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设轻运营是新型城镇化的最大忌讳

来源 :安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开始新建特色小城镇,通过产业的迁移和分散,将大城市的一部分功能疏散出去,这无疑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做小镇跟做养老地产实际上有共同点,就是重心都不在房地产上。
  通过5年的发展,小城镇的建设进入到一个飞速发展阶段,各种名目的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遍布全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作为地方政府也好,开发商也罢,都是重概念、轻招商;重建设、轻运营。在这种思路的主导下,每一个小城镇的规划方案都是十分完美,概念新颖十分引人注目。但一旦小镇建设完毕后,除了居住用途得以实现外,其他小镇应该具有的功能都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小镇最后成了睡城,从产业小镇衍变成了最终的房地产开发。
  我们知道,一个成熟的小镇,这里的居民之所以愿意来这里生活,最起码具备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产业小镇,居民在这里可以解决就业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舟车劳顿跑到大城市去工作;二是配套小镇,在这里,衣食住行不说一应俱全,最起码生活工作在这里的家庭,可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基本配套;三是居住小镇,居住在这里的人,可以享受良好的空气,宽敞舒适的居住环境。以上这三大基本质素,小城镇必须满足,也是最起码的功能。但实际上,在建设规划过程中,方案都十分完美,但最终落地过程中,都大打折扣。
  有过欧美国家旅行经验的人,都对那里的小镇印象深刻。在这里产业区,是花园一般的环境,让那些拥挤在大城市鸽子笼般的写字楼人群是羡慕无比的。在小镇的公园周边,遍布各种配套设施,有医院、学校、教堂、购物中心、小型的精品便利店,老人可以在躺椅上憩息,而孩子们可以在教堂广场享受肆无忌惮的童年,而年轻人可以在酒吧叙旧、在商场闲逛购物。每当夕阳西下,放学的孩子,工作的父母,安详的老人,都会回到各自的小区,合家团聚,享受一顿美味的晚餐。所以这里的住区环境一定是低密度、松散的,让大众可以充分的放松。
  就业、配套和居住是小镇的三大核心功能,无论如何都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产异化。如今国内的小镇都非常有特色、非常有差异,比如工程师小镇、基金小镇、苗族壮族自治区小镇。但这些特色和差异全部都体现在概念上,体现在图纸上。一旦建设,投入使用后,你会绝望的发现,所有的小镇都是一样的,比如创意产业,每一个旅游小镇上的特色旅游产品,都可以在其他旅游景点买到。一味地模仿和抄袭,加上重概念,轻研发,所以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特色小城镇不特色,新型小镇不新颖。通过概念忽悠到土地,通过小镇获取了立项权,但最终还是回归到单纯的房地产开发,这样的特色小镇完全变味了。
  小镇其实就是一个和谐共生的小社会,它的诞生必然要经历四个阶段:一是概念阶段,提出方案设想;二是规划阶段,把概念落实到图纸上;三是建设阶段,这个就是扎扎实实的生孩子的过程;四是招商运营阶段,此阶段就是哺育孩子成长。一个优秀的小城镇,这四个阶段是缺一不可,和谐共生,相辅相成的。但前面已经说过,我们可以把这个孩子设想成天才,十分重视生的过程,但最重要的成长环节我们忽略了。
  笔者在最近五年,参观过无数小城镇项目,但大多数项目都让人失望。所谓的产业新城就是一堆造好的房子,但无企业、无工厂入驻。在公园里,荒草遍地,无人收拾,小镇广场上也荒无人烟。居住区内,除了安置户之外,大部分都是空城。为什么出現这种局面,就是小城镇的产业没有落位,出现空心化,没有就业机会,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就缺乏吸引力。这些中间阶层就只能选择在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就业机会、教育机会和医疗条件,如果一个小城镇无法解决好,就无法吸纳人口进入。这个问题是致命的,也是必须要解决的。
  所以要打造一个优秀的小城镇,除了概念和建设,最重要的还是要引进产业,加大招商力度和运营力度。尤其是概念定位阶段,就要同步开展招商工作,对于一些优秀的企业,要加大招商优惠力度,通过低土地价格,重大的税收优惠,优良的办公环境。只有投资环境优化了,才能筑巢引凤。在这方面,东莞的松山湖片区做的相当不错,由于政府加大了税收优惠力度,将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引入,从而造就了这个区域的快速崛起。所以这方面,地方领导要有超前的意识,要改变观念,变管理者为服务者。这样的特色小镇才有落地的可能。
  对于开发商来说,除了盖商品房卖钱,还要有全局思想。通过居住产品盈利,但同时也必须通过产业吸引名企进驻,通过商业运营来提升社区配套。所以小城镇开发最重要的不是规划和建设单位,而是招商运营。因为只有招商成功了,运营良好了,一体两翼,小城镇才能最终体现出来特色和差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入驻。这样才可以避免小城镇建设最终沦落成鬼城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说起养老,我的脑海里马上闪现出那部电影,《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一个中国式的,女儿与母亲,养与被养的故事。诃,和很多人一样,有自己骄傲的事业,也有琐碎的家庭生活,在两者之间措手不及的她不经意间发现母亲步态龙钟,神情恍惚,视力不及,才意识到,母亲病了,也老了。于是检查、手术,慌忙应对。手术之后,母亲的视力逐渐恢复了,但是脑萎缩却越来越严重,医生给出建议,锻炼。坐卧、起立、跑步,母亲不得已地配合
期刊
