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方法来实现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控制
企业大规模的建设完成进入投产阶段后,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节能降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堵塞漏洞,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后续技术改造项目也很多。我们在实际的管理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和大家一同探索提高。
一、严把项目审批关
目前各个生产企业资金都非常紧张,尤其是钢铁企业,面临原料成本高,需求不振,盈利水平低,资金困难。资金有限,哪些项目必须立刻上马,哪些可以缓一缓实施,我们从必要性、紧迫性、技术可行性、效益性四个方面考虑。
项目实施必要性是指为什么上该项目,国家及地方法规是否有明确的要求,能否为企业创造明显效益,是否能提高产能或产品质量。紧迫性是指迫在眉睫,立刻上马的项目,如涉及设备或人身安全,或重大环保方面要求急需改善的项目。技术可行是指根据现有的和准备充实的设备条件与技术力量,来分析系统技术上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应落实技术方案、资金情况、项目实施所需的场地及停产配合情况。最后还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进行测算。
拿某钢厂钢包加盖项目来说吧。钢包是指在炼钢生产中盛钢水的,现有的钢包没有盖,在配合大板坯连铸生产时,钢包内钢水温度下降严重,为弥补钢包温降带来的温度损失,必然要求提高转炉出钢温度,因此增加了冶炼过程中用电的消耗量。钢包扣盖运行能够有效地减少钢水的对流和辐射传热,减少钢水温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节能降耗要求。
效益测算:因钢水温度少降低15度,节省了温度补偿消耗的电能,降低成本额1418.54万元/年,考虑项目折旧114.68万元/年,钢包盖及耐材消耗量的运行费用164.4万元/年,每年效益为1139.46万元。该项目估算投资额为1143万元,预计当年收回成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该项目技术可行,满足当前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实施很有必要。
二、实施阶段的控制
1、项目实施前将投资概算逐级分解。投资概算分解为建安费、设备费及其他费,建安费再分解到土建、钢结构、电气、给排水、燃气、氧气、电信及自动化各个专业,由专业工程师控制建安费各部分的费用。设备费由设备部门控制采购费用。各司其责,确保工程最终结算不超投资概算。
2、不允许擅自改变设计。如果降低设计的标准,考虑不周全可能造成将来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影响正常的生产,得不偿失。擅自提高设计标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影响造价,使整体投资失控。
3、工程材料的管理控制。工程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60%-70%,工程中材料价格控制的好与坏,决定整个造价控制的成功与否,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对材料采用事前主动控制,以确保工程费不超概算额。
(1)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工程成本,四大类工程材料采取甲方供应,包括钢筋和6mm以上的钢板,电缆、耐火材料,高压阀门。
(2)因为工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甲方不供应的,占造价比重大的施工单位自采材料,采购前由甲方限制最高采购价,比如型钢、钢轨、电缆槽、滑线等,工程结算时材料单价不超限定价格。
(3)考虑材料利旧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节约资金,应考虑技改项目中拆除的材料有没有利旧的可能,还有以前施工中剩余的库存材料,为盘活资金,也应优先替代使用。比如施工图中设计的是φ6钢筋,库存φ8的钢筋量大,经设计监理方认可后办理工程变更,替换使用。
4、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单位、业主单位考虑不周,与实际施工有出入,在实施时变更与签证相应产生不少,使造价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在实际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台账,分析发生的原因,尽量避免以后同类型变更的发生。同时记录发生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施工方,因工程项目中,由多个施工方合作,费用的审核也是由多个造价员完成,防止其他施工方重复索要费用。
