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旧藏”

来源 :今日中国·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ifeng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世襄被民间称为“京城第一玩家”,尽管他本人生前对这一俗称颇有微词,但这一名号已成为对其平生收藏的最好概括。王世襄以微薄的财力,探究出博大深厚的收藏文化,其藏品之丰富、涉猎范围之广都值得关注,而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尤其值得今天的藏家学习。
  王世襄出身名门世家,高祖曾官至工部尚书,伯祖为光绪年间的状元,父亲曾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但王世襄的家境并不是民国新贵,故生活虽无隐忧,但收藏珍贵文物,却非手头宽裕。他曾经说:鄙藏不值钱,10块(钱)以上的是朱(朱家溍:戏曲研究家、文物及明清史专家)玩的,10块钱以下是我玩的。
  有人将其与好友朱家溍的收藏品相比较,认为朱家溍旧藏文物,在故宫博物院当属于一级文物,而王世襄的精品也只能评个二级文物。然而,虽然王世襄的收藏不算名贵,但趣味百出,尤其是他专心致志地将一辈子喜欢的东西都能研究出个子丑寅卯来,并且乐在其中。也许这就是为什么王世襄推崇的鸽哨、葫芦等民俗文化亦受到追捧的原因。
  在今天的艺术品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业界膜拜的名字,从2003年王世襄藏品出现在艺术品市场上以来,其藏品在拍卖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在市场上,“王世襄旧藏”已成为藏界符号,每次出现王世襄旧藏藏品时,都会引发市场的热烈追捧,王世襄旧藏带来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效应便在情理之中。
  在2003年的专场拍卖中,王世襄旧藏唐代“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以891万元的成交价开创当时古琴拍卖世界纪录;2011年,在中国嘉德“俪松最珍—唐琴大圣遗音”伏羲式琴专场中,“大圣遗音”最终以1.15亿元成交。8年时间,这一把古琴的价格增长了近13倍。同时,这一价位也彰显了古琴这一小众收藏品类的升值潜力。
  2010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5周年秋拍推出“锦灰吉金—王世襄藏铜炉专场”,专场成交率为100%,成交额高达9844.8万元。其中,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在2003年中国嘉德拍卖中以166万元成交,2010年的成交价则高达1512万元,刷新了中国铜炉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
  在2003年中国嘉德秋拍中以207万元成交的王世襄藏明鱼龙海兽紫檀笔筒,2012年,再次出现在中国嘉德“翦淞阁·文房宝玩”专场上,以880万元起拍,在激烈的竞价之后,最终以5520万元成交,拔得全场头筹。
  2013年底,中国嘉德时隔10年后,再次推出“锦灰集珍—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再度受到藏家的热烈追捧,相比10年前推出的古琴、香炉、笔筒等精品而言,这次推出的还有王世襄压箱底的蟋蟀罐、鸽哨、葫芦、家具构件等小物件。450余项藏品最终成交额逾5500万元,成交率高达93 %。
  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王世襄旧藏家具,在场竞拍者也表示价格不可思议,很多小件藏品都在估价基础上翻倍成交。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两件家具,其一,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是王世襄收藏的第一件明式家具,家具原本是一张画案。古人在教琴的时候讲究两人相对,相互观察对方的指法。为了方便夫人袁荃猷向管平湖学琴,王世襄将这张画案创新性地改造成了琴桌。1995年,王世襄得到两块非常大的花梨木,此后亲自设计、由明清家具专家田家青制作,完成了一张异常简洁的花梨木独板大画案,王世襄生前对这张画案极其喜爱,还撰写了《案铭》并刻于案上。最终明末清初黄花梨琴案和花梨木独板大画案分别以517.5万元和1265万元成交。
