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检察机关如何积极应对新刑事诉讼法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w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方面做出了突出变化,充分体现出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特别保护的倾向。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检察机关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各项工作。
  [关键词]办案人员专业化;分案处理;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数及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力地教育与感化涉罪未成年人迷途知返,重新回归社会是一个重要的命题。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当重视建立涉罪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和积极探索有利于其未来发展的诉讼制度、程序和规则。新刑诉法更加有针对性地丰富、完善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设置了独立的未成年人刑事程序,充分体现出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特别保护的倾向,也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变化,我们检察机关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抓好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各项工作。
  一、新刑诉法的新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了对未成年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特别关注和保护:
  (一)明确规定了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在新刑诉法修改之前宪法已经对该原则作出了规定,但这是首次在部门法中明确规定该原则。这由未成年人案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的:①未成年人犯罪的动机相对简单,往往是临时起意,事前预谋的较少;②犯罪行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主观恶性不大;③他们智力、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的重新认识和对内心世界的自我评价具有较大的可塑性;④可以说,涉罪未成年人本身就是受害者。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由于他们自身的保护意识和防御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在诉讼中弱势地位非常明显。这也决定了其在诉讼中更加需要关照和保护。
  (二)明确规定了“办案人员专业化”
  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1]
  (三)明确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强制辩护
  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2]与1996年刑事诉讼法相比,新刑事诉讼法有两个新的变化:①将法律援助从审判阶段向前延伸至侦查阶段;②将义务机关扩大到公检法机关。根据规定,“没有委托辩护人”是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获得法律援助的唯一条件。换言之,只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公安、司法机关就必须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辩护。[3]
  (四)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社会调查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八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根据情况可以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监护教育等情况进行调查。”[4]
  这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意味着今后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承办人要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实施犯罪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是否属于初犯,归案后是否悔罪,成长经历、一贯表现和监护教育条件等因素,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定罪量刑。
  (五)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适用逮捕措施和分案处理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5]“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是指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尽量不适用逮捕措施,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应当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是强制性规定,指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和人民法院决定逮捕时,不仅必须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还需要听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律师的意见。
  (六)确立了讯问和审判未成年人时的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应当通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无法通知、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或者法定代理人是共犯的,也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其他成年亲属,所在学校、单位、居住地基层组织或者未成年人保护组织的代表到场,并将有关情况记录在案。到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为行使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6]
  (七)设立了未成年人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在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即涉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侵犯财产以及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检察院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以前,应当听取公安机关、被害人的意见。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的,适用本法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7]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非刑罚化的处理原则。
  (八)规定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新《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五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的情况予以保密。”[8]
  二、新刑诉法对开展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影响
  我们知道,将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区别对待,是世界各国的惯例。我国新刑诉法针对未成年人设立的特别程序是给未成年人犯罪“非犯罪化、非刑罚化、非监禁化”待遇的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此次新刑诉法针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设置相对独立的特别诉讼程序,体现了我国对未成年当事人的特殊保护。更加明确了今后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的程序,为涉罪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和回归社会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该程序的确立,在我国未成年人诉讼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检察机关在新刑诉法背景下的应对措施
  (一)认真履行好检察机关的监督权
  针对新法规定的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这一原则。这要求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应当将未成年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以“少年权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将重心放在教育、感化、挽救上,着力于使其迷途知返、回归社会。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
  (二)建立健全专业的未成年人办案组织
  根据《新刑诉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检察机关应当注重设立完善的专门机构或稳定的专门人员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实践表明,具有一定专业性、熟悉未成年人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工作的承办人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灵山县人民检察院针对这一情况,成立了“青少年维权岗”,并注重对每个涉罪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建立档案,关注他们犯罪的起因、家庭状况和成长的背景,撰写出有借鉴意义的社会记录;并对犯罪较重的被羁押的未成年人,积极运用亲情感化方针,唤回他们迷途的心灵。
  (三)严格适用逮捕,重视减少审前羁押
  针对新刑诉法新的规定,检察机关今后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要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在过去的实践中,公检两家重配合,轻监督,存在这样一种“公安机关报过来就一定要捕”的配合思路,这是不对的。而只有加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非羁押措施的运用,才能进一步减少审前羁押,进而减轻检察机关面对公安机关由于已先期羁押而提请批捕,检察机关不予批捕的压力。
  同时,实行逮捕必要性证明制度,严把逮捕关。重点审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是否确有悔罪表现,查明其家庭、学校或者所在社区是否具备监护、帮教条件,对外来未成年人还要提供在本地有无固定住所、工作单位、经济来源及社会关系等材料,坚持“不捕为原则,逮捕为例外”。[9]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遭受二次污染。
  (四)合理适用附条件不起诉
  附条件不起诉,是处理未成年人犯罪使其非犯罪化的重要制度,是刑罚个别化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应当明确“附条件不起诉”的两个问题:一是附条件不起诉的范围是什么?二是未成年人案件既符合“相对不起诉”又符合“附条件不起诉”条件时,适用哪个?这就要求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明确范围及适用条件。
  [参考文献]
  [1]新刑诉法:第266条第2款.
  [2]新刑诉法:第267条.
  [3]宋英辉.特别程序彰显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2012—4—2.
  [4]新刑诉法:第268条.
  [5]新刑诉法:第269条.
  [6]新刑诉法:第270条.
  [7]新刑诉法:第271条.
  [8]新刑诉法:第275条.
  [9]未来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成难题规定尚缺操作细则[N].中国青年报,2012—4—15.
  [作者简介]林蓉,灵山县人民检察院。
其他文献
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取决于其优良的政治生态,即先进的政治文化生态与完善的政治制度生态。要优化行政改革的政治生态,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中存在一个现象:供需不平衡.很多企业在人才济济的市场往往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员工.另一方面,求职者也时常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是企业或个人要求太高?还是
期刊
执法执勤用车改革是公务用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4年10月改革启动以来,安徽省财政厅认真履职尽责,精心谋划,科学施策,积极推进.截至今年5月,全面完成了全省执法执勤用车
期刊
即将过去的一年,无论是国家还是各地政策红包不断升级,从顶层设计到送户口、送福利、送补贴等接地气的各项吸引人才政策,共同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保驾护航.
期刊
近年来,随着电子测量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以及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应用于各种制造行业也越来越普遍,如今我们的科学技术和生产都在不断发展,对各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的国家质量监督、质量检测总局针对锅炉的安全,锅炉的使用规范提出了许多相关规定,其中包括《锅规-征求意见稿》、《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等,其内容包括锅炉
2017年,我毕业了,经过了很多次的投简历和面试,我终于找到了一份自己心仪的工作.不过说到求职经验, 我真是惭愧得很,因为每当别人问我怎么找到这个工作的,我内心最真实的回答
期刊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时势艰难更需改革定力。对于电力行业而言,经济低迷的时期也是加快自身结构调整、理顺和优化内部管理机制的最佳时期,步子慢下来,可以把节奏调整得更好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凸显了我国环境知情权制度的缺失。立法的滞后、政策和实践间的距离、公众环保意识的欠缺造成的环境信息供给和需求的不足让我国环境知情权制度的确立面临很
随着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重视程度的增加,水利工程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建设之一。水利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水害并为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其意义重大,所以,水利工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