(2)要求施工方及时办理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工程施工完后20日内必须办理,过后不再补办。因为在变更发生当时,施工方及业主监理单位都在现场,对解决变更中的疑点有很大帮助。时间过久了,不能清除地记得变更发生的原委。尤其是涉及到工程减项的变更、现场签证,更要督促施工方及时办理,有些不诚信的施工方可能就不办理了。
三、结算阶段审核的重点
1、审核工程项量。工程量是计算造价的基础,虚列、重复计取、算错是施工方的惯例。造价审核人员不参与施工,容易让施工方蒙混过关。因此结算时,要到现场实地测量,对隐蔽工程,不仅要核对施工图纸还要查验施工记录,保证工程项量准确无误。
2、定额套用是否合理。
(1)有的施工方在编制结算时,在相似的定额子目中故意选择单价高的,以抬高造价。
(2)是否有重复套用定额现象。要对定额包含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重复套用定额。比如定额中钢结构制作已经包含了除锈和第一遍防锈漆的费用,如果再单独套用除锈和第一遍防锈漆,就重复计取了。
(3)定额子目系数计取是否正确,有没有搭车蒙混过关的现象。举例说,工程超高增加费指操作高度离地面5米以上20米以下的电气安装,按超高部分人工费的33%计算。主厂房电气支架高度6米,施工单位结算时制作及安装定额子目人工费均增加了33%的系数。支架制作项目,应在地面制作,不应该计取超高增加费,只能计取安装支架的超高增加费。我们在结算时扣除该笔支架制作超高费,制作人工单价2.5元/公斤,增加33%,人工费增加了0.825元/公斤,人工费全部参加取费约0.752元/公斤,合计1.577元/公斤,支架总量220多吨,该项结算核减约33万元。
3、费率标准计取是否准确。查看工程类别,工程类别不同,取费不同,比如室外工程多为三类工程取费,如果套用了一类工程的取费,造价就高了。核对取费基数,有以定额直接费为取费基数的,也有以人工费为取费基数的,还有以人工费加机械费为取费基数的,套用的定额不同,费率标准也不同。
总之,因工程管理过程中可变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多,尤其是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并实地勘察,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采取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才能最终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1董秀玉(1971.1-)女,河北省秦皇岛市(籍贯),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
【关键词】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投资控制
企业大规模的建设完成进入投产阶段后,为了满足环保要求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为了节能降耗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堵塞漏洞,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后续技术改造项目也很多。我们在实际的管理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和大家一同探索提高。
一、严把项目审批关
目前各个生产企业资金都非常紧张,尤其是钢铁企业,面临原料成本高,需求不振,盈利水平低,资金困难。资金有限,哪些项目必须立刻上马,哪些可以缓一缓实施,我们从必要性、紧迫性、技术可行性、效益性四个方面考虑。
项目实施必要性是指为什么上该项目,国家及地方法规是否有明确的要求,能否为企业创造明显效益,是否能提高产能或产品质量。紧迫性是指迫在眉睫,立刻上马的项目,如涉及设备或人身安全,或重大环保方面要求急需改善的项目。技术可行是指根据现有的和准备充实的设备条件与技术力量,来分析系统技术上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应落实技术方案、资金情况、项目实施所需的场地及停产配合情况。最后还应对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环境效益进行测算。
拿某钢厂钢包加盖项目来说吧。钢包是指在炼钢生产中盛钢水的,现有的钢包没有盖,在配合大板坯连铸生产时,钢包内钢水温度下降严重,为弥补钢包温降带来的温度损失,必然要求提高转炉出钢温度,因此增加了冶炼过程中用电的消耗量。钢包扣盖运行能够有效地减少钢水的对流和辐射传热,减少钢水温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适应节能降耗要求。
效益测算:因钢水温度少降低15度,节省了温度补偿消耗的电能,降低成本额1418.54万元/年,考虑项目折旧114.68万元/年,钢包盖及耐材消耗量的运行费用164.4万元/年,每年效益为1139.46万元。该项目估算投资额为1143万元,预计当年收回成本。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该项目技术可行,满足当前钢铁企业节能降耗的要求,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实施很有必要。
