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生态村节能减排有妙招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Wind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英国政府推出了一项名为“贝丁顿零能耗发展”生态村的项目,将众多节能减排的措施集中于一个小生态村中,理念超前且颇具创意。日前,记者到贝丁顿生态村进行了实地探访。
  
  “零碳”生活方式
  该生态村位于伦敦南部萨顿区贝丁顿地区,于2000年动工,2002年建成,是英国最大的“零碳”生态社区。整个小区占地1公顷,共有99套住宅、1405平方米的办公区以及一个展览中心、一家幼儿园、一家社区俱乐部和一个足球场,共有居民210人,工作人员60人。
  生态村建筑师比尔·邓斯特的设计理念是,建造一个“零能耗发展社区”,即整个小区只使用可再生资源产生的能源满足居民生活所需,不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是一个“零碳”项目,其目的是向人们展示一种在城市环境中实现可持续居住的解决方案以及减少能源、水和汽车使用率的良策。
  生态区域开发集团的杰西卡小姐介绍说,除了住宅,生态村还有办公区。不过生态村对租用办公区的公司有一定的限制。生态村从这些公司取得的收益中提取一部分,作为提升小区生态环境的资金。
  
  强调“变废为宝”
  生态村的设计标准要求非常高,尤为强调对阳光、废水、空气和木材的可循环利用,各种节能措施都是从环保角度考虑,而且简便易用,经过证明都切实有效。
  一是利用阳光和导热材料采暖。生态村的所有住宅都朝南,为的是最大限度地从太阳光中吸收热量。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玻璃阳光房,夏天将阳光房的玻璃打开后就成为敞开式阳台,有利于散热,冬天关闭阳光房的玻璃可以充分保存从阳光中吸收的热量。此外,所有的办公室都朝北,这样可以避免办公室各种办公设备除了本身使用时产生的热量之外,再额外吸收阳光导致过热。
  生态村住宅的墙壁是用导热材料建造的,天热的时候储存能量,天凉的时候释放热量。再加上建筑门窗的气密性设计和混凝土结构,能够减缓热量散失的速度,具有良好的保温功能。同时,这些材料的绝热性还能够将居民做饭等日常活动所产生的热量保存起来,用于给房间加热。因此,居民家里不必再安装暖气,整个生态村也没有安装中央供暖系统。
  二是妥善利用水资源。每栋房子的地下都安装有大型蓄水池,蓄水池与每家厕所相连,居民都是用储存的雨水冲洗马桶。冲洗后的废水经过生化处理后一部分用来灌溉生态村里的植物和草地,一部分重新流入蓄水池中,继续作为冲洗用水。由于利用了雨水,居民自来水的消耗量降低了47%。
  三是通风系统先进。生态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顶上一个个五颜六色随风摇摆的风帽,这是住宅楼的通风设备,所有风帽随着风向不断转动,将新鲜空气输入每个房间,同时将室内空气排出。进来的空气被出去的空气加热,因此室内温度不会因为空气的流动而下降。
  四是利用废木头发电并制造热水。在生态村的东面,有一个功率为130千瓦的小型热电联产厂,利用废木头发电。发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保存并用来产生热水。热水通过一个由超导管道组成的小型社区供暖系统输送进每家每户。每户人家在门厅过道位置都安装有一个1米多高的热水筒,热水就进入到这个筒里。水筒上方有一个散热器,当室内温度低于18摄氏度时,散热器还能自动释放热量,起到保温作用。
  热电厂52%的废木料都取自方圆35英里(约56公里)以内的地区,这样做可以减少因长距离货运对空气产生的污染。据统计,这一做法一年可以少排放120吨的二氧化碳。
  
