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实验研究概况

来源 :药物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ch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综合近十年针灸治疗方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临床研究和实验报道,概括分析不同针灸方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特点以及实际临床疗效,总结不足,制定针灸方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统一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提高研究水平,将针灸方法长期有效的应用到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过程中,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预后。
  关键词: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29-01 腰椎间盘突出(LIDP)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LIDP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腰椎间纤维环退变或由于外伤发生裂隙,当受到外力作用时,椎间盘组织突出,压迫脊髓神经根,导致神经根损伤,并伴随有腰痛、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1]。据报道[2],80%的人曾有过下腰痛的感觉,其主要原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其中,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LIDP患者仅占总患者数的10%左右,绝大部分患者选用非手术治疗方式,包括:牵引治疗、针灸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療以及运动治疗等[3]。其中,针灸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面已经被证实具有突出的疗效。为进一步统一治疗规范,增强治疗效果。笔者对针灸治疗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实验研究做如下探讨:
  1 腰椎间盘突出症致痛机制研究
  1.1 神经压迫学说 腰椎间盘突出后,突出物压迫神经,导致神经根供血障碍,营养物质以及代谢废物的运输受到阻碍,从而使神经根内部产生水肿,导致损伤。同时,髓核的活动导致与神经根相互摩擦又进一步使神经根水肿恶化,引起腰腿疼痛症状,目前,这一机理已被普遍接受。
  1.2 化学炎症学说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破裂组织释放的组织胺能够产生化学性的炎症反应,而这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表明,髓核中可以分泌某种致痛物质,刺激腰椎间盘,使其产生痛觉。现代研究已经证实,髓核内的糖蛋白、组织胺等物质可以由髓核和神经根之间的通道进入硬膜外腔,产生炎症反应,导致疼痛。
  1.3 自身免疫学说 髓核作为人体内最大的封闭结构,其不能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所识别,所以,当其突出后,免疫系统将其视作异物进行反应,产生多种炎性介质,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较强的致痛作用。目前研究认为:髓核基质中的糖蛋白和β蛋白可以作为抗原产生自身免疫反应。研究发现:狗的椎间盘中发现有IgG的存在,进一步说明了在LIDP的产生过程中,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存在。
  1.4 NO和IL学说 NO(一氧化氮)在体内作为第二信使,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参与体内的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而人的椎间盘中可以合成NO(一氧化氮)。IL(白细胞介素)由单核巨噬细胞系产生,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单核因子,起着防御和修复的作用。近年来也有研究发现,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与其体内NO、IL-6的含量具有较强相关性。
  2 针灸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2.1 单纯针刺: 有文献报道,单纯针刺治疗在镇痛方面对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治愈率可达到80%。单纯针刺治疗在取穴方面多行病变部位取穴和远道取穴相结合的方法。因为,病变部位取穴可以改善相应位置的血液流动、组织代谢活动得到增强,这有益于神经根炎症的缓解。远道取穴可以增强治疗的镇痛作用,对全身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临床治疗常用穴位包括:肾俞、腰夹脊穴、大肠俞、委中以及足三里等。据文献报道[1],利用单纯针刺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45例,腧穴主要为肾俞、大肠俞、环跳以及委中等,结果有效患者数为43,有效率达到95.5%。
  2.2 温针疗法: 张庆力[4]等选取8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单纯针刺治疗组和加温针灸组,加温组取穴:肾俞、环跳、委中、昆仑以及悬钟,针刺组的取穴位置以及操作方法与加温组相同。经2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痊愈率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针灸组的治疗效果较单纯针刺治疗组效果要好。
  2.3 电针疗法: 电针疗法即对患者施加针刺和电刺激的双重作用,增强治疗效果。电针疗法中,取穴位置多为腰夹脊穴,辅以患侧环跳、足三里、昆仑等。程肖芳[5]等以6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30例选取腰夹脊穴共三对进行电针治疗,连接G6805电疗仪;对照组30例取患侧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等进行单纯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有效率86.67%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电针疗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王升旭[6]等以60例腰椎间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电针治疗。治疗组取腰夹脊穴,对照组取患侧肾俞、大肠俞、环跳等,其余操作相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镇痛效果要较对照组好。这可能是由于取穴位置不同,腰夹脊穴电针可以促使椎间盘的收缩,导致髓核缩小,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缓解疼痛。
