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认知视野下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分析

来源 :家长·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piao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身认知
  Lakoff和Johnson在他们共同倾注心血的著作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The Embodied Mind and Its Challenge to Western Thought中提出了具身认知 (embodied cognition)。具身认知的基本原则是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识性、思维的隐喻性。具身理论的核心特征是“心智是具身的”,即认知是大脑、身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人的认知活动与思维方式等都和身体密切关联。具体而言,即人是以“身临其境”“切身感受”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的。有学者试图将具身认知思想与课堂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试探性地进行具身认知的应用性研究。本文将从具身认知角度来分析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具身认知在中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体现
  体现在内容方面
  日常经验中的相关性不可避免地会引导我们获得基本隐喻,它是身体经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得意义。英语阅读材料中蕴含着大量丰富的素材,为学生打开认识世界的大门。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运用以往的生活实践中的经验去尝试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理解材料中有很多内容都与自身身体的体验有关。例如“远、近”等衡量距离的词汇,一般情况下就是以自身所处的位置来判断和感受的;体验“温暖、寒冷”时会被自己身体的生理触觉影响;“快乐、难过”等表示心情的词语是基于人体的感觉运动系统来感知;对于“高、低”等形容词的判定也往往以自身为参照物;还有就是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例如“幸福、痛苦”等,这些理解也和自身以往的生活体验有关。以上这些没有绝对的标准,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自身的感受,即阅读材料中体现着具身认知的特性,如果我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语言符号所表达的意思了。
  作为阅读方式
  阅读是一个非常烦琐的文字、情感、语言、身体和环境共同作用的过程,具身认知可以作为一种阅读理解的补充方式。在阅读时产生的情绪,对文章的共鸣等都是自身认知的模拟过程。比方说,在阅读“She is dancing” 这个句子时,基于以往对于舞蹈的认知经验,学生在大脑中可以模仿跳舞的动作;在阅读“I am singing”这个句子时,学生同样可以用和实际唱歌时所使用的大脑皮层运动区域一样的区域去模仿唱歌的动作。
  英语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零散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点,更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使其茁壮成长。学生对文本产生的共鸣和共情贯穿了整个阅读理解过程。学生可以用身心去阅读不同话题的文章,领略他乡文化,体会文化差异,形成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语言具有体验性,学生在体验语言时,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融入其中,与文中语言产生碰撞和共鸣,再结合自身以往的经验,对阅读产生新的理解和诠释。因而在英语阅读时,可以利用身心这一媒介去体验文中的世界,注重强调学生的“身心合一”,利用身体经验和语言经验去理解阅读材料中抽象符号的内涵。
  作为评价方式
  具身理论在阅读中的补充作用可以作为评判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种方式。阅读可以使世界符号化、规范化,变得可让人理解。因此,在英语阅读时,只有尽力达到“身心参与” “身临其境”的具身性阅读,让文中的世界更容易理解,这样才能真正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徜徉在阅读的浩瀚海洋里,体味其中的乐趣。
  具身认知对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创建多样的教学情境
  具身认知强调人的大脑、身体、环境的交互作用,也就是“心智的具身性”。身体如果离开了环境,就无法实践,更不能获得正确的认知。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利用视频、歌曲、实物模型、课件等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在真实的社会环境和问题情境中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和玩中身临其境地体验阅读中的情境并体味学习的乐趣。
  发挥学生的具身体验性
  具身认知认为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身体及其经验,有效的阅读认知应是身心投入的具身体验认知。英语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身心合一,让学生在阅读时发挥自身的身体体验和积累的经验,增进他们的具身阅读效应。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具身认知表明人的认知与身体、环境及其相互作用密切相關,人类的身体经验为事物的理解提供了认知基础。因此,面对相同的阅读材料,“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及其经验的差异性,不能把阅读理解的答案标准化,企图让学生有统一规范化的理解。
  结语
  具身认知理论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学,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将会成为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其他文献
我校的黄麟老师有幸地参加了这次的“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语文教学研讨会,她上的课文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这是一篇新课文,从来也没有教师教学过,网上也难以查到教学设计和课件等相关的资料。如何把这堂课上好呢?黄麟老师进行了反复的试教,多次修改教学设计。教研室胡洁主任多次亲临课堂,进行手把手的指导,终于有了今天的这堂课。  目标定位明确 ,教材处理得当  《雾在哪里》是部编版二年级
期刊
小学培智语文课堂承担着培养学生思考和学习能力的重任,但是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导致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难度比较大。为了在培智班级内顺利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对教学策略进行不断探索,结合教学实情逐渐完善教学策略。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来看,教学时保持内容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再加上创设情景进行练习,可以有效提高培智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小学培智语文课堂作为培养学
期刊
思维导图在现代数学教学中,被很多教师引用,尤其在进行数学知识整理的时候,教师运用这一方式能够轻松地帮学生将知识内容整理成规范的网络构架,通过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图,保证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将不同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升和科学思维的发展,轻松地理解记忆知识,激发学生的左右脑平衡,是一种能够开发人体大脑的潜能、将放射性的思考具体化的教学方式。  思维
期刊
古代诗词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明珠,是汉语发展的精华之作。采用诗歌教学不仅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应试教学,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综合技能的提高,即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总目标要求。因此,本文就该问题论述笔者的个人见解。  诗意教学,重树语文教学观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
期刊
目的:眼电是脑电的主要干扰,采用眼电信号作为参考的自适应滤波能有效消除眼电干扰。然而眼电采集不方便且繁琐。在脑机接口中为从脑电中去除眼电,提出基于约束独立分量分析
阅读分析法概述  阅读分析法来源于语文教学之中,是在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中普遍强调的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找答案,将材料中明显说明的、隐含的内容提炼出来,进而将其进行总结、概括和凝练的方法。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存在于任意学科以及日常生活之中,因此,在小学数学中使用阅读分析法有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以及内容的梳理。  小学数学“解决问
期刊
研究背景1、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PM/DM)是一类结缔组织病(CTD),易侵犯多脏器、多系统,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难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近年研究发现PM/DM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
研究目的:描述帕金森病(PD)患者的非运动症状(NMS)(包括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症状、胃肠道症状、感觉症状和其它一些症状如疲乏等)、生活质量的水平;探讨PD患
动名词在初中教学中一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学生很难理解主语、宾语或介宾结构中为什么要用动名词。因此,能否探究一种统一的认识方法应用于教学,让动名词教学易教易学,形成一套格式化、一键化程序模式,是每一位教学者力求解决的难题。这既方便学生对这一知识快速地了解与掌握,同时也对整个英语知识结构能有一个全盘系统的理解,能够有效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笔者从句子结构成分与动名词的深层进行剖析,以词性统一为原则,寻
期刊
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对历史图片进行运用,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提升学生理解、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和教学效果都具有积极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历史图片的价值  令历史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将历史图片合理地运用在历史教学中,通过教师搭配语言、文字进行解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知识,强化记忆效果,吸引学生目光。  有助于改善学生思维能力与观察力  图片往往色泽亮丽,会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