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三则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教育的问题及根源在哪里?
  应试教育,是众矢之的,果真如此吗?
  中国教育的问题,根本不在考试,而在功利主义价值观,以及与功利主义价值观相配套的教育手段、教育体系。问题的本质在于整个社会赋予了学校教育太多的使命,赋予考试太多的功利目的。考试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是要而且有的,可是它却在今日中国成为突出的问题、问题的焦点,表明问题不在考试,根源不在考试。
  考试不过一手段而已,让考试成为现行教育问题的替罪羊,只顾得向考试泼污水,可能会把真正的问题掩盖了。很多问题通过手段表现出来,但手段却不代表问题本身。整个社会急功近利、拜金,导致在教育领域把考试作为谋求和实现一切功利的手段,使教育及考试担负了不堪承受之重。
  基础教育重在解决成人问题,当把人放在第一位。但在现实生活中,人却彻底沦为手段,成为功利的工具。即使所谓培养人才,也只不过是把人打造成“有用的工具”罢了。
  只有让人真正做回了人,才会找回做人的尊严,体验到做人的幸福。
  二
  教育上有一个时髦、生动、流行的口号:“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这个口号的逻辑是“推己及人”,貌似很能说服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一原则却不易践行。推己及人,“推”的依据是“己”。的确,人都是从自己出发的。但推的对象换成孩子,前提变了,就不容易推到位了。
  一位教师,能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当然很高尚;但学生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这是事实。更何况,即便是对待自己的孩子,家长做的,也不一定就都是对的。
  真正做到“推己及人”,只要以人的立场和人的眼光,给予学生以人的尊重,把学生当成另一个独立的人,才是最最基本的,也就善莫大焉了。
  三
  家长对子女的责任是无限的,但在教育上一定要采取有限的行动,让改变一天天、一点点地发生。每一个人都要做他自己,你不可能事事包办代替。还有,这是一辈子的陪伴,不能急在一时。急功近利,问题丛生。
  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是有限的,但在教育上一定得着眼于孩子的一生,给予无限的爱。教师不能只着眼于事功——分数、升学、就业,而要着眼于根本——做人,展开对孩子的教育。否则,教师或因责任有限,或粗暴排斥,或放任自流。
  我们只顾得把教育当成一件事来做,完全忽略了其中的人。我们关注分数、升学、技艺、就业……却从根本上忽略了作为人的需要。
  你不把他当人,他就把事不当回事儿。你不能乐人,他就不会乐事儿。因为他抵触你的人,所以,拒绝你安排的一切事儿。
  (作者单位 湖北省竹山县茂华中学)
其他文献
胃癌是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胃癌的早期诊断有助于发现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其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血清学标志物以其创伤小,痛苦少而成了研究的
从1792年到热月9日,雅各宾派是山岳派中的激进派;雅各宾主义是它最一致、最有力的表现。雅各宾派,雅各宾主义,这些词汇在当前的政治用语中仍能见到,而且通常都带有某种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