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依靠科技强化管理深化矿井支护改革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7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随着我国采矿事业的发展,矿井支护改革力度也不断加大,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也不断增加,建立健全矿井管理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煤矿资源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如何推进矿井支护改革,并对矿井支护改革的作用进行了简要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矿井支护;改革;科技;管理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198(2013)13019301
  1 “十二五”规划期间矿井支护改革的具体工作内容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矿井支护改革的目标如下:以巷道支护改革为核心内容,以提高单进、单产、经济效益为支护改革的主要目标,克服了资金紧缺、原材料涨价的困难,完成了煤矿开采的目标,具体如下:
  1.1 巷道支护
  (1)岩巷锚喷支护技术。在总结过去锚喷技术的基础上,加强支护质量管理和控制,推广应用拉线喷浆的方法,保证喷浆混凝土的厚度和质量,也减少了粉尘浓度和回弹率。针对煤矿矿井陷落柱、断层较多的特点,将矿工钢支架作为骨架,解决了巷道破碎地段的锚喷支护问题,也保护了巷道支护的施工质量。
  (2)煤巷锚杆支护技术。在煤巷锚杆支护应用过程中,锚杆支护也逐渐从单一锚杆发展为锚棚、锚网梁、锚网联合支护,锚杆品种也从水泥锚杆发展为树脂锚杆,煤层开采也从稳定层发展到顶板破碎层。一方面,大断面综采锚杆支护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2007年以前,锚杆支护技术一般使用在小断面普采作业中,大断面综采锚杆支护技术的应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在2012年,在煤矿开采作业中,开始将锚杆支护技术应用到顺槽开采中,为大断面综采技术的推广打下了基础。该项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有效控制煤帮和顶板,还保证了开采作业面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近距离煤层锚杆支护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在煤层巷道中,结合了锚杆棚子等方式,在防止顶板下沉、减少维护量都有很大好处。该项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顶板破碎煤层的开采难题。
  (3)煤巷锚杆支护的配套技术。锚杆支护液压化的实现和完成,解决了工作面临时支护等问题,也减少了开采作业中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也保证了工作面的质量。
  1.2 回采工作面支护
  (1)提高液压支架、单体支柱初撑力。为了满足采煤工作面质量要求,获取顶板管理的数据资料,应购买矿压观测仪表、仪器,成立了观测小组,对煤矿回采工作面进行观测和分析,掌握工作面支护的情况,指导后续作业。
  (2)提高机械化程度。在回采工作面支护改革的过程中,也为矿井的集中化管理打下基础。推广液压支架,采煤机械化等,可以大大提高采煤的效率和质量。
  (3)改革普采工作面支护工艺。采煤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煤矿效益的提高,也降低了开采作业中的能源消耗。企业应派相关人员到同行业中进行考察学习,结合自身实际,对普采工作面支护工艺进行改革,这样,可以将人工劳动强度大大减少,提高采煤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4)巩固普采工作面支护的液压比。普采工作面支护的液压比是解决顶板问题的关键。由于传统的单体液压柱支护强度较高、初撑力较大、恒阻性较强,因而能够对顶板离层进行有效控制,解决上下安全出口支护工作量较大等问题。普采工作面支护的液压比的巩固,虽然能对普采工作面产生有利作用,但是由于顶板事故较多、压力过于集中、接触面积较大,影响了煤矿开采作业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普采工作面支护工艺改革方面,普遍采用四对八梁模式,减少事故发生。
  1.3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行科学化管理
  为加强管理,在煤矿支护改革中,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统一的成本管理,严格执行坑代品出入库手续制度,对金属支架全部进行编号挂牌,通过管理,减少了煤矿开采作业中各种不必要消耗,节约大量的钢材和资金,推动支护改革的顺利进行。
  1.4 开展各项活动,促进矿井支护改革的深入发展
  为调动各采矿企业深化支护改革,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活动,对活动效果进行评分,对取得优秀成绩的个人、企业给予奖励,激发企业对矿井支护改革的热情。
  1.5 推行经济政策
  在支护用品的管理上,实行了节奖超罚原则,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结合支护用工管理情况,在成本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资金,将其作为支护改革的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在支护改革中有突出贡献、节约能耗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支护改革顺利进行。
  1.6 加强坑代品检修
  坑代品数量的增加,也加大了坑代品维修工作量。在坑代品检修方面,主要进行了如下尝试:一是完善了坑代品检修制度,为减少支架待修量,提高金属支架周转率,在2012年对金属支架设备进行了修复试制,在多次改进后成功研制出一种新的金属支架设备,为支架维修提供便利。二是设置了若干定点修理厂,加强单体支柱检修工作。三是通过油钢罐新工艺的推广,解决了维修作业中的难题。四是不断提高维修人员的素质,加强技术培训和教育。
  2 矿井支护改革的作用
