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寻找新知的“图式”

来源 :考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75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教学设计呢?除了有明确的目标外,更要有顺利实现目标的策略。其中在教学设计中,能帮助学生找到接受新知的“图式”,便是有效策略之一。
  任何一项工程建设都需要好的设计,然后按设计施工,才会取得好的建设效果。同样,教学也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算得上是好的教学设计呢?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设计要为学生寻找接受新知的“图式”服务。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皮亚杰认为,图式是在某种特定领域中拥有的有组织的及有内存联系的陈述性知识的记忆结构,当学习者从类似事件的多次经验中抽取出其共同之处时,图式便形成了。大家知道,要想知道一种植物是不是树,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定要有一种树的判断标准:树要有树干、树冠、树枝、树叶,甚至花、果、种子等。这种标准就是关于树的“图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时候也是在为寻找接受新知的“图式”,但由于学生的经验积累不够,面对一个个新知的时候,很难能顺利找到所需的“图式”。作为教师,我们在编写教学设计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这种“图式”。“图式”找得好,找得准,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掌握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热爱该学科。记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我喜欢化学、地理、英语,最不喜欢数学。”原因就是在上初中学习负数的时候,搞不清楚为什么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就去问老师,老师说:“你记住就行了。”从此,袁隆平认为数学是不讲道理的,也就对数学失去了兴趣。袁隆平院士不喜欢数学的故事,是对我们数学教师极大的嘲讽,是数学教师的悲哀。
  其实,袁隆平院士认为数学不讲道理,就源于该教师没能帮助学生找到“负负得正”的“图式”,至少应帮助学生找到一个能让学生信服的解释,以免让学生产生数学是不讲道理的歧义。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除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外,接下来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寻找达到目标的有效策略,其中寻找到学生易接受新知的“图式”便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如何找到接受新知所需的“图式”呢?30年教学生涯,特别是袁隆平院士不喜欢数学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和震撼让我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做了一些探索。虽不成体统,但实际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2014年省教科院举行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课有精品”活动中,由我执教的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节,由于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为学生寻找接受新知识的“图式”因素,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出乎意料的好,受到众同行的好评及同学们的称赞。现将该教学设计片断摘录如下: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设计片断:
  师:请同学们对方程组(1)和(2)中的两个方程分别相加减
  方程组
  3x+2y=7①
  5x+3y=13 ①
  3x-2y=-1②
  7x-4y=10 ②
  生1:对方程组(1)中的①②两个方程分别相加减得:6x=6, 4y=8
  对方程组(2)中的①②两个方程分别相加减得:12x-y=26,-2x+7y=3
  师:从上述的加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2:方程组(1)中,不论是加还是减,都能消去一个未知数。方程组(2)中,不论是加还是减都不能消去任何一个未知数。
  师:回答得很好,请大家思考、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生3:通过思考和讨论:我们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方程组(1)中的两个未知数的系数要么相等,要么互为相反数,所以通过加可以把系数互为相反数的未知数消去;而通过相减,可以把系数相等的未知数消去。而方程组(2)中的两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也不互为相反数,所以不论是加还是减,都不能消去任何一个未知数。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真好!同学们,要用加减法解像方程组(2)这样的方程组,关键要干什么?
  生4:关键要把方程组(2)中两个未知数的系数变为像方程组(1)中那样,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师:像方程组(2)这样两个未知数的系数本来不相等或不互为相反数,能变成相等或者互为相反数吗?怎么变呢?
  (学生陷入沉思之中)
  师:同学们,在小学学习分数加减法时,是怎么运算的?大家会运算吗?
  生(众多):(突然来了精神)会!会!会!
  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讲讲分数加减法法则。
  生5: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同分母运算。
  师:请你再讲讲什么是通分?怎样通分?
  生5:把分母不相同的变成相同的过程,叫作通分;找到不同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就可以不改变分数值的大小,来变成同分母的分数。
  师:回答很好。把分母不同的分数,可以变为分母相同的分数,且分数值大小不改变,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方程组中系数不相等或者系数不互为相反数的变成系数相等或者系数互为相反数呢?
  生(众多):可以……
  生6:其实我们已经从“通分”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们把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到,然后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在保证等式不变的情况下,将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变成相等或者互为相反数,即可完成转化过程。
  师:同学们,这种转化过程与“通分”是不是非常类似?
  生:(齐声)是。
  师:为便于大家记住这个过程,我们把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通系”,好不好?
  生:(齐声)好!太好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只要“通系”就能用加减法了!
  ……
  通过对课堂练习统计,学生达标率100%,这在我的其他课堂上很少有过的。
  本节课上完后,平行班另外三位老师也都按此设计在各自班级上了该课,都说此设计比传统设计效果好得多。自从我采用此设计上完课,七年级的师生给我起了个绰号叫“通系老师”。一次下课后,同学们又围着我说:“老师,我们一看到你就想起‘通系’,一想到‘通系’,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通系’‘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者我们已经打包存到我们的记忆硬盘中了,永远不会丢失!”
  现在想来,在编写此课的教学设计时,我也仅仅多了一层替学生寻找他们接受新知的“图式”而已。此节课的“图式”“通分”也成为新知“通系”的孪生兄弟。“通系”将伴随着通分一起永远固化在我的学生的记忆里。
  我们在编写教学设计时,只要处处为学生接受新知着想,能想方设法把学生送入学习新知的高速路口,让他们驶入学习新知的快车道,并为学生导航,就能寻找到学生所需的“图式”,就能编出实用、高效的优秀的教学设计。
  (作者单位: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本刊讯2019年5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电力设备安全专项监管工作。本次专项监管工作目标是总结分析设备故障原因及趋势,进一步落实电力企业设备
在拆卸轴与轮的联接时需要使用专用工具。文中介绍了一种利用锥面配合的孔与轴的联接方式,该种联接方式使安装轮与轴的联接更可靠,并且拆卸方便。
室内玻片浸渍法测定了8种杀螨剂对六点始叶螨的毒力,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2%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4.5%阿维
通过选用合适的原药、助剂、工艺,配制了闪点高、粘度适中、低毒、冷热贮稳定性好且可用于喷烟、喷雾及超低量喷雾的15%哒.阿维菌素多功能热雾剂,并测定热雾剂对橡胶六点始叶
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一般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建设阶段、中期发展阶段、考核再建设阶段,初期建设阶段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实验室建设的成败。本文结合
"我们希望今后加强中日韩三国青年在环境领域的交流,并将共同开展一些环保活动,这些青年活动将引领我们获得三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用行动保护我们美丽的星球。"在中日韩三国
针对目前规范采用换算截面面积和惯性矩的方法计算石拱桥加固中组合截面承载力无法反应其各部分应力状态的现象,依托实际工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加固后原拱圈各截面
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环境监测能够借助于现代化技术提出综合性的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较为严重的环境质量问题,本文从大气污染所引发的问题着手,探讨环境监测技术在大气污染治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结合实践经验,探讨治理大气污染的环境监测措施,希望能够给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效果,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为了多角度展示摩业风采、反映摩迷生活、体现摩托文化、张扬摩托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国摩托车及摩托迷们的方方面面或惊鸿一瞥,活跃和丰富行业媒体的表现形式,摩托车信息杂志社
平遥县是山西省2019年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之一,创建节水载体是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抓手,该县对山西省平遥牛肉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水平衡测试,文章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