  王世襄的铜炉收藏也是一绝,先生对铜炉的情结,源于老邻赵李卿先生的熏陶。赵李卿先生为民国时藏炉大家,而此次征集的4具铜炉,皆为赵李卿旧藏,包括明末清初“爇名香兮读楚辞”款冲天耳三足炉,王世襄先生主要用作书斋清供;明末清初“玉堂清玩”款戟耳炉,是李卿丈所藏二三十座戟耳炉中的第一,常置夫人案头,朝夕爇香饼;另有明末清初“澹庵”款冲天耳三足炉以及明末清初“思山”款桥耳三足炉。
  至于王世襄所藏的明·紫檀天然形笔筒,体型接近椭圆,瘿节孔穴,错落有致,宛若天生,久经摩挲,圆润无比。专家表示,笔筒只要不经车旋,造型不规则乃至畸形的,就可称为“随形”或“天然型”。王先生在《自珍集》中说道:“以予所见天然形笔筒,未有更出其右者。”这件笔筒因此缘由而被买下,并且放于花梨木独板大画案上使用。
  这次专拍中最迷人的,是先生关于葫芦、鸽哨的收藏。他著有《说葫芦》、《中国葫芦》等书。如晚清官模子蝈蝈葫芦四具是《说葫芦》一书中著录的;更有咸丰·三河刘棒子式小蝈蝈葫芦成对、三河刘和尚头式高身油壶鲁葫芦、文三火画山水三河刘蛐蛐葫芦、三河刘和尚头式油壶鲁葫芦、干黄倒栽油壶鲁葫芦等,为多种鸣虫用具。葫芦中还有养鹰家专用的清·紫红鹰水葫芦两具。
  北京盆罐被秋虫的养家所看重的有两大系列,即“万礼张”与“赵子玉”。万礼张盆制于明代,底平无足,即所谓“刀切底”。王世襄所藏明·万礼张盆、枣花过笼及蜘蛛水槽便彰显此点。赵子玉罐虽名色纷繁,其共同特征是澄泥极细,盖腔相扣,严丝合缝。
  王世襄在《北京鸽哨》前言中称鸽哨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们从梦中唤醒,不知多少次把人们的目光引向遥空,又不知多少次给大人和儿童带来了喜悦。民国“鸿”字紫漆鸽哨十一眼五对及“祥”字紫漆鸽哨十五眼一对是王世襄鸽哨中的佳品。而民国“文”字葫芦一对及截口三对,哨口后额(即哨口的上部,通称“后脑门”)圆浑,一顺而下,殆取流线型之意,与音响虽关系不大,但可减少气流阻力,减轻飞鸽负荷。这是“文”字制哨的特点。民国“祥”字王世襄火绘草虫葫芦八支,大小不一,其上为王世襄火绘的蜘蛛、蚂蚱、蝴蝶、蜜蜂等动物,拟没骨之意味,有形神兼备惟妙惟肖的整体效果。从中可见,抢救复兴观赏鸽哨是王世襄的一个未了的心愿。
  对于王世襄曾经把玩过的这些民俗收藏品,在场的人员表示,藏品的文化附加值很高。   这次“锦灰集珍”最大的发现,是王世襄先生的藏书。据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称,世襄先生的藏书380多部。另据世襄先生的《已钞书目》一册,内记已有抄书600余部,和之此前、先有和未见者,总数已逾千种。他指出,世襄先生一生的第一个职业,不是研究书画、木器家具、铜炉竹器、葫芦鸽哨之类,而是古籍文献。世襄先生1941年燕京大学毕业之后,赴四川李庄,辗转为梁思成接受,成为中国“营造学社”的助理研究员,具体工作就是“营造学社”的图书馆管理员。整理编辑营造学社所藏古籍文献资料,此即世襄先生所从事的第一个职业,也是先生日后研究文物成一代绝学的理论和资料基础。
  拓晓堂还表示,王世襄先生的藏书承继明清以来苏浙鉴赏一派藏书家传统,重在赏玩,包括传本罕见,即所谓传世秘本,精钞精印流传有序者,这就是先生藏书的特色。如1959年张衡(葱玉)先生转让给世襄先生的《续书画题跋记》(《自珍集》第177页),世襄先生叹称此本为“稀有之书”。这类资料鲜见,钞工极精的藏本,赏玩价值极高,是明清之际苏浙鉴赏一派藏书家心仪把玩之物。他还指出王世襄先生的钞本书,封面或用乾隆高丽发笺,瓷青纸等,内以“畅庵钞存”专用抄书稿纸,兼有世襄先生手校、或夫人袁荃小楷校字,配以民国间盛行的插套式书套,书套世襄先生正楷题写书名,一望既知其为考究之物。王世襄先生终未成一代著名的书画鉴定大师,也未成为著名的书画理论大师,但先生在此方面的努力和所下的功夫,令人感慨万千。
  恐怕王世襄当年也想不到他“玩”出来的东西,可以变为人们现在的收藏,王世襄是玩家,而不是藏家,他将自己的感情和理解融于小把件中,他的收藏也让今天的藏家领会到收藏的真谛。王世襄将传统的把玩物件当做一门学问来研究,改变了国人认为家具只是匠人之作的观点,他将古典家具制作工艺从技上升到了道,使这门不被重视的传统工艺最终变成一门学科。正如王世襄曾说:“我在想尽我的力量能做什么?而我做的事一定是我认为对国家有利、对文化有价值的,不管大小,至少是正面的,被人承认的,这样我才没有白活一辈子。”
