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作业质量促“双减”落地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管理是教学管理环节中基础又重要的一环,加强作业管理与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十条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负担提供了全面科学的指导.如何不断丰富作业的内涵,将作业与教学综合改革同步,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体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北京市西城区实验小学围绕生命课堂的构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要求,坚持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着眼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教学管理中通过规范作业数量、优化作业设计、改进评价方式等手段,积极促进“双减”落地.
其他文献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川省成都市盐道街小学(以下简称“盐小”)是一所百年老校,秉持“厚德如盐,适融入道”的办学理念,围绕“立道厚德,有盐有味”的育人目标,始终深入课程探索,铸就了优质教育品牌.2019年以来,盐小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努力增强教育服务能力,有效减轻了家长负担.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师德师风建设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做“好老师”、成为“大先生”的师德师风建设标准、重要意义和基本要求.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以党和国家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政策为依据,深刻认识新时代加强高校良好师德师风的意涵,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主动性.要遵循伦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建设方法.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标准看齐,向“人民教育家”等榜样学习,做“大学问”,怀“大爱心”,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眼中的好老师,争
基于多轮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了教学科研全球影响、师生全球影响、国际交流与传播全球影响、社会服务全球影响4个一级指标,教学、科研、教师、学生、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传播能力、社会服务全球影响7个二级指标,使用全外语授课课程数量、海外专著数量、海外教育文化机构数量等35个三级指标的“中国大学全球影响指数”评价体系,并对各级指标的权重进行科学赋值.在此基础上,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作为分析对象,对国内124所高校的全球影响指数进行研发,就其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的全球影响指数在地域分布、学校层次
多年来,学生的学业及精神负担过重,一直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改革发展,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  2005年以前,学校里高考补习班多,家教大都是“散兵游勇”,也是大学生勤工俭学的一种重要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速度的不断提高,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家长为了孩子倾其所有,买学区房、想方设法进入名校、从学龄前就开始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校里,教
期刊
【摘 要】在中小学校开展海洋教育,对于促进学生人格完善、海洋教育体系建设、国家战略的落实以及人类危机的解决有重要战略意义。我国中小学海洋教育当前面临着缺乏顶层设计、开展范围小、开展不够深入等困境。为破解当前危机,推动我国中小学海洋教育全面与深入发展,需要在规划编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  【关键词】海洋教育 制度设计 顶层设计  广义上,海洋教育是指以人海之间的
师德师风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引领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方向.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涉及诸多方面因素,面临一系列具体矛盾,只有在诸多矛盾中聚焦重点任务,破解痛点难点,才能有效提升建设水平.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点任务在于: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师德师风建设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强化理论思维支撑;以维护学校声誉和教师形象为核心防范化解师德师风重大风险;以强化教师职业责任为重心解决日常师德问题.痛点难点在于:加强对教师的日常教育和监督,让师德规范有效转化;构建合理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管理机制;与学校其他
教育体系以结构为基础、以关系作联结,高质量教育体系包含结构匹配社会、关系纵横协调、体系流动通畅、调节自动适时等要素.阐释了高质量教育体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方向及二者间的“表里”关系,提出了构建高等教育结构体系的原则,讨论了当前的重要关系变量和未来工作重点.“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建设要面向新发展格局,关注城乡、产业的人口变化和结构需求,巩固以本质特征为基础的内涵发展,重视教育国际化和社会对学校办学的影响,着力提升国家创新发展新动能,并具体以“理论型、实践型、应用型、职业型”高校分类发展框
大学治理是制度与人互动的结果,既要注重制度设计与供给,也要重视人作为行动者的治理主体的价值.大学治理的建构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过程,是逐步演进而非主观设计的结果.现代大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同治理主体之间利益和价值的多元性、决策者理性的有限性,都决定了大学制度的重要性.突出制度在大学治理中的重要性,并不是认为制度是主观设计和一成不变的,而是强调制度是外在环境与作为治理主体的人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在实践中通过制度认知、制度实践及制度认同不断建构、发展与完善大学治理的过程.
一、“双减”政策实施的现实意义  1. 国家有清晰明确的政策要求  为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列入了2021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作出重
期刊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理想类型等研究方法,以现代化和组织理论作为分析工具,特别是韦伯提出的理性科层分析原理,探讨了我国一流大学的内部治理结构、特色、环境、动力、趋势等问题.在对大学治理现实状况描述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在理性原则作用下,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特殊主义走向普遍主义,同时也表现出一些诸如功利化、过度竞争、价值理性缺失等现代病的征兆,这是中国式大学治理在实现一流大学目标时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也是中国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方向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