二、实施阶段的控制
1、项目实施前将投资概算逐级分解。投资概算分解为建安费、设备费及其他费,建安费再分解到土建、钢结构、电气、给排水、燃气、氧气、电信及自动化各个专业,由专业工程师控制建安费各部分的费用。设备费由设备部门控制采购费用。各司其责,确保工程最终结算不超投资概算。
2、不允许擅自改变设计。如果降低设计的标准,考虑不周全可能造成将来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影响正常的生产,得不偿失。擅自提高设计标准,不仅会造成浪费,还会影响造价,使整体投资失控。
3、工程材料的管理控制。工程材料费占工程造价的60%-70%,工程中材料价格控制的好与坏,决定整个造价控制的成功与否,在工程施工前我们对材料采用事前主动控制,以确保工程费不超概算额。
(1)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控制工程成本,四大类工程材料采取甲方供应,包括钢筋和6mm以上的钢板,电缆、耐火材料,高压阀门。
(2)因为工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甲方不供应的,占造价比重大的施工单位自采材料,采购前由甲方限制最高采购价,比如型钢、钢轨、电缆槽、滑线等,工程结算时材料单价不超限定价格。
(3)考虑材料利旧的可能性。为了进一步节约资金,应考虑技改项目中拆除的材料有没有利旧的可能,还有以前施工中剩余的库存材料,为盘活资金,也应优先替代使用。比如施工图中设计的是φ6钢筋,库存φ8的钢筋量大,经设计监理方认可后办理工程变更,替换使用。
4、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的管理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程变更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技术改造项目,设计单位、业主单位考虑不周,与实际施工有出入,在实施时变更与签证相应产生不少,使造价控制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在实际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台账,分析发生的原因,尽量避免以后同类型变更的发生。同时记录发生工程变更及现场签证施工方,因工程项目中,由多个施工方合作,费用的审核也是由多个造价员完成,防止其他施工方重复索要费用。
(2)要求施工方及时办理工程变更现场签证,工程施工完后20日内必须办理,过后不再补办。因为在变更发生当时,施工方及业主监理单位都在现场,对解决变更中的疑点有很大帮助。时间过久了,不能清除地记得变更发生的原委。尤其是涉及到工程减项的变更、现场签证,更要督促施工方及时办理,有些不诚信的施工方可能就不办理了。
三、结算阶段审核的重点
1、审核工程项量。工程量是计算造价的基础,虚列、重复计取、算错是施工方的惯例。造价审核人员不参与施工,容易让施工方蒙混过关。因此结算时,要到现场实地测量,对隐蔽工程,不仅要核对施工图纸还要查验施工记录,保证工程项量准确无误。
2、定额套用是否合理。
(1)有的施工方在编制结算时,在相似的定额子目中故意选择单价高的,以抬高造价。
(2)是否有重复套用定额现象。要对定额包含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避免重复套用定额。比如定额中钢结构制作已经包含了除锈和第一遍防锈漆的费用,如果再单独套用除锈和第一遍防锈漆,就重复计取了。
(3)定额子目系数计取是否正确,有没有搭车蒙混过关的现象。举例说,工程超高增加费指操作高度离地面5米以上20米以下的电气安装,按超高部分人工费的33%计算。主厂房电气支架高度6米,施工单位结算时制作及安装定额子目人工费均增加了33%的系数。支架制作项目,应在地面制作,不应该计取超高增加费,只能计取安装支架的超高增加费。我们在结算时扣除该笔支架制作超高费,制作人工单价2.5元/公斤,增加33%,人工费增加了0.825元/公斤,人工费全部参加取费约0.752元/公斤,合计1.577元/公斤,支架总量220多吨,该项结算核减约33万元。
3、费率标准计取是否准确。查看工程类别,工程类别不同,取费不同,比如室外工程多为三类工程取费,如果套用了一类工程的取费,造价就高了。核对取费基数,有以定额直接费为取费基数的,也有以人工费为取费基数的,还有以人工费加机械费为取费基数的,套用的定额不同,费率标准也不同。
总之,因工程管理过程中可变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多,尤其是技术改造项目。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并实地勘察,积极采取应对策略,采取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才能最终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者简介
1董秀玉(1971.1-)女,河北省秦皇岛市(籍贯),现职称: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工程造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