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巨大未成熟畸胎瘤成功手术一例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zy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28d.体质量4.4kg,头围异常快速增大伴呕吐1周入院.查体:昏迷,反应差,瞳孔光反应迟钝,头围异常增大,呼吸减弱、前后囟紧张如鼓,头皮紧张伴静脉怒张,四肢肌张力低下,生理反射未能引出.头颅CT示后颅窝巨大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图1a).当晚出现脑疝,急诊行V-P分流术,术中测压为30cm H2O,置入儿童中压管.术后第3天撤除呼吸机.第5天患儿再次昏迷,当天Hb 103 g/L降至Hb 44 g/L(入院时Hb 140 g/L).复查头颅CT肿瘤体积明显增大,伴瘤内出血上疝,占据颅腔正中,体积大于60%.(图1b)。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干出血的治疗策略、适应证和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病情的高血压脑干出血患者治疗方式及疗效.结果 77例患者中,中脑出血25例,脑桥出血33,延髓出血19例.手术治疗22例;保守治疗55例.以CT示脑干出血最大层面面积占该层面脑干面积的百分比分组,小血肿组(≤50%)43例,大血肿组(>50%)34例;小血肿组均为保守治疗;大血肿组中手
目的 初步探讨直接联合间接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的疗效.方法 对20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行直接血管重建术(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结合脑-硬脑膜-动脉-颞肌融合术,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术后采用CTA、DSA、MRI及MRI灌注成像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17例缺血型烟雾病患者术后1周、1年的DSA显示吻合血管通畅,其中12例术后2年行DSA检查均显示血管通畅良好,脑膜中动脉、颞中深动脉均与颅内
目的 探讨颌内动脉与颅内动脉搭桥治疗复杂性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22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颈内海绵窦段8例,大脑中动脉6例,眼动脉段4例,床突上段1例,椎-基底动脉交接处2例,基底动脉下段1例.瘤体有重要穿通动脉发出9例.3例经弹簧圈治疗后,动脉瘤复发.取7 cm桡动脉做移植血管,先行颌内动脉与桡动脉端-端吻合.颈内动脉瘤做桡动脉与中动脉M2起始部端-侧吻合,椎基底动脉瘤做大脑后动脉P2段近端行端-
目的 探讨儿童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华山医院治疗的70例经病理证实的儿童松果体区肿瘤.根据手术方式和术后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男53例,女17例,年龄6 ~16岁.经病理证实生殖细胞肿瘤(包括生殖细胞瘤、畸胎瘤及其他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47例,松果体细胞瘤6例,松果体母细胞瘤3例,星形细胞瘤3例,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4例,其他类型肿瘤7例.所有病例均接受手术
为推动我国脊柱神经外科事业发展,普及显微脊柱神经外科技术和脊柱内固定技术,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拟于2013年3月15日至3月18日举办第十三届显微脊柱神经外科技术和脊柱内固定技术学习班。学习班邀请国内著名脊柱神经外科专家授课,并进行标本操作训练和手术观摩。
期刊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发生率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但由于其体积小、宽颈并且和穿通支血管的密切相关[1-3],血管造影时有漏诊,而且治疗有一定困难.关于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将血管内治疗9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经验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使用神经内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和活检术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收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内镜组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2例第三脑室肿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和随访信息,分析该术式的疗效.结果 随访6个月~4.5年,22例患者中,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8例;显著改善2例,其中1例仍有视物模糊,1例轻度头痛;恶化者2例,1例术后1个月发生全脑
颈动脉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主要有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术(CAS)两种方式,两种手术方式现报道未见明显区别[1-2].本组从2004年至2011年总结了共85例CE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发生并发症的情况作了临床研究,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85例患者中,男55例,女30例,年龄48~ 74岁,平均58岁.病程20 d至15年.2.临床表现:左侧45例,右侧40
期刊
目的 调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转归.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4 104例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病例资料、实验室结果报告及影像学等信息,得出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和转归.结果 神经外科幕上手术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5.0%.预防性抗生素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OR <1,P<0.05)
颅内电极描记已成为癫痫致痫灶评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经过头皮EEG和其他无创性评估手段仍不能确定的致痫灶,侵入性的颅内脑电图(iEEG)是确定致痫灶位置的"金标准"[1-2].颅内电极可分为硬膜外电极、硬膜下皮层电极(包括条状和栅状电极)和深部电极,放置于皮层表面的颅内电极所描记的EEG表现为二维结构的致痫灶信息图,而以多根深部电极或脑内电极(为与皮层表面电极相区别,本文统称深部电极)为主要手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