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药物治疗停药后复发的相关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lip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苷(酸)类药物因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小,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HBV药物,但其停药后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乙型肝炎复发。该文就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停药标准以及HBV cccDNA水平,年龄,基线丙氨酸转氨酶(ALT)、HBV DNA水平,抗病毒药物的种类,血清HBsAg水平的定量检测与动态监测,宿主免疫状态与核苷(酸)类药物停药后复发的相关性作了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的表达及其与肝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湖北文理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HBV-ACLF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和25例健康体检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HB、HBV-ACLF患者和对照组PBMC中IP-10的表达。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ADV)初始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换用或加用恩替卡韦(ETV)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且ADV初始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CHB患者82例,按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换用ETV组(34例)和加用ETV组(48例),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48、72和96周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目的确定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的优势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方法用生物信息学软件Lasergene分析CVA16 YY157株衣壳蛋白VP1~VP3氨基酸序列的亲水性、抗原性和表面可及性,预测出包含潜在B淋巴细胞线性抗原表位的区段,并用BepiPred 1.0 Server进行评估。人工合成相应的多肽片段,用多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与明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制作脓毒症大鼠模型。健康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进行盲肠结扎穿刺)、脓毒症组及乌司他丁组(各10只),术后及术后8 h各组均给予10 mL/kg等渗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乌司他丁组大鼠按照乌司他丁10×104 U/kg的剂量加入等渗氯化钠溶液中腹腔注射。脓毒症造模成功后于术后0、8
期刊
目的研究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不同光敏剂浓度和不同光照剂量对兔正常声带的反应性特点及损伤修复的影响,为光动力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慢性声带炎症(chronic inflammation of the vocal cords)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做前期研究。方法将25只普通级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低功率低浓度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