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bos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着重介绍了文成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做法及主要成效,认为文化自觉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强大引擎,管理创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多元投入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决条件,彰显特色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基本做法;主要成效;经验启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以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设施、产品、服务的制度体系。近年来,文成县在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的进程中,始终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加快推进,全县文化阵地不断拓展,群众文化活动日趋繁荣,初步形成了多形式服务、多渠道供给、多方位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格局。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领导,提供组织保障。文成县各级党委、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农村文化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文成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把文化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工作议程,并纳入财政预算,还将文化工作纳入乡镇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相继出台了《文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十一五”发展规划》、《文成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9—2012)》、文成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文化先进县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我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措施、保障措施和主要任务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多元投入,提供经费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2008年起,文成县财政每年安排了200万元的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09年开始,又设立了每年50万元的文化艺术精品创作奖励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同时,每年组织开展“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等评选活动,在全县营造了关心文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尤其是民间力量投资兴办、资助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冠名、捐助等多种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办文化,进一步拓宽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资渠道,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三)稳步提升,提供设施保障。“十一五”以来,文成县按照“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的要求,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提升文化阵地服务水平,为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创造良好条件,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快速发展。累计投入1600多万元,建成22个乡镇文化站;投入120多万元,为114个村文化活动室配置了音响、电子琴、书架等文化活动器材设备;投入70多万元,对县文物馆、电影院、文化馆进行维修,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的破、烂、脏现象;投入40多万元,为县图书馆新购计算机、投影仪等,开通了电子阅览室;创建了一批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金海岸文化网工程、文化示范村、农村文化示范户。总投资约9980万元的文成县文化中心,将于今年7月开工建设,这是文成县迄今为止投资额最大的文化类项目。
  (四)培育队伍,提供人才保障。每年组织举办乡镇文化员、村文化管理员、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有效提高了农村文化队伍的业务工作能力。“十一五”期间,共举办各门类培训班25次,培训了700余名文艺骨干,提升了基层文化队伍素质。开展乡村业余文艺团队建设,培育了共有260支文艺团队、2000多名群众参与的村级文艺队伍。联合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了一批乡镇文化员,充实了基层文化队伍力量。
  二、主要成效
  文成县紧紧围绕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文化需求,通过实施农村文化繁荣工程,采取多种手段,不断丰富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内容。
  (一)节庆文化活动持续丰富。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以传统节日和重大活动为载体,积极组织开展春节、元宵、建党、建国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特别是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寻根祭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引导人们热爱自然、关心生态、保护环境,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二)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打响。充分挖掘文成丰富的人文资源,重点是以刘基文化、畲族文化、侨乡文化为品牌,积极创新载体,彰显地域文化的魅力。通过“政府买单、群众参与”的模式,举办了三届中国刘基文化暨生态旅游节、两届“三月三”畲乡风情节暨“印象西坑美丽畲乡”大型画展、首届感动文成十大人物颁奖晚会、赵超构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暨全国“林放杂文奖”颁奖晚会、2009中国森林旅游节暨第五届浙江山水旅游节“魅力文成”大型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节庆活动,有效地提升了文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文艺精品创作不断繁荣。文成县文化馆三名歌手携《畲山美》参加中国畲族民歌节比赛荣获十大歌王称号;组织排舞《美国摇滚乐》获浙江省第四届排舞大赛青年组表演金奖、最佳服饰奖;歌曲《单翼天使》、《刘基故里美名扬》获温州市新人新作演唱大赛创作、演唱一、二等奖等;邀请国内音乐专家创作了《文成山水情》、《铜铃山之约》等文成特色歌曲并在央视播出,提升了文成在全国的影响力。
  三、经验启示
  回顾近年来文成县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践,作为一名群众文化工作者感悟很深,启发很大。
  (一)文化自觉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强大引擎。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新农村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文化自觉表现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上:一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相继出台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建立督查机制,扎实推进了新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文化部门全力以赴。通过加强管理、队伍培训、业务指导、开展“送”文化和“种”文化等手段,繁荣农村文化,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活力。三是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富有起来的农民既是文化的享受者也是文化的创造者,由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团队空前活跃,群众性文化活动层出不穷,农民自办文化形成特色。实践证明,只有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才能集中精力、物力、人力抓好新农村文化建设。
  (二)管理创新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制度保障。通过实行“分级管理,以区、县(市)为主”的农村文化建设管理体制,建立农村文化工作领导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和相关评价机制,坚持开展省级文化先进县、东海文化明珠、文化示范村、文化示范社区的评选活动,从而初步实现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实践证明,新农村文化建设重在建设,贵在长效。只有管理创新,政策到位,才能实现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让农民共享文化繁荣发展的成果。
  (三)多元投入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先决条件。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是较短时间内解决农村文化设施不均衡发展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一方面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适应公共文化公益性和基本性的要求,充分发挥政府办各级各类文化场所的作用,同时通过资金和政策支持,推动和促进民办公益性文化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利用民间丰富的文化资源,引导社会力量,建立民有民管民享的共建机制,适应公共文化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样性、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彰显特色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在动力。结合各地文化传统,适应群众需求,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积极寻找符合乡情、民情的活动载体,努力培育一批既能操作在手,又能充分体现各地特色、富有牵动性的特色文体项目,积极挖掘和弘扬农村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的潜力和优势,是有效地调动农民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性的内在动力。实践证明,来自于民间、用之于民间的民间文化,是广大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态,只有真正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才能不断丰富活跃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才能使新农村文化建设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文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十一五”发展规划》。
  [2]《文成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9—2012)》。
  [3]文成县委、县政府《关于创建省文化先进县的实施意见》。
  (作者单位:浙江省文成县文化馆)
其他文献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间的竞争方式逐步转化为供应链间的竞争。准确、及时地识别供应链的风险并采用积极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对企业的安全经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都有重大意义
摘要:18世纪英属孟加拉的大饥荒举世罕见,将近三分之一的当地居民因此而消失,成千上万的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而英国殖民政府却没有拿出有效的救济政策,使得孟加拉的民众陷入绝望的深渊。  关键词:孟加拉大饥荒;民众遭遇;殖民主义  中图分类号:D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48-01  1770年,英国在孟加拉的殖民地遭遇了罕见的大饥荒,这次饥荒使孟加拉大
【摘 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概念教学深入浅出;实验教学探究;改善评价机制;课程的课外拓展。  【关键词】兴趣.概念.探究.拓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一、概念教学深
摘要:培育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乡风文明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文章以甘霖镇建设和谐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的实践为印证,启示和谐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上下结合、点面结合、软硬结合和破立结合,提出了培育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创新工作内容、形式和手段的理念。  关键词:和谐文化;启示;举措  和谐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和谐文化建设
高中英语作业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如何使作业更省时、更高效,直接影响着学生英语素质的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及教师教学的成败。
据《盛京时报》光绪三十四年(1908)9月30日报道:“辽属今岁,各乡民皆多种元豆,青豆两色,照往年约多加一倍.闻系为上年豆价很好之故耳.”清末,东北地区有很多区县的大豆的种植
中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有机内容,有助于青少年学会生存,努力成才.责任叙事法、角色担当法、责任分配法、班团活动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说过:“理论悉为灰色,生命之树长青。”确实,唯有那生命之树,拔地参天,生机无限,令我们感叹,使我们赞美。如今,放在我们书柜里时时备查的《现代汉语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