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时刻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o891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历12年的等待,捷克网球选手再次出现在大满贯决赛舞台。以伯蒂奇为首的捷克新生代军团接过历史的重任,扛起复兴的大旗。
  
  辉煌过去
  
  捷克斯洛伐克,一个曾经在世界网球版图上举足轻重的国家。他们的辉煌时期从“女金刚”纳芙拉蒂洛娃1978年温布尔登加冕后冠开始,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网球人才出现了短暂的井喷状态,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涌现了数位坐拥大满贯桂冠的球员。
  这其中包括了四届大满贯得主曼迪利科娃,她在“女金刚”首夺温网的同年荣膺ITF历史上第一位青少年女单排名第一。在纳芙拉蒂诺娃1981年加入美国籍后,曼迪利科娃当仁不让地撑起了捷克斯洛伐克网球的旗帜。值得一提的是,曼迪利科娃在澳网和美网中的登顶均是在决赛中苦战击败了前辈兼好友纳芙拉蒂诺娃。曼迪利科娃在1990年挂拍后,作为教练培养出了另一位大满贯球后——1998年温网冠军诺沃特娜。
  提到曼迪利科娃同时代的捷克好手我们不能忘记苏科娃。这位将双打全满贯纳入囊中的长腿女将在单打方面的表现同样令人称道,只是四次进入大满贯决赛均铩羽而归。与她分享双打全满贯其中三项的拍档不是别人,正是比她年轻一些的同胞诺沃特娜。她们在1990年的双打赛场上所向披靡,连续合力拿下了赛季前三项大满贯双打头衔,唯独在最后的美网决赛功亏一篑。
  捷克斯洛伐克的男子选手们同样曾经辉煌。首先不得不提到的是曾获得过94个ATP单打冠军的传奇人物伦德尔,八次登顶大满贯,五夺年终总决赛的职业生涯战绩足以证明这位“击球机器”的伟大。其次,还有梅塞尔这个被大家遗忘的名字,作为和伦德尔同期的劳模型球手,他在1986年和1989年两进大满贯决赛,但最终均败在了伦德尔拍下。真正让梅塞尔被捷克斯洛伐克国人铭记的是他曾荣获1988年汉城奥运会男单金牌。可惜,梅塞尔在26岁时便因背伤过早退役。之后的捷克斯洛伐克网坛又出现了以科达为代表的一批选手,这个印象中可以被风吹散架的瘦弱小伙子,在1998年的澳网大放异彩,一路顺风顺水最终称霸墨尔本公园,成为最后一位夺得大满贯男单冠军、原籍捷克斯洛伐克的选手。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于东欧政治局势动荡,捷克斯洛伐克宣告解体,使得大批的本土人才外流。这个国家年轻的网球选手们希望获得更好的训练环境,纷纷择良木而栖远走他乡,造成了捷克网球人才的断层。在诺沃特娜和科达1998年夺下大满贯单打冠军之后,捷克网球陷入了低迷。进入21世纪后的头几年,WTA里仅有的捷克势力佩斯切克,斯若莫娃,贝内索娃,库卡洛娃(现名扎卡帕洛娃)因为实力有限难以杀出重围,也缺乏统领捷克大军的气质。男选手更是除了斯捷潘内克外,几乎叫不出其他名字,因此捷克网球只有寄希望于更新的一代。
  
  着眼未来
  
  捷克新一代球手中率先闯入公众视野的是尼克·波利泰尼的爱徒,天才少女瓦伊迪索娃。她在正式转入职业比赛的第二年(2005年)就闯进美网第四轮,并在次年的罗兰加洛斯接连击败毛瑞斯莫和大威,进军到最后四强。在法网击败大威后的跪地长啸,让我们一度以为下一个莎拉波娃即将出现。可是天不遂人愿,在经历了低谷的2008-09赛季后,瓦伊迪索娃选择放下心爱的网球拍,甘心做男友斯捷潘内克背后的女人。
  除了瓦伊迪索娃,伯蒂奇与萨法洛娃这对捷克情侣球手的出现为网坛带来了一丝清新的空气。19岁的伯蒂奇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击败球王费德勒一战成名,他在那场比赛中头脑清晰、打法暴力的比赛风格令人印象深刻。萨法洛娃的爆发与男友相比稍晚一些,在2005年的葡萄牙埃斯托里尔,名不见经传的她在决赛中逆转战胜李娜,首夺WTA巡回赛冠军。犀利的正手进攻,角度极大的左手侧旋发球是萨法洛娃克敌制胜的法宝。
  2010年温网,捷克网球再次奏出强音。首先在全英俱乐部带来惊喜的是科维多娃,她在爆冷三盘击败2008年温网四强郑洁后,展现出了不俗的冲击力;而后两轮连续送蛋给WTA新星翘楚阿扎伦卡和沃兹尼亚奇更是令人惊讶不已,连一向挑剔的英国球评都撰文惊呼:“科维多娃的是升级版的达文波特。她拥有达文波特的力量与落点,还拥有她所不具备的迅速移动能力。温网四强的成绩,足够让科维多娃向世界宣告捷克女子力量的复兴。同时,青少年组的两位捷克孪生姐妹花也让人印象深刻,她们分别是卡特琳娜·普利斯科娃和克里斯蒂娜-普利斯科娃。继两人同时闯入澳网青少年组女单四强(卡特琳娜最终夺冠)后,这次双胞胎中的另一位克里斯蒂娜也称霸温网青少年组。目前两姐妹的世界排名同时都接近了Top200,她们的未来值得期待。
  温网的另一个“捷克时刻”则是出现在男单四分之一决赛,伯蒂奇四盘挑落了卫冕冠军球王费德勒。精准的大力发球,速度和落点兼具的正手抽击,网前娴熟自如的截击手感,加上费德勒起伏的状态,占据天时地利的伯蒂奇理所当然地第二次挺进大满贯四强。其实一个月前托马斯便已杀人了罗兰·加洛斯的半决赛,只是在与索德林缠斗五盘之后遗憾落败。一个多月后的温布尔登。捷克人没有再次让机会旁落。半决赛中,伯蒂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信,毫无畏惧、酣畅淋漓的打法让德约科维奇无计可施,最终他直落三盘干脆利落地拿下比赛,成为继23年前的伦德尔后又一位闯入温网决赛的捷克球手。伯蒂奇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对伦德尔的敬意:“每一个捷克小孩,都是在看到他打球时才立志成为网球选手。”
  “我期待下一场比赛,而且我不惧怕任何人。”收获信心的伯蒂奇尽管输掉了与纳达尔的温网决赛,但他并非空留遗憾,因为这只是他的第一个大满贯决赛,伯蒂奇需要的是更多这样关键比赛的磨练。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会是伯蒂奇职业生涯的最后一次大满贯决赛。
  同样,年轻的捷克军团也需要更多的磨练。毕竟,上帝赋予了他们颀长的躯干,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历史积淀的优良网球传统。在崇尚力量化和速度化的当今网坛,我们期待看到捷克黄金时代复兴的那天。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