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培育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zhen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甚至全世界都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将教育视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这样的情况下,素质教育更是成了培养社会需要人才的重中之重。在素质教育的深入改革过程中,它形成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教育体系,其中小学语文作为学生的基础科目,在素质教育体系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本文立足于核心素养培育视角,简要阐述了在该视角下语文教育的内涵以及发展改革方向,希望通过本文的阅读,能够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者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育;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一、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教育工作者的不懈研究,我们发现,在整个教育阶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作用巨大,它不仅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能给学生树立基本的三观,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展开,小学语文自然成了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并且在整个素质教育体系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二、 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素养本身是一个极其宽泛的内容,而核心素养依旧不是一个特指的词汇,我们普遍把一个领域内人们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等称作核心素養,也就是说,是通过掌握这些东西,能够在该领域有所成就或者有所收获的一种软实力。在小学生语文教学阶段,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的应该是一种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汉字、词语、成语和句式的应用、逻辑思维和文化内涵的修养等方面能力。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某一种知识,核心素养是需要很长时间去培养的,不过,我们也能看出来,核心素养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人们相伴一生的财富,从各方面对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影响。所以,对于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极其有必要并且需要持之以恒。
  三、 核心素养培育下小学语文教学探索
  (一) 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互助课堂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们常常看见的是课上教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课后只靠死记硬背一些古诗词和句式文法,学生在课堂上没有丝毫参与感,相反心中抵触情绪明显,只是畏于教师威严或者“找家长”的恐惧才不得不打起精神学习,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要想培养小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第一步是教师的转变,教师要实现一个角色的转变,将课堂的主角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从“教”向“导”来转移,辅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让课堂的情形变成学生提问题,教师解决问题,教师反问,学生回答这样的互助模式,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求知欲,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原本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让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可能。
  (二) 突出学生主体,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想办法创设出学习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学习热情。
  讲解《伯牙绝弦》一文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成了书本的搬运工加上翻译官,学生就无法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在现代的学生心目中,恐怕不会明白一个人物是举世闻名的音乐家,一个人物是打柴捕鱼的老农,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总是让人感觉格格不入,那种感觉就像是对牛弹琴,与夏虫语冰,让老奶奶听摇滚,驴唇不对马嘴,这是现代价值观背景下的多数人看法,实际上也是中华文化中主流文化的看法,所以俞伯牙和钟子期间的友情才显得难能可贵,才能被后世歌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故事的形式带领学生进入那种意境当中,尤其是理解钟子期死后俞伯牙的心境,如果没有前边的高山流水,这一段学生是很难凭空想象的,通过制造这种情景,学生就能明白古人那种知音难觅,知己难寻的心情,这不仅仅是教学几个汉字或者词语抑或文言句式的运用方法,更是培养了他们一种对待友情的人生态度,这是在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之下,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有的教学效果。
  (三) 依托课堂提问,生成“问题”课堂
  学习之路漫漫,没有上下求索的精神是难以坚持到最后的,这种求索的精神实际上就是发现问题并探究答案的过程。所以,核心素养培育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一定是个充满问题的课堂,只有充满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才能引出更多的问题,才能最终让学生掌握教学目标甚至是教学目标之外的东西。
  比如《伯牙绝弦》中,就可以设置问题,为什么俞伯牙的操琴之术举世赞誉,可他偏偏就因钟子期的死而断了琴弦呢?钟子期与世人有什么不同?
  他仅仅是老农的身份吗?这样一系列的问题,非常有深度,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思维的发散,最后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得到心中属于自己的答案,他们收获是非常巨大的。
  问题设置也可以由浅入深,比如《将相和》非常详细地讲述蔺相如的功绩,主要就是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部分。我们都知道,这两部分都是在说蔺相如的勇敢和爱国,在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不顾自身安危以死相逼,既保证了国家利益,又顾全了君上颜面,可谓胜过百万雄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先设置一些浅显的问题,比如:说蔺相如用血溅五步两次逼对方就范,这体现了蔺相如的什么性格?再深入一点,蔺相如的勇敢是如何体现的,爱国又如何体现的。渑池相会赵王鼓了瑟,而秦王也击了缶,到底是谁输谁赢?这样由浅入深的问题设置,能够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自主探索,还能悟出一些人生哲理。
  四、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下看小学语文教学,一切则都要以学生对知识的真正掌握情况为根本,这种掌握要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要求学生会读、会背、会默写,或者考试第一名,应该是通过一篇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语文基础知识甚至逻辑思维和人生哲理都有所掌握才可以,这就需要教师做调整,改变原本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孔祥福.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8(9):11.
  [2]郑巧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策略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8):12.
  [3]项小梅.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6):13.
  作者简介:张英,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临江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脚步的不断加快,部分农民外出打工,这使得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数量逐年递增,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因此,身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对这一群体加以留心及关注,并要充分结合学科特质,实施好情感教育,使得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真情与温暖,将学科价值彰显出来。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话题,对情感教育的渗透路径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
摘 要: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十分的重要,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基础时期,因此必须得加强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针对小学中高年段“三读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提出了相应的构建措施,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段;三读式;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构建  一、 引言  阅读素养是语文核心素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一点从新的部编教材中就能够看
摘 要:阅读,本应是最纯洁真实的。在当前的社会环境,各种消极的因素导致儿童阅读习惯逐步消减,甚至扭曲。本文试从实践的视角,阐述绘本阅读的重要性,并探寻儿童阅读绘本有效策略。  关键词:儿童阅读;绘本;阅读实践活动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果不能让孩子们爱上阅读,那定是个失败者。目前媒介如此发达,电视、手机、iPad无处不在,这些传媒已经占据了人们的大多数业余时间,以至于我们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接触非纸
摘 要: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四年级的语文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学习阶段的黄金分割点,是语文基础知识向阅读写作能力过渡的重要阶段。做好习作教学工作,是小学生语文学习循序渐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四年级;习作训练  一、 引言  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四年级语文的习作教学是低段口语交际向高段书面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更利于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学到  语文知识。语文,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学科,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小学语文老师应把握好教学的整体内容实施可行性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策略  现阶段,部分语文老师在生活化教学方式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困难,缺少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存在一些实施生活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