  王世襄逸事
  靠一己之力收藏,资金有限,王世襄每每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够而痛失良机。有一次,他在北京通州鼓楼北小巷一个老太太家看到一对杌凳。这是明朝留下来的,无束腰,直根,四足外圆内方,用材粗硕,十分简练朴质,他看了以后非常喜欢。老太太要价20元,王世襄马上掏钱,老太太见他没还价,马上改了口不卖了。两天以后,王世襄路过东四的挂货铺,看见打小鼓的王四坐在这对杌凳上,觉得这回再不能让这对杌凳“跑”了。可那天他恰恰忘带钱包了,王四要价40元,他连定钱也拿不出来。等他带着钱回到挂货铺,杌凳却已经被红桥的梁家买走了。于是,王世襄跑到梁家,想把这对杌凳买回来。谁知梁家兄弟就是不卖。王世襄锲而不舍,一次不行,两次,隔三岔五到梁家买这对杌凳。为了买到手,他不断地加价,历时一年,他跑了二三十次,最后花了400块钱,才从梁氏兄弟手里把它买下来,这价钱正好是当初通州老太太要价的20倍。今天,老先生对这对杌凳当然格外看重,当初买回去又重新拾掇了一番,其图片收录到他的《明式家具珍赏》中。
  出生于书香门第的王世襄曾就读于北京美侨小学。每每回忆少时岁月,有一个段子常挂嘴边:“一连数周英文作文,我篇篇言鸽。”
  王老如此爱鸽,以至于结束下放劳动后一回到北京,他便在通州郊区买了个小院,心舒神怡地养起了鸽子。后来想换个更大的院子,养更多的鸽子,但老伴终觉住在郊区不方便,只好作罢。
  近几十年来,王老先一直住大杂院,这成为他的人生最大憾事,可是他对鸽子的喜爱却日久弥笃。一次,赴郑州参加全国文史馆工作会议,他发现了许多久违的鸽种。鸽子的主人们虽不知道他的身份,但很快就发现这位老人与鸽子之间有种天然的亲近。一个年轻人指着一对黑中泛紫的鸽子问王世襄:“您认识它们吗?”“铁牛!”王世襄脱口而出。年轻人激动不已,坚持要将这对几近绝迹的名种鸽送给他。
其他文献
南极没有污染,空气好极了。那里的景色是独特的,也是迷人的。晴天的时候,蓝天白云,与湛蓝的海水,覆盖白雪的山峦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  不久前,我应邀去了一趟南极。搞了一辈子外交,去过五六十个国家,但从来没有去过南极。我第一次对南极有点了解,那是在1972年至1977年,我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工作,多次参加了联合国海底委员会会议。阿根廷、智利靠南极近,他们的与会代表曾经向我介绍过南极的情况。南极和
108年前,中国进口第一辆汽车;103年前,中国修建第一条公路——中国现代交通运输业至少比西方晚了100年。而这个10年,中国交通一日千里,甚至在很多领域已超过发达国家。    高速公路 免费大餐  1988年中国诞生第一条高速公路。之后的20多年,中国高速公路发展进入“黄金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中央把包括高速公路建设在内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高速
中国古代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曾用“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诗句来吟咏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的西昌邛海月色,西昌市因此得名“月城”。西昌也是中国三大航天基地之一。2013年12月2日,月球探测器嫦娥三号从这里出发,开始了真正的探月之旅。  这是人类第130次探月之旅。嫦娥三号由着陆器和被称为“玉兔”的月球车组成,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全世界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
自2010年6月20日國务院批准重建规划起,玉树重建建设者们在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展开了人类灾难史上极为艰难、极为繁重的灾后重建工作。  时至今日,震后的第二个4月14日——地震两周年纪念日,灾后重建已经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截至目前,累计开工项目843个,占规划项目的66%,已完工158个;累计完成投资208.9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73.4%。  是职责,更是使命,玉树重建,民生为本。面对繁
