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四大需求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ili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教师的素质,而我国教师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已远远不能满足新课标的需要,那么新课标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更高的需求呢?下面我将和大家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能力、信息素质、专业情意等四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关键词:综合化创新能力协调沟通专业情操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让教师接受新课程理念,理解新课程,把新课程推向课堂班级的层面,把理想的课程转变为现实的新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基本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这个层面上,很少为学生的将来发展考虑。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首先要明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需求。
  一、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
  1.对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一般由广泛的自然人文通用性知识、所教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深厚坚实的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对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成长,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科学和教育科学知识,不仅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基本心理特征,而且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在学生主体发展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2.对教师专业知识层次的需求
  第一,新课程设置的"综合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多元化。"综合化"课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教育作用,新课程强调基础教育阶段学科体系由分科走向综合。第二,教育内容的"社会化"要求教师知识结构广博化。新课程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技、人口、计算机、青春期、心理健康等教育,还要渗透环境、交通、国防等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了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科学知识、人文知识、社会知识以及一般方法论。第三,开发课程资源要求教师知识结构深厚化。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消极接受者,而是课程的积极创造者、开发者。
  二、新课程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需求
  1.强化非智力因素教育功能的能力
  新课程在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性目标的实现,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人格的和谐、健康成长,突出了教学的教育功能。因此,教师要能够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巧妙应用非智力因素的激励与渗透功能,促进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学生健康成长。
  2.驾驭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沟通能力
  新课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这个过程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能够组织、创设实质性的促进学生各种学习环境的能力,随时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学生学会体验、宽容、沟通与合作,给予学生心理支持。
  3.教育研究与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中介转化作用进一步扩大,教师不仅要钻研教材、而且还要研究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怎样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研究怎样设计会使教学过程更为有效,对教学进行决断,进行反思。研究与反思是教师将先进教育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
  4.创新和拓展第二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要求具有创新能力是合格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教育界认为,"学校必须在培养人的创造性和社会性方面,提供首尾一贯的教育。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第二课堂既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又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对学生智力锻炼和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教师必须具有拓展第二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新课程对教师信息素质的需求
  新课程把信息技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实施新课程教师角色的变化以及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化等都对教师的信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做知识和信息的"有心人",主动地去从大量的信息资源中感知、发现、获取和利用各种有用信息。第二,教师应该具有鉴别、判断、选择信息的能力。第三,教师应该掌握现代信息检索技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第四,教师应该具有分析、研究、传播和创造性运用信息的能力。只有具有这种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指导学生分析、研究和运用信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新课程对教师专业情意的需求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态度和感情。教师的专业情意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专业理想。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第二,专业情操。专业情操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的情感体验,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是构成优秀教师个性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第三,专业性向。专业性向是指教师成功从事教学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或适合教学工作的个性倾向。第四,专业自我。专业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新课程拓展了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空间,教师专业自主性的增加,必将唤起教师内在的"尊严和欢乐"。但是,新课程带来的一系列的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困惑,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建立健全能够适应新课程需要的专业情意,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的教育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建立起专业自信,坚定适应新课程的教育信念,要对新课程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做新课程的促进者、开拓者。
  
其他文献
2011年7月23日晚上8点30分左右,在甬温线永嘉站与温州南站间,北京南至福州地D301次列车和温州至福州的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造成39人死亡,210人受伤。事件发生以后,消息传到了中南海,温家宝总理对铁道部只说了两个字“救人”,尽千方百计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绝不放弃。”事故发生以后,国务院组织了有关专家、领导成立了调查小组,展开了调查,要求彻底查清事故的原因。同时要求在全国范围内
期刊
对于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可谓一个不小的转折点。面对新增的学科,面对陌生的老师,面对和小学迥然有别的初中生活,他们往往会感到既新鲜、又紧张,甚至无所适从。那么,如何尽 快消除学生的困惑和苦恼,就成为初一年级班主任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妥善处理好中小学教育管理的衔接与过 渡,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根据笔者的一点粗浅的摸索,我以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摸清脉搏  摸清
期刊
(一)  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问题等;使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肩负的历史责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不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就不能使我国很好地把握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变革的历史机遇,就不能将我国人口过多的负担转化为可开发和利用的人力资
期刊
一、切实强化政府责任是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本保障  1、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都是政府统筹不到位的结果。农村职业教育没被纳入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片面强调“物”的规划对“人”兼顾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协调难度大、成本高,学校设置重复、专业设置重复太多,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低下;相关法律法规衔接配合不够,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2、农村职业
期刊
摘要:教师肩负着传播科学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尤其是在当代大经济、大科学、大文化、大教育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趋势下对现代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多方位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的,文章就现代美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展开研究。  关键词:美术教师 教学理念 科研能力 和谐关系       美术教育处于艺术和教育的交缘领域,既有艺术属性,又有科学的内涵。既是一门课程,又是一门学科,所以作为现代美
期刊
开放的世界,开放的经济,带来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的撞击和渗透,催生着中国学校管理的改革之风。顾明远教授提出:“当代中国教育家需要两方面的根基,一是中国文化的根基,二是世界文化的视野。”当代中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著名的“富尔报告”——《学会生存》中,早就提出了著名的论断:“未来的教育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为真正实现学校
期刊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加强自身建设,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个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把党的根本宗旨真正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一、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制定、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  要把坚持党的宗旨真正落到实处,首先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
期刊
【背景】  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其中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是人们智力发展和脑功能健康的重要标志,有助于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但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中学生容易产生苦闷、猜疑、多虑、孤独、易怒、抑郁等情绪,进而发展为逆反心理、狭隘心理等心理问题。曾经有
期刊
长期以来,人们总把旅游发展视为一种经济活动,偏重追求其经济效益,而相对忽略了普遍存在的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对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不仅会阻碍旅游业本身的持续发展,而且也会带来相关的负效益。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
期刊
在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业上的期望值仍然很高,而衣食无忧的孩子们,没有那种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强烈意识,所以,学习不是他们内心的第一需要。面对家长高期望值和孩子内心低需求的矛盾,教师就应积极想办法,通过课堂阵地,缓和并解决这个矛盾。  一、永葆热情,用我的热情点燃你的笑容。  成年人的生活是未成年人生活的参照,别人的生活是自己生活的参照。孩子的长处是善于模仿,善于把成人当作榜样,而中国又是一个善于用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