  矿井支护改革的发展,促进了矿井生产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了煤矿采掘机械化程度,也提高了采矿经济效益,降低了采矿作业中的能源消耗,也保证了采矿作业的安全。
  (1)原煤坑木耗下降。在煤矿开采中,坑木消耗作为重
  要的经济指标之一,反映了支护改革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
  与2007年相比,2012年坑木消耗下降了34.98m/万t,缓解了因坑木紧张而制约煤矿开采局面,也促进了煤矿开采作业的持续性进行。
  (2)改善巷道支护的状况,提高工作面产量。煤矿支护改革,减少了顶板下沉量,也减少了巷道维护的工作量,避免了支架损坏而阻碍巷端维护的弊端。
  (3)减轻人工劳动量,提高掘进效率。在支护改革后,不需要人工搬动支护材料,减少支护的时间,也加快了煤矿开采,提高了煤矿开采作业的工作效率。
  (4)节约支护材料,降低巷道支护的费用。矿井支护改革的顺利进行,大大降低了掘进坑木耗,因而降低了支护费用,降低了煤矿开采的成本。
  (5)保证掘进工作的安全。煤矿支护改革更加注重支护的质量,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支护工程的质量。同时,杜绝了支护掘进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证掘进工作的安全。
  3 结束语
  在现代化矿井的建设过程中,矿井支护应以高效、高产矿井的改革目标,依靠科技进步,采用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来加强管理,完善各项经济政策,推动支护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矿井支护改革大大降低了煤矿开采中能源的消耗,减少了人工劳动量,也改善了巷道支护的状况,保证掘进工作的安全,是煤矿开采作业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应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推进矿井支护改革,促进我国煤炭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顾军,闫壮达,梁天东等.软岩不同岩石层位中巷道支护改革的研究与探讨[J].山东煤炭科技,2012,(4):254256.
  [2]高明有.矿井软岩支护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2011,(34):436437.
  [3]胡汉敏.牛栏山煤矿矿井支护改革探讨[J].能源与环境,2008,(5):109110.
  [4]巴图,冯立.矿井深部开采煤巷(回采)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管理学家,2010,(12):630.
  [5]卓德仁,王延东.矿井高地压巷道支护形式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2,(10):265266.
  [6]陈永林.浅谈岩巷支护破坏形态分析与对策[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6):124.
其他文献
顾客参与起源于服务营销理论,是服务营销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顾客参与的内涵以及测量维度进行详细的回顾和梳理,便于更深入研究顾客参与的相关内容。
莫里青油田构造整体表现为被东北方向发育的二级断层控制的西南高东北低的斜坡带,其有利的勘探区块是中部发育的微幅隆起。储层发育整体表现为南北两个物源,北部伊39块构造相对
传统和时代发展看似两条平行线没有交点,但事实上,传统包含着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发展也融合了传统。弘扬传统中追赶时代,能让传统与时代共存,是当代正确的心态。
摘要:2010年6月29日,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在重庆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该协议的签订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ECFA的签订给两岸经贸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让大陆和台湾在各个层面的交流均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由于政治及政策方面的原因,两岸的经贸往来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平衡的格局,特别是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两岸在融资合作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障碍需要一一解决。在分
身体写作是女性主义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深入认识身体写作的意义对于促进女性主义的发展事关重要,从叙事学视角出发对身体写作进行再认识,解读身体写作的叙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是研究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情况的一种计算,本文根据给定的运行条件及系统接线情况确定整个电力系统各部分的运行状态:各母线的电压,各元件中流过的功率,系统的
通过多个环节促进动物学课程的考核改革。考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科学合理地检验教与学的效果,教风和学风的建设为课程考核取得较好的成绩奠定了基础。讲课、小论文、实验和平时
综述了目前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绿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边坡生态防护的措施与实施方法。
<正> 脑血管疾病则在1900年即被人们所注意,多少年来一直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经电子计算计X线断层扫描(CT)证实的脑梗塞病人中筛选出
石印画报的代表<点石斋画报>19世纪末,欧洲石印术传到上海,于是在中国出版了第一本石印画报<瀛寰画报>,内容多是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清光绪三年(1877年)八月印行,前后共印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