  “绿色交通计划”
  贝丁顿生态村为降低交通能源消耗,实行了一项“绿色交通计划”,旨在提倡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这使得该村私家车行驶里程数比当地平均水平低50%。
  杰西卡小姐介绍说,“绿色交通计划”在减少居民出行需要、鼓励居民多乘坐公共交通和提倡合用或租赁汽车这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村中的办公区为部分居民提供了在社区内工作的机会。住宅和办公空间的联合开发,使这些居民可以从家中徒步前往工作场所,从而减少了社区内的交通流量。
  生态村附近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从生态村步行到公交车站或火车站均不超过10分钟。有人在伦敦市区上班,就每天乘坐火车往返于生态村和市中心之间,而不是开车上班产生废气污染。生态村还为电动车辆设置了免费的充电站。其电力来源于所有家庭房顶装配的太阳能光电板。光电板总面积为777平方米,峰值电量高达109千瓦时,可同时供40辆电动车充电。生态村成立了伦敦第一家汽车俱乐部,鼓励居民租车外出。此外,生态村还提倡居民合乘一辆私家车上班,改变“一人一车”的浪费现象。
  (摘自《参考消息》2007年7月26日)
其他文献
某全球著名资源咨询公司在上海发布的《全球生活质量调查》报告中,中国内地尚无一城市跻身“百强”。虽然巴黎在此次排名中屈居第31位,但在我看来,巴黎这个大都会所具有的舒适度始终是世界独一无二的。   巴黎源于塞纳河的哺育,水对于巴黎犹如热血与热肠。最可赞美的是随处可见可得的饮用水。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在就近的街道或公园里发现墨绿色的“水龙亭”。当清洁的饮用水被免费接到大街上,它不再只是水,更是滋润人
期刊
“市管县”本意是提高各级政府的行政效率,反而导致行政效率的进一步下降,形成了所谓的“效率悖论”。    城乡悖论  推行“市管县”的初衷之一是利用中心城市的优势地位拉动所辖县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城乡协同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差距的目标。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地级市确实起到了辐射作用,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但是有更多的市并未起到这一作用。原因在于很多地级市本身就遇到很多瓶颈和障碍,无力
期刊
浙江的“省管县”体制  浙江在财政上实行省直接对县的体制,在组织体制上实行省管县市党政正职的体制。因此,在全国普遍实行“市领导县”体制的情况下,浙江在事实上实行的是市不管县,省直接对县的行政管理体制。  浙江实行省直接对县的财政体制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当时根据中央取消大区一级财政、增设市(县)一级财政的决定,浙江省普遍建立了市、县一级财政。在一些省区把原本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先后改成“地
期刊
全国实行财政“省管县”的有河北、山西、海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等18个省份,加上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省管县”。    郡县治则天下安,县域强则国家富。  县,历史上曾经直接由皇帝掌管;新中国成立后,县归省来领导,直到改革开放初期一些地区才开始建立“市管县”体制。  因此,对于一县之“长”们来说,其实,他们工作中有两个“婆
期刊
中国县政  中国现行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省、市(地级)、县、镇乡四级,以及与此相应的中央直辖市、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生产建设兵团,民族自治州、盟、市辖区,县级市、民族自治县、旗、县级区以及县以下政区。在所有的政区中,县是历史最长、形成最早、相对最稳定的一级。中国有些县的名称和治所从先秦至今从未改变,有的县的辖境也长期稳定。而其他层级的政区,有的形成较晚,持续时间不长,有的很不稳定——不仅名称和治所
期刊
国外少层次的行政区划体制设计从世界多数国家看,减少层级、实现扁平化是行政区划改革的发展趋势。如美国国土与我国相当,其行政层级只有三级,即联邦政府、州政府、地方政府;日本在1926年撤销中间层次的郡级建制,形成都、道、府、县和市、町、村地方二级行政区划体系;印度在1977年取消了村级建制,实现了邦、县、乡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区划制度。   从表一我们可以看出三级行政区划的国家最为常见,有68个国家,其次
期刊
强县扩权应是省直管县前的有序过渡     从2002年起,浙江、湖北、河南、广东、江西、河北、辽宁等省先后开始了“强县扩权”的改革,把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直接下放给一些重点县,在经济管理方面形成了近似于“省管县”的格局,海南省出于土地面积和人口较少的因素,已经完全实行了“县市分治”,市只管理城市本身,县则由省直接管理。重庆直辖后,也完全过渡到直管区、县,这为进一步推广省直管县积累了经验。   从各
期刊
7月21日,印度执政联盟候选人普拉蒂巴·帕蒂尔以明显优势赢得总统选举,成为印度独立60年来的首位女总统。“这是印度独立建国60年来,最令人骄傲的历史时刻。”印度执政联盟中主要政党——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说。  和同时代有才有貌有背景的风云女将相比,72岁的帕蒂尔显得一点都不出众。她戴着老花眼镜,相貌平平,既没有显赫的家族背景,甚至在国内也没有特别的声望。然而,历史选择了她。  对此,帕蒂尔语气平
期刊
在瑞士,管理机构的分工与合作以及权责界限分明,使得瑞士养老保险制度运作既具安全性,又具高效率。    据瑞士联邦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士64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5.8%,出现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属人口老年型国家,今后人口老龄化问题会日益严重。如今瑞士平均每4个纳税人负担一名退休老人的生活,今后纳税人的负担会越来越重。  为了应对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瑞士有关专家提出了以下措施:一是鼓励生育
期刊
城市居民解决住房有两个不同模式:地方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模式。前者学自香港地区,地方政府向、且只向房地产开发商供应土地,城市居民向、且只能向开发商购买房屋,至于所供应的土地,则向农民征用。   这里,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开发商垄断房屋供应。这种双重垄断也内在地具有刺激投机的机制。因为,人们会形成价格腾涨的预期,这会制造出大量投资、投机需求,房屋似乎永远供不应求,价格飞涨的泡沫状态最终必然以泡沫破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