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诗人心——评蔡旭新世纪以来创作的散文诗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wk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蔡旭,因为散文诗之缘而成为忘年交.这些年来,他每出版一本散文诗集,都赐赠给我,累计起来有好几十本.而我在拜读他的作品之后,也总是情不自禁地写起评论在各地报刊上发表,迄今已有好几篇较长的蔡旭专论,似乎言犹未尽.尤其是他出版的33部散文诗集中,新世纪20年来出版的就达22部,如此高产的散文诗作家,井喷式的创作实绩,在国内外散文诗坛恐怕绝无仅有,蔡旭不愧为散文诗创作“多快好精”的一个典型.
其他文献
漫漫人生路,几度风雨几度秋.在看似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会遇到很多人、很多波折以及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而这些只不过是人生中的“匆匆过客”,最终能留于身上的还是我们的“本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不懈追求.任何人都不能成就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期刊
期刊
去年秋天,有个年轻人去内蒙古的奈曼旗,经过我辽西北的老家,回来后写了一首诗,题为《我唱着诺恩吉雅,从你的故乡走过》,发给我,让我一下子愣住了——rn初秋,我从你的故乡走过,凉风有信rn从玉米地里吹过来,有人说那是边塞风rn再往前行走几里地,就是辽蒙边地rn你的乡邻与奈曼旗的乡民,地挨地rn垄挨垄,我走过的路,都是你少年时rn走过的路,我看到的风景也是你眺望的rn……rn多好的诗啊,行吟式的,而且只写给一个人!在这个时代,像这样写诗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诗中的每一句话都很实在,连起来又很有味道,就仿佛老家的边
期刊
提起看电影,想必现在根本不是什么值得人们稀奇的新鲜事了,也根本不再是什么能够吊足人们的胃口、令人们会从灵魂深处生发出来一种迫切渴望享受的精神企求了.因为如今人们看电影就像天天吃大米白面的一样,早已成了家家户户的家常便饭了.
期刊
铜火锅rn老北京的铜火锅,招牌响亮,去了,品尝过了,你会夸赞味道纯正.木炭火还原森林体内的阳光和树香.火锅里沸腾的江湖,平静得有些汹涌.
期刊
10月22日,2020年度“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奖”颁奖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援藏诗人陈人杰获优秀作家贡献奖.rn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更好地发挥全国文学报刊联盟团结文学力量、促进文学交流、巩固文学阵地的作用,促进文学名报名刊与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的交流共进,10月22日,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秘书处主办,珠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2021年度全国文学报刊联盟理事会议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
期刊
应该是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没有长亭短亭,没有依依杨柳.对我来说,一切都是迷梦般的晦暗朦胧的,带着苦涩的念头甚至满腹怨言.我低眉垂眼,不大情愿地挥手致意,让摇起的车窗将我和故乡隔成两个世界.那时,鸟儿鸣啭啾啁时的高速公路上只有我们零星几辆车在云雾中擦肩而过.
期刊
荷塘语录rn夜色荷花,出淤泥又像个头条.rn胡同长长,在风里,在月下,顺口溜也有风骨,连让出的悲喜都成了重彩背影.rn亲爱的,我说,如果没有淤泥,又如何一路成全你?rn你把原罪与七月不动声色地置换,你把人间的抖擞比喻,一一得罪,一一高举.rn清香是油画里还醒着的年轻人,那时还乐于给人颜色瞧瞧.
期刊
期刊
牛,悠悠我心地反刍rn每次去山里看梨花或登山眺望,捧读小山村,都要经过那户养牛的人家.他家的牛栏里有三头牛,个头不相等.大的浅黄,两头小些的近于红铜,一看就知,是一个母亲带着两个孩子.牛栏只用几根木杆拦着,象征式地界定一下,挡君子不挡小人的那种.那牛真的温顺,不越雷池半步,安安静地待着,没有非分之想,更没有激情、宏图大志和冲天的理想.牛的母亲也没有望子成龙的思想,怡然地守着两个孩子,安常处顺的样子.每次我路过那里,都要伫立,望着牛发一会儿呆.如果牛正在低头嚼着玉米秸秆,我也只是静静望着,如果它抬头看我,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