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pi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8月,中央安排全国总工会副主席王崇伦“挂职”哈尔滨市委副书记。笔者是负责联系省市党委的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记者,和这位从工人走上领导岗位的全国著名劳动模范有了交往。
  有一次我到他办公室,他说他搞了“一天”调查,认为应该改变青年结婚仪式中一些不好的风气。他所说的“一天”,是指1981年4月26日,这天哈尔滨市约有四千多对青年结婚,原因是无论阳历还是阴历,这天的日历都是“双数”,是个结婚的“吉利”日子。他了解到,这天参加婚礼的人数超过三十万,婚礼排场都很大,饭菜浪费严重;送礼价码不小,一些人为之发愁;一些礼仪有封建色彩,有些青年不愿做,但迫于所谓“规矩”,不得不做。王崇伦认为,婚礼要喜庆,但也要健康和文明,要鼓励年轻人带這个头,因为这事关社会风气。我把他的“呼吁”整理成文,新华社通稿发出后,《中国青年报》在头版加编者按刊出。
  王崇伦在哈尔滨做的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是“抓豆腐”。他在哈尔滨听到老百姓有句顺口溜:“干豆腐厚水豆腐薄,排班站队买不着。”王崇伦感到很奇怪,这里是盛产大豆的地方,怎么豆制品的质量不高,还会供应短缺呢?他到豆腐生产厂搞调查,发现设备不行,操作技术也落后,产量上不来,质量不稳定。这位20世纪五十年代因发明“万能工具胎”、提高工效六倍而闻名全国的技改能手,从改造锅炉等设备入手,提高了设备的效率;又用“优选法”,对做豆腐的6个环节——泡豆、磨浆、过箩、煮浆、点脑、压整,逐一计算出最佳“程式”,提高了工人操作的科技水平;还请有经验的老工人和豆腐厂的厂长做自己的顾问,根据他们的意见,对豆腐的运送和销售也作了改进,增加了供应网点等。一段时间后,哈尔滨市民吃豆腐的量一跃而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我的同事陈坚发写了篇《王崇伦抓豆腐》的通讯,新华社播发后,全国报纸纷纷采用。邓小平看了稿子,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说“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这样解决市民生计的好干部”。事过两年多,在全国工会十次代表大会的开幕式上,邓小平见到王崇伦,握着他的手,笑着说:“你抓豆腐呵,抓得好,抓得好!”王崇伦听了,心里热乎乎的。
其他文献
期刊
父亲赵家璧是出版家,有许多藏书,晚年他对子女说:“等我去世后,你们把我的藏书全部捐献给国家.最好能集中放在一处.”父亲仙逝后,我们得知新建的上海鲁迅纪念馆将开辟一个朝
期刊
2011年,流动性变化带来的资金压力、城市化发展引发的供求转变以及制度性调控的进展,这三大因素将成为左右未來房价走势的重要推手。  紧紧相距一天时间,两则有关四川房价的重磅消息引起了人们关注。  2010年12月7日,省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省政府《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房价过高、上涨过快、房源供应紧张的城市,要根据实际,明确在一定时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学女教授凤毛麟角,但在复旦大学,却先后出现过几位特立独行的女教授.其中,毛彦文、蒋碧微和方令孺等引人瞩目.她们年龄相仿,经历几乎相同:出身名门,属于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苏雪林(1897-1999),原名苏梅,字雪林,安徽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岭下村人.1921年夏以优异成绩,从北京女高师考入里昂中法大学留学.她自1925年从法国回国直到1999年在台湾去世,
期刊
在宋庆龄陵园里的东侧,是一片外国名人墓园,其中长眠着一位传奇女子——魏璐诗.为她立碑的是人民画报社、中国福利会和马海德基金会,赭红色大理石墓碑上魏璐诗的名字由中国福
期刊
1900年,一场巨大的排山倒海般的排洋风潮,经直隶、山东交界一带滥觞后,席卷华北,直捣京津,这就是著名的义和团运动.当义和拳民蜂拥进入北京后,清廷也曾试图将这帮“乌合之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