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动态监测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45071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采用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等多项指标监测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量残留病(MRD)的临床意义。

方法

98例ALL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结合Nested-PCR、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染色体核型分析,对58例ALL进行MRD监测。

结果:

(1)58例ALL进行了T细胞受体(TOD)Vδ23基因重排检测,在41例B-ALL中34例(83%)及4例T-ALL中1例具有此基因重排。检测敏感度为10-5~10-6。(2)58例ALL中44例ALL进行了MRD-PCR动态监测。结果显示,维持强化治疗期间PCR检测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持续阳性者,易引起骨髓复发死亡,提示预后较差。PCR检测转阴时间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持续完全缓解(CCR) 3年以上的ALL患儿PCR持续转阴可作为停用化疗药的可靠指标。(3)50例ALL进行了SCE的动态监测,初发组SCE频率高于CR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001)。部分缓解组显著高于CR组(P<0.01),SCE频率变化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平行关系。(4)初发ALL中无论染色体核型正常或异常其SCE频率均显著增高,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均有DNA严重损伤。

结论

在MIC分型诊断的基础上,采用Nested-PCR、SCE、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指标进行ALL的MRD动态监测,综合分析评价,对指导治疗、预测复发、决定终止化疗时间及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应用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SC),在体外研究低密度脂蛋白(LDL)对MSC分泌Ⅳ型胶原以及层粘连蛋白(LN)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人血提纯的LDL(0,25,50,100, 150, 200μg/ml)与第3 ~ 10代转种的大鼠MSC共同孵育48小时后,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V型胶原的含量,并提取细胞总RNA经Northern杂交检测LN mMA的表达。结果LDL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