  2.4 穴位注射疗法:也称水针疗法。其注射药物于穴位上,保证了药物和穴位的双重刺激,提高了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注射药物包括:活血祛瘀药物、激素以及神经营养物质等。王宁生[7]等以9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8。观察组选取大肠俞、委中、阳陵泉以及关元俞为主穴,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取环跳、风市以及承山等为辅穴。注射药物选用当归2ml、维生素B121ml、醋酸曲安奈德10mg以及利多卡因1ml。注射剂量为1ml/穴,共注射5个穴位。对照组不进行药物注射,其余操作与观察组相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治愈时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水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2.5 针刀疗法:针刀可将肌腱进行剥离操作,减轻其对神经根的压迫,降低盘内压,缓解疼痛。李宝吉[8]等以8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针刀配合机械牵引手术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5%。金永明等利用针刀疗法对157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进行治疗,治愈104例,显效42例,好转7例,无效4例。
  2.6 其它特殊针法: 随着针灸理论及实践的不断发展,近年来,许多新的针灸治疗方法得以建立,如“耳针”、“梅花磁针”以及“踝针”等。这些方法在取穴位置以及操作方法上各不相同。有关这些方法应用于临床的报道也越来越多,且疗效较为显著。
  2.7 综合疗法: 针灸综合治疗即联合使用不同的针灸方法进行治疗,从而实现优势互补,增强治疗效果。如针灸联合牵引疗法、针灸联合推拿疗法等。金来贵等[9]以6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观察组行电针疗法联合腰椎牵引,对照组仅行腰椎牵引。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则为76.7%,两组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综合分析近10年来针灸方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报道,笔者认为在三个方面较以往有较大的发展:(1)针灸疗法形式越来越多,且临床使用中注重不同针灸方法的联合使用;(2)取穴位置主要集中于腰夹脊穴、足太阳经以及足少阳经;(3)电针疗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因电针可降低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提高肌细胞的兴奋性,防止肌肉萎缩的发生。总的来说,针灸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突出物对于神经根的刺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当然针灸疗法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也存在着较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如:(1)目前衡量针灸疗法主要通过临床疗效的实际观察,其实验过程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设计;(2)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不完善。所以,在研究针灸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实际临床疗效实验中,应制定统一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统一疗效判定标准,加强临床研究,并结合动物模型等对实验和作用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相信随着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针灸疗法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并取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 许国杰,艾炳蔚.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实验研究概况[J].山西中医,2010,01:36-38.
  [2] 姚素媛.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8,05:17-18.
  [3] 金蓉.不同针灸方式分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4] 张庆力.温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J].广西中医药,2007,30(3):41-42.
  [5] 程肖芳, 姜进平, 彭燕玲, 等.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8,127(2):22-24.
  [6] 王升旭,李树成,老锦雄.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10,20(3):166-168
  [7] 王宁生,欧阳钢.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9,15(2):19 -20
  [8] 李宝吉.针刺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8,24(3):167
  [9] 金来贵,余维豪,李萍等.经络脉冲电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10,16(4):9
  [4] 肖信、苏齐鉴、刘伟等.HIV-1病毒载量RT-PCR检测方法建立[J].中国公共卫生 2011,27(3) : 273-274.
  [5] 曹韵贞.艾滋病临床诊断、治疗及护理[M]. 人民卫生出版社: 124-127.
  [6] 杨林森、葛力.多聚酶链反应在病毒学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1990, 3:110-112.
  [7] 黄莹、郭柳薇.艾滋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进展[J].北京医学,2009,31(9):564-566.