贵刊第7期《今日视点》栏目报道了第四届世界闽商大会。  相对于民风较为保守的北方和内地,闽商更具开放和向外开拓意识。传统文化注重的安土重迁,“父母在,不远游”,在福建几乎没什么影响力。闽商闯荡全球的历史显现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可以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闽商”。  近20年来,许多海外华商回福建投资,带回了许多外界的商业经验和经营理念,成为福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据悉,截至目前,海内外闽商回乡投资已
2010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在高潮中开始,在高潮中结束。  2010年初,《阿凡达》在让中国观众明白了什么是双机3D、什么是IMAX的同时。也创下了1403亿的天价票房。年中,《唐山大地震》成为暑期档的重磅催泪弹,66亿元的票房也轻松打破此前由《建国大业》所创造的国产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而年底《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三部大片的集中爆发则将2010年的全年总票房推上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惊人
贵刊第3期《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一组文章从多个方面展示了深化改革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升级。  “7.5%左右”,在3月5日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2014年经济增长划定了区间。这个目标,与“十二五”规划要求的速度一致,和我们自身10%左右的历史增速相比也不算低,较之世界主要经济体更是醒目而强劲的。中国不仅向世界表达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和理念,也捎带回击了
经过20年的努力,新疆野马繁育中心从最初引回的11匹野马发展到最高峰时的近300余匹,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野马数量从最初的18匹发展到最高峰时的78匹。圈养野马种群的繁育获得了成功,为实现野马放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希武司长总是十分忙碌。芦山地震后,他急忙赶赴地震灾区查看碧峰峡熊猫繁育基地的受损情况并现场指导工作,之后又立刻返回北京参加野生动物H7N9禽流感疫情应急反应工作机制会议。紧接着,
作为书法人,钦瑞兴是幸运的,他得到了吴门名家王健生先生的亲授,又从小生长在人杰地灵的苏州大阳山麓,得以长期浸润吴文化的熏陶。也正因此,他爱家乡,爱吴地山水的一草一木、一碑一亭。人知天命,他的这种情结更是浓得化不开。那厚厚的两大本《阳山文萃》《浒墅关志》便是凝聚着他辛勤的汗水,彰显出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挚爱!说到钦瑞兴的书法艺术,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文化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生命的力量。在钦瑞兴数十年的书
贵刊2014年第二期《人口大国之困》一组文章报道了放开“单独二孩”政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很长一段时期的热点话题,虽说现在“单独二孩”新政已经出台,但这个话题热度依然未减。据专家估计,“单独二孩”政策全面落实后,在中国范围内,将影响1500万至2000万人,他们是一方独生子女,且已育有一个孩子的育龄夫妻。  虽然“单独二孩”政策已经出台,但在客观上,还需要更进一步人性化地做好顶层设计。例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