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郑州财经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改革发展取得了成绩,收获了荣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学院选手于婷婷以娴熟的技能、精湛的技艺、出色的展示、优雅的形态赢得了裁判们的一致认可,摘得了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金牌;选手徐东来的赛场表现同样精彩出众,获得了餐厅服务(世赛)项目第四名,并将与学院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备选选手张明明一起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学院师生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院多年来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果,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是两位选手刻苦训练、钻研技能的结果。
技能劳动者始终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车道”,技能报国、匠心回归、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从技能人才大省向技能人才强省转变。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学院始终走在前列、奋力而为。学院积极参与河南省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深入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全民技能工程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综合基地建设项目、陈初(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李丽娜(省级)服装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抓手,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深耕细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精益求精,不仅涌现出了张明明、于婷婷、徐东来等技能明星,而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
蝶变源于勤奋,汗水铸就金牌
23岁是很多人对前程迷茫的年纪,但23岁的于婷婷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上斩获金牌。这是她多年勤学苦练的蝶变,是日复一日付出汗水的回报。2020年12月,历经激烈的角逐,于婷婷登上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的最高领奖台,这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也标志着河南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于婷婷出生在农村,中考失利后,她选择到城市里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她被迫换了几份工作。失败的痛苦,让她逐渐意识到,没有技能,自己终将是一辈子的打工者。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技能同样可以。2014年8月,不甘平庸的于婷婷选择到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她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由于荒废了一年多的学习时光,入校之初,纵使刻苦努力,她仍然感觉自己跟不上学习进度,对课堂知识感到难以消化。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再次放弃学业,继续打工的念头。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她下决心再努力一次。她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输,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于是,她开始在专业学习上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技能钻研上投入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精力。她的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她刻苦努力的学习劲头和在技能训练中吃苦耐劳的精神,吸引了专业老师的注意。她被遴选为全省技能大赛的选手。幸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第一次参加河南省技能大赛,她就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使她进一步坚定了技能成才的信心。
磨练技能,只为绽放精彩。毕业后,她选择了留校任教,从一名技工院校的学生变成了一名教师。2020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她信心满满,发誓要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付出更多的汗水,力争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舞台上展示餐厅服务专业技能人才最好的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备赛时,她把日常教学工作与备赛训练有机结合,做到高标准教学与精细化训练相互促进。她时时刻刻践行工匠精神,每一个技术要领都要在千百次的训练中反复检验,每一项技术标准都要花费最大耐心反复琢磨,每一次全程模拟中餐摆台都力争做到最精确的尺度。2020年12月13日,历经三天的比赛,她登上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的最高领奖台。
从赛场归来,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满,不能停滞不前,要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一颗平常心做好教学工作、提升专业技能,要以自身经历引导青年学生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严于律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学院选手于婷婷以娴熟的技能、精湛的技艺、出色的展示、优雅的形态赢得了裁判们的一致认可,摘得了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金牌;选手徐东来的赛场表现同样精彩出众,获得了餐厅服务(世赛)项目第四名,并将与学院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备选选手张明明一起进入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队。学院师生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上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学院多年来注重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结果,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结果,是两位选手刻苦训练、钻研技能的结果。
技能劳动者始终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步入“快车道”,技能报国、匠心回归、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
近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技能人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从技能人才大省向技能人才强省转变。在技能人才培养上,学院始终走在前列、奋力而为。学院积极参与河南省的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建设,深入参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设项目、河南省全民技能工程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综合基地建设项目、陈初(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李丽娜(省级)服装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抓手,在技能人才培养上深耕细作,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上精益求精,不仅涌现出了张明明、于婷婷、徐东来等技能明星,而且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技能人才。
蝶变源于勤奋,汗水铸就金牌
23岁是很多人对前程迷茫的年纪,但23岁的于婷婷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赛场上斩获金牌。这是她多年勤学苦练的蝶变,是日复一日付出汗水的回报。2020年12月,历经激烈的角逐,于婷婷登上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的最高领奖台,这一枚沉甸甸的金牌,也标志着河南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就。
于婷婷出生在农村,中考失利后,她选择到城市里打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她被迫换了几份工作。失败的痛苦,让她逐渐意识到,没有技能,自己终将是一辈子的打工者。知识可以改变命运,技能同样可以。2014年8月,不甘平庸的于婷婷选择到学院旅游酒店管理专业学习。她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但由于荒废了一年多的学习时光,入校之初,纵使刻苦努力,她仍然感觉自己跟不上学习进度,对课堂知识感到难以消化。她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产生了再次放弃学业,继续打工的念头。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她下决心再努力一次。她告诉自己一定不能输,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于是,她开始在专业学习上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在技能钻研上投入比其他同学更多的精力。她的技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学习成绩也赶了上来。她刻苦努力的学习劲头和在技能训练中吃苦耐劳的精神,吸引了专业老师的注意。她被遴选为全省技能大赛的选手。幸运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第一次参加河南省技能大赛,她就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使她进一步坚定了技能成才的信心。
磨练技能,只为绽放精彩。毕业后,她选择了留校任教,从一名技工院校的学生变成了一名教师。2020年,参加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的机会摆在了她的面前,她信心满满,发誓要通过更加刻苦的训练,付出更多的汗水,力争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舞台上展示餐厅服务专业技能人才最好的精神风貌和技能水平。备赛时,她把日常教学工作与备赛训练有机结合,做到高标准教学与精细化训练相互促进。她时时刻刻践行工匠精神,每一个技术要领都要在千百次的训练中反复检验,每一项技术标准都要花费最大耐心反复琢磨,每一次全程模拟中餐摆台都力争做到最精确的尺度。2020年12月13日,历经三天的比赛,她登上了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国赛精选)项目的最高领奖台。
从赛场归来,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骄傲自满,不能停滞不前,要继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一颗平常心做好教学工作、提升专业技能,要以自身经历引导青年学生坚定“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严于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