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沙湾—带地震活动特点的初步研究

来源 :内陆地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ices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b值时间扫描及地震复发周期等统计方法,对乌鲁木齐至沙湾一带1977年以来的地震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分析。初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5.0级以上中强地震发生前,b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异常。利用地震复发周期计算公式和未来地震震级定量计算公式,得到区内不同震级区间的平均复发周期及今后2年左右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
其他文献
在北天山地区工作着一个由34个点组成的强运动观测台网,不同仪器在纸、胶片载体上进行着记录,所记录的参量是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按照所选择的系统参数把得到的资料进行统一处理
本文收集了1986年11月10日北京顺义M_s4.2级地震(主震)前后河北区域台网记录到的小震波谱最大振幅资料,利用P、S最大振幅比及P波初动资料,根据Delta矩阵的分离形式,对波场基
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重力潮汐数字记录系统应用软件,主要包括数字采集的控制部分、观测资料的日常处理、重力仪记录格值的标定等一系列与台站观测有关的处理功能。它实现了潮汐信息从采集到成果处理的自动化,首次将48小时的Nakai潮汐数据预处理方法引入PC-1500计算机。它能有效地剔除、修正数字采集器本身无法识别的错误数据或干扰信号,使观测人员能根据拟合参量的变化,及时了解仪器的工作状况及记录系统灵敏度的变
选取山东地区(φ_N34°—39°,λ_E114°—123°)1970年以来的地震(M_L≥4.0),应用模糊信息检索法对山东地区未来一年(1990.6—1991.5)内发生的最大地震强度
在新疆首次应用气体地球化学方法探测乌鲁木齐地区的主要隐伏活动断层。查明了碱沟-雅玛里克山北麓水磨沟活动断层隐伏段的位置,并可划分为南支(二叠纪与三叠纪地层的分界线)
临震预报历来为众多地震学家所关注,它是中、强震预报的困难所在。本文利用一些数据处理方法处理乌什台钻孔应变资料。结果表明临震前应变异常清楚、可信。
在计算反应谱及土层反应时,发现反应谱的形态和大小只受时程的主要部分控制,由此给出主时段的定义和确定主时段的方法。主时段的应用不仅可以大大缩短计算时间,而且能够成为持时的一种有物理意义的度量。
0 前言 由于分维揭示和描述了千变万化的复杂事物存在的普遍统计自相似规律,使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和研究得到了重大的突破,因而在自然学科的很多领域得到应用。在地震界分维也被作为一种探索地震预报的有希望的途径。有关分维研究的文章正在与日俱增,可以说:“分维研究热”正处于一种方兴未艾之势。 研究分维用得最多的是容量维、信息维和关联维。其中又以容量维计算最简便,用得最多。信息维和容量维计算的原理和过程基
通过对独山子地区各种地貌单元类型的实测和考察,分析讨论了其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表明该区的构造新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垂直上升作用占有突出的位置。
自1927年以来,库尔勒地区Ms≥5.0级地震有平均10年左右的活动周期。1988年5月26日5.2级地震前,存在地震空区、条带、应变释放偏低等测震学前兆,形变、应力、地电、泉水流量等多项前兆观测均有不同程度的中期和短临异常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