《心经》里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同观地产董事长张卫克,一个低调有内涵的商人,也是房地产圈为数不多信佛的老板。  在张卫克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山一佛一世界,三摩三藐三菩提”,他是净空法师的弟子,因听净空法师讲经,开始学习佛法。  从事房地产行业二十余载,从住宅、商业、科技地产到如今的旅游地产、养老地产都曾留下他的印记,每次做的项目口碑都广为流传。在外行来看
期刊
安家融媒专访保利(广州)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保利安平养老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负责人助理总经理沈毅  采访沈毅时,是在他家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尽管是周末,咖啡馆里的人不是很多,朦胧的灯光伴着优雅的轻音乐。“真希望时间慢一点,能尽量多陪陪家人。”沈毅说,他是采访当天的前一天晚上从广州飞回北京的。  用精神干练、年轻有为词汇形容沈毅一点也不过分,仅而立之年的他如今是保利地产集团养老产业的投资负责
期刊
曾经注视我们成长的眼睛,如今望向何方?  曾经操劳毕生辛勤养育我们的父母,我们拿什么献给他们更好的晚年?  这是写在大爱城员工培训手册扉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9%,未来将以每年860万人的速度增加,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5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  养老问题已经上升为民生工程,亟待解决,同时暴露出的问题
期刊
“海外有家”作为伟业我爱我家集团海外战略的承载者,从诞生之初就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从最初的传统销售模式到如今“销售+平台”的模式,海外有家已成功转变为海外置业领域的专业公司,成为了海外置业一站式服务平台,并获得了各国房产经纪人、开发商以及国人的广泛关注。  近日安家融媒采访了伟业我爱我家海外有家总经理吴洪斌先生,听其讲述海外置业之道。  发展海外业务是顺势而为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作为国内知名的
期刊
曾经,相对于住宅及商业项目,产业地产的周期性显长,盈利性较弱,因而也被业内称为“啃骨头”。然而随着黄金十年的终结,市场发展减速的客观条件和严厉调控政策的主观压制,使住宅和商业地产风光不再。而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加速、产业不断转移,产业地产这根原来的“瘦骨”上,似乎长出了新的“肌肉”。如果说房地产正在进行一场创新重塑,又需推翻和颠覆哪些陈旧壁垒,不破不立?  为适应房地产白银时代的行业变化趋势,从而探
期刊
2017年初,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2016-2017中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全年接待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人数高达47亿人次,旅游消费高达5.5万亿元,中国旅游产业对GDP综合贡献10.1%,已超过教育、银行、汽车产业。预计到2020年,文化旅游产业的收入将达到15万亿。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取代法国而成为全球首位旅游目的地国家。  中国青旅实业集团是1992
期刊
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社会发展的快节奏让“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养老,不再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什么样的模式能够解决中国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引发了很多养老行业从业者的思考。北京易享生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营造健康快樂“社区家”环境为使命的社区养老与健康服务运营商,通过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驿站建设与运营、上门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深入家庭和社区,为社
期刊
1988年9月26日,當时中央领导人所作的《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这次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同加强和改善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纪律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五管齐下,进行宏观调控。”自此以后,宏观调控在中国成为耳熟能详的概念。  对于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相关建议  1、如何结合我国现阶段土地所有制
期刊
鄂俊宇作为中国第一代地产人,曾任中国最具成长性房地产上市公司亿城股份董事总裁、中国高端人文地产“华府”品牌的创立者,在一线拼杀多年,骨子里透着民生意识和人文情怀,亦具备老一辈房产企业家们的浩然正气。他的地产生涯颇为传奇,犹如山水画一般,写意而又浓墨重彩。我用时下流行的“地产老兵”的说法称呼他,一则跟其经历贴切,二则更意味着一种责任。  但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地产老兵”却在2013年以“断舍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