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技巧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59683318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初中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学生一般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因此,为使学生能自然地、充满好奇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优势,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而增强自信心。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入门教学 技巧
  
  初中物理起始入门的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起始阶段的教学应:充分挖掘教材、实验、生活、情感等教学资源优势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而增强信心。
  一、引导阅读,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阅读对于物理的学习同样必要。现代教育提倡从学会到会学,提倡“终身学习”。因此,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学会阅读自学。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感和迫切心情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就因势利导,让他们回答这幅图是什么意思,那幅图说明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看得很认真,教师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
  二、师生齐动手,发挥物理实验优势
  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险较原教材多很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
  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例如,分组实验中“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若按书上的图排绕,学生的两只手不能松。要测出线圈的总长度,必须抓住铜丝两端连同线圈往刻度尺上靠,或者让另一学生拿着尺来测量,这样操作既吃力又不容易测出准确结果。对于一个初学物理第一次做实验的初二学生来说,很难做好。我发现这种情况后,和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出一个改进方法:把铜丝的一头弯曲折回压在铅笔上,再在上面一圈一圈地排绕,既紧密又不易松动,学生可一手抓住铜丝的另一头,一手拿刻度尺轻松自如地测量,学生高兴地笑了,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三、联系实际,发挥生活资源优势
  风霜雨露、雷鸣电闪、潮起潮落、月圆月缺、蓝天白云、雨后彩虹、水中倒影等奇妙的现象从小就深深地吸引住我们。物理知识的形成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运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更便于物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1.妥善于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学生已具有相当多的生活经验,其中包含着大量的与物理有关的现象或者问题,例如: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压水井手柄越长越省力;骑车上坡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教学中充分地利用,这对学习新的知识,形成新概念会帮助极大。在讲授杠杆的应用一节时,我就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对学生提出了学生在生活中可能会想到的一些问题,例如:阿基米德说过,给他一根足够长的杠杆和一个支点,他能把地球翘起来,这可能吗?家中门的把手为什么安在门边缘处?然后我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品:老虎钳子、剪布用的剪子、理发用的剪刀、钓鱼杆、杆秤、天平等,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分别说出如何使用然后运用杠杆平衡原理,引导学生自然解释这样使用的理由。这种教学虽费时费力,但学生学习劲头高涨,课堂效果很好,便于理解有关知识。
  2.让学生积极地进行生活体验
  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物理知识既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关的物理知识,同时有的也为学习新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后,要求学生在坐火车或汽车时,在车站观察并排的车的运动情况,体验由于运动的相对性而带来的神奇的现象,并在开车和刹车时体验由于惯性使人体向后倒和向前倾的现象。自行车是同学们的重要交通工具,对它非常了解,它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都是用什么方法增大和减小的?同学们都有这方面的亲身体验,对学习摩擦的有关知识帮助甚大。
  3.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初中教材,很多物理知识就在学生的身边,布置一些生活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一些問题,无疑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液化知识前,布置让学生观察从冰箱刚拿出的饮料瓶外有水珠的现象。观察烧开水从壶嘴向外喷“白气”的现象,并思考为什么离开壶嘴一段距离才看出“白气”,让学生思考早晨雾是怎样形成的、草上的露珠是怎样形成的、蒸馒头冒“白气”和冬天我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否一样等,这样既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学习时更加得心应手。
  四、结语
  了解、信任学生,发挥情感优势,用全身心关心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只有学生信任了你、喜欢你,才能真正喜欢你的课,也才能学好这门课。
其他文献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巩固旧知识、反馈信息、承上启下等多种功能.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教学观念影响下,作业单一僵化、机械重复、缺乏鲜明个性、
传统的"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繁、器材多、操作难、时间长.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对某些实验步骤和器材进行简化或更换,同样可以达到提取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设备分会定于2010年9月23~2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轧钢设备新技术国际研讨会(2010年)”。研讨会征文内容包括:各种型材轧制、矫直、剪切的新工
应试教育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陈旧的教育模式也必然会制约着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意识的养成,因此不符合素质教育发
【摘 要】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家用于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本文从图式理论的起源发展谈起,然后结合中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从图式理论的视角分析图式理论对中学生英语阅读者在语言知识积累、背景知识丰富、阅读策略掌握及自我情感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介绍图式理论在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图式理论 中学生 英语阅读能力 培养    图式理论要求英语阅读者将自己的经历和阅历、相关背景知识应
[摘要] 一个学生是否可以取得好成绩,教学效果是否卓著,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单方的努力,学生也必须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消除各种学习的心里障碍。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数学学习 心理障碍 学习效果     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自然学科,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概括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发展中小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特别是在形成人的思维方面,具有
推导了圆盘与封严圈之间的轴向碰撞力和摩擦力计算公式,并根据力矩相等原则,建立考虑轴向碰摩的单跨双盘转子-静子的弯扭耦合振动方程。采用数值方法,计算分析轴向摩擦对转子
菱形车特殊的转向轮结构布置,导致菱形车无法通过转向轮定位参数实现回正。采用弹簧回正机构驱动菱形车转向系统的转筒回转,实现转向轮的回正。通过对菱形车的转向阻力矩和回正
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教育界的共识。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一曲乐章,学生是乐队成员,教师是指挥,而教学策略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运用。教学策略是教学
【摘要】讲评课是在考试或练习之后,对试卷或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解题中暴露出的知识和思维的盲点与误区;总结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情感激励,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讲评课教学方法纠错    讲评课是在考试或练习之后,对试卷或练习题进行分析、讲解和点评的课型。讲评课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解题中暴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