  [8] 鄧文星、张映.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综述[J]. 生物学通讯,2007,5:93-95.
  [9] 张艳秋、孙国清、鲍玉洲等.两种PCR方法对HIV-1测定的敏感度的比较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09,18(1):9-11.
  [10] 严景丽.连接酶链式反应快速灵敏的检测microRNA[D].河北大学,2010.
  [11] 杨林森、葛力综述、陆德如审校.多聚酶链反应在病毒学中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微生物学),1990,03:110-112.
  [12] 代丽丽、陈德英.1型HIV感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6:687-694.
  [13] 柳雅立、石英、张洪海、吴亚松等.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IV-1逆转录酶活性方法的建立[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9,6:691-695.
  [14] 韩燕星、李建农、傅连霞、蒋建东. 检测HIV-1逆转录酶活性的ELISA方法的建[J]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2004,24:748-750.
  [15] 鲁俊锋、李珏、李韩平、刘思扬等. HIV-1临床毒株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表型鉴定[J]中华艾滋病性病,2009,5:460-462.
其他文献
自我防卫策略属于拒绝言语行为,是以保全双方面子为目的的一种策略,与"面子文化"有很大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属于集体主义文化,极为注重面子、看重面子。在社会交际中,既希望
喜欢莳花弄草的人,心里一定有自己偏爱的某种理由吧。是因为它的香味令人舒缓,还是喜欢它盛开时的绚烂缤纷,抑或根本说不出什么原因,只是喜欢那份闲适愉悦的心情。而作者却只
晚更新世是现代人在全球建立全面的生态优势的时期。中国北方有比较丰富的发现,但现有的材料和研究没有能够回答人类此时的生计状态、适应模式和环境联系。文章从行为重建和生
何谓“糖尿病前期”?    正常健康人空腹血糖<6.1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7.8毫摩尔/升;糖尿病人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  所谓“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后血糖介于正常人和糖尿病人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前期患者属于糖尿病的高危人群。此类患者如果放任自流,不进行干预,早晚会进展为糖尿病。根据最
编辑同志:我是个打工的,最近因腰痛到医院就诊,医生看我大腹便便的样子,建议我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等。我不明白,问为什么,医生说我腰围过大,需排除肾病等。我感到莫名其妙,腰围过大跟肾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建设有着丰富的资源,《渭塘珍珠文化》校本课程的编写与教学体现了珍珠小学的办学特色,通过珍珠文化在语文学习中的渗透与整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
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Plackett-BurmanDesign,P-B)对影响褐黄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ilvosporeus)ATCC 13326纳他霉素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评价,所选取的15个因素为可溶性淀粉
以正交试验设计理论为依据,结合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给出了数控曲线磨削加工精度分布规律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进行以薄板为加工工件的数控磨削加工试验。根据试验数据用MATLAB对薄板曲线部分的圆度误差进行模拟,验证了数控磨削加工的圆度误差符合正态分布规律;用极差分析法进行圆度误差分析,研究加工参数对精度影响的显著性差异。指出影响数控加工表面粗糙度精度分布趋势的主要因素,并在Matlab中模拟了数控曲线磨
他在晚饭时间走进咖啡馆,坐在靠近门廊的地方,翻一本旅游书。咖啡馆里静悄悄的,对面二楼的老婆婆正在用阳台改造的厨房里盛米饭。我端咖啡给他的时候,随口说:“您是第一次来
编辑同志:  我经常感到口干舌燥,不断地喝水也无济于事。请问有什么办法解决吗?  海南东方 儋小然  儋读者:  你经常感到口干舌燥,不断地喝水也无济于事,你可以利用沙参麦冬汤清热生津的作用,从“根上”解决问题。  沙参有清肺热祛痰的作用,麦冬滋阴润燥作用较好,两者合用可以清肺凉胃、养阴生津。一般来说,沙参麦冬汤多用于阴虚肺燥或热伤肺阴所致的干咳少痰、咽喉干燥等,有风寒咳嗽,恶心、呕吐症状的人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