青年的社会生活发生密切联系,使其成为青年日常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
  首先要积极动员社会的广泛参与。无论是学校、家庭、社区还是其他单位,无论是政党还是群众团体,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所有的部门、人员、场所、时机,都应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宣传社会主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其次,要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在学校,各门课程和各项活动都要贯穿思想道德的教育内容;在社会,一切管理工作、文化建设、闲暇活动、大众传媒都可以传输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要充分利用和大力建设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开展各类具有教育意义的纪念、庆祝、参观以及志愿服务、文体竞赛等活动。甚至可以结合风土民情、习俗规范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积极创造既具有现实性又具有引导性的“道德情景”,使思政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孔不入”,发挥潜移默化、踏雪无痕和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解决特定对象的思想问题时,要以生活观念开阔思路。事实上,人的思想问题既可能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还有可能是由于思想认识、心理问题或生理原因。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看到个人利益一定会和青年的思想问题相关,因此一定要抓住个人实际利益这一主要环节,首先要弄清楚引起思想问题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帮助受教育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不能解决也要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思想认识引起的思想问题,教育者要着重培养和引导受教育者的科学的正确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受教育者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即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才是长久之计。
  (二)合理定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标、主体和内容融入青年日常生活世界
  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主体、目标和内容上和日常生活世界的脱离也必然导致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同日常生活世界向脱离。这也是青年思想政治教育不尽人如意的主要表现。由于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着眼点都不在青年日常生活的行为,而在于对青年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于是在方法上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主要是检验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试。系统性理论知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固然重要的,但是仅仅注重知识而不注重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的行为行动是不科学的。当前,在网络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社会热点,主动融入社会生活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趋势。由此我们得出启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走生活化之路,置身于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才能满足青年的个体需求,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活要求教育者尽可能地同青年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且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事实表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扎根青年的实际生活,融入青年生活的全过程,并在实际生活中教授给青年解决人生困惑的智慧和技巧,才能使青年获得认识价值的升华和超越。
  青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个性张扬但尚未稳定。青年总是按照自己的爱好选择生活方式,强调个人价值,是世界青年价值观发展的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这种特点和趋势,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之路,增加对青年的人文关照,使教育内容具有渗透性,教育手段具有间接性,教育唯独具有超时空性,如此才能形成教育效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改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从现实生活出发,采取“三贴近”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方可解决青年的思想问题,同时使受教育者从被动地适应社会到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创新,积极应对人生中的困惑和挑战,最终实现青年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只有把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才能发挥它的无穷魅力。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只顾教授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活动;只顾语文知识,忽略与技校生的专业挂钩。技校语文教学需要充分重视职业学校的培育要求,在课堂设计和教学内容上都要顾及学生的就业需要,以满足企业用人的要求,构建以专业为特色的技校语文课堂。构建以专业为特色的技校语文课堂,我们从口头交流表达能力、规范书写能力、专业基础写作能力等三个方面的教学目
期刊
【摘要】新课程所倡导的“大语文”理念,它要求老师在语文课堂中努力寻找文本、学生、教师、生活的联结点,将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由课内向课外适当拓展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延伸课堂。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以《老人与海鸥》一课为例,从课前拓展、课中拓展、课尾拓展、课外拓展四个方面谈谈拓展延伸的做法。  【关键词】拓展阅读 延伸课堂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31-01  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理解与把握历史教科书进行教学?这是每一位历史学科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教学,习惯于按照原因(包括背景、条件等)、经过(包括时间、人物、地点、性质等)、结果(包括意义、影响、启示等)的三阶段式教学法,并认为是水到渠成,线索清楚。笔者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42-01  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学科之一,在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感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功能。受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处于功能淡化的被动境地。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养成历史观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具体可表现为语言、知识
期刊
【摘要】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学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等为理论基础。以开发和利用课堂中人的关系为基点,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合作愉快,人人参与,并强调把小组成员人人参与的情况与合作效果等进行评价,从而引起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过程和实效性的共同关注,促使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成长。以《中国历史》八年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3-01  鲁迅《祝福》中是这样描写祥林嫂“乞讨”形象的: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需要,因此电化教育的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前的政治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成效不高的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俗旧,教学方法不够完善,没有聚合教学要素,优化教学过程,因此不能达到良好的政治教育的目的。针对目前的电化政治教学方法,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真正促进电化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期刊
【摘要】在多年教学AP微观/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笔者注意到很多学生不是学不会而是不会学,现在有很多高中老师也缺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意识,只是在课堂内外狠抓学生的成绩。结果造成低分的考生越来越边缘化,既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也丧失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笔者想借助这篇文章中谈谈如何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讨论一些常见的关于学习技能的话题。  【关键词】自主式学习 AP项目 注意力 学习方法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59-02  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教育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小学德育变革的关键时期。如今,学校德育已摆脱左的思想束缚,并从社会政治运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不断地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迈进。总结研究这20年来中小学德育所取得的主要成绩,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差距,对于加快和深化德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花样百出,但很多貌似热闹的花样背后却常鲜有余味可品,往往是表演粗劣、哗众取众、舍本逐末。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贯穿“素课”的教育理念,就需要我们在对教材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浅出”教学设计的简洁美、需要让学生在课堂的本色体验、合作和探究中达成有效对话,体验那“无法预约的精彩”,在天然雕饰中完成三维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