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eideyu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借助现实的或艺术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美育;教学
  
  Try an Analects culture and education to learn medium of the United States teach
  Gao Quan
  【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teach namely appreciate beauty education, be ask for help of reality of or 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factor, development student feeling the United States, appreciate with creation the United States of ability, formation health classically appreciate beauty education.
  【Key words】The United States teach;Teaching
  
  美育即审美教育,就是借助现实的或艺术的美的因素,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教育。
  美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纲”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审美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高尚审美观的培养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怎样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文学领域中去感受美,创造美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阅读中感受美
  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想感知文学作品的美,首先应从朗读开始。朗读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情境氛围,让审美主体体会审美客体的形形色色的美,得到美的感受。在朗读中,除了教师富有魅力的范读外,更重要的是对朗读技巧的指导。如朱自清的《春》一文描写了一幅“春风图”,画出了春风温暖 、柔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显现出来的。如何通过朗读,在学生眼前呈现这一幅充满春天的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呢?这除了在停顿、速度和节奏上进行指导外,主要在语调和语气上加以指导。“泥土的气息”,“春草味儿”,“酝酿”须读重音,给人以嗅觉的美感。“清脆”、“婉转”和“嘹亮”应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想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纯甜交响曲。通过朗读,学生仿佛感到春风柔和,闻到春风的芳香,听到春风传送的和悦的声音,看到一幅美丽的“春风图”。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就为欣赏打好了基础。
  2.在课文分析中发掘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绝大多数文章都有其可欣赏的美点。或是意境深邃,或是构思精巧,或是形象感人,或是炼字精妙。教师恰当的分析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在愉悦中不露声色、不着痕迹地完成语文的学习任务,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因此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必须巧妙地利用各类文章的不同美点,去传授知识,感染学生,教育学生。
  2.1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意境是作者内心感情和外界景物相交融汇而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境界。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创造了这样一种意境才获得独特的审美价值,从而引起了读者心灵的共鸣和震颤,给人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如《天山景物记》所描绘的多姿多彩的天山景物,它展现的绮丽的雪峰、溪流以及迷人的夏季牧场,天然湖泊的动人画面--------无不让人去遐想、回味,从而领略草原妩媚、温柔的诗情画意。其物,奇幻迷人,名臻其妙。如:对野马,雪莲等的美境描写,则给人以不同的情趣和美感。通过分析,不能不令人油然而生出向往天山的欲望,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也会在心底升腾。又如:杨朔散文不仅色彩清美,情调幽雅,而且还常常追求一种空灵含蓄,意象朦胧之美。“哪里似乎蕴蓄着一股迷人的空气,一股不绝缕的想象力。”“把意绵不尽的生活真理寄托于梦幻般的形象中”。作者在描写海市的出现时写道:“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岛屿一时不知都藏到哪儿去,海上劈面立起一片从来没有见过的山峦,黒苍苍的,像水墨鱼一样,满山都是古松大柏,松柏稀疏的地方,隐隐露出一带鱼村。山峦时时变化着,一会儿头上幻出一座宝塔,一会儿洼里又出现一座城市,市上流动许多黑点影影绰绰的极像是来来往往的人马车辆。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慢慢消下去,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先的岛屿又在海上重现出来。”作者让我们走进了那“海天茫茫”“空明澄清”的空灵缥渺的海市幻境之中。学生在体会意境时,领略其美妙无穷的神韵,从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2.2感知美的形象。
  形象美,是文学作品的生命。不管哪篇文学作品,作者总以它栩栩如生的形象打动读者。教师在分析人物时,一定要把握住人物的崇高形象的分析来教育感化学生。如:《荷花淀》中勤劳纯朴而又富有爱国心的水生嫂。《梁生宝买稻种》中淳朴、无私、乐观、认真可爱的梁生宝;虚情假义、卑鄙无耻的周朴园;虚伪、凶狠、爱财如命的守财奴形象葛朗台等等。在教学中,紧扣作品的语言,分析这些人物的性格,评价形象的社会意义,同样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
  2.3体味美的语言。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分析课文时应引导学生热爱语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兴趣,注重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所学课文的语言美。中国汉语的语言美表现为韵律美、修辞美、朦胧美、想像美等方面,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识和感受。
  2.3.1韵律美。
  汉语是讲究韵律美的,尤其是诗歌、散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和体会语言韵律美。
  2.3.2修辞美。
  巧妙的使用修辞会使文章增加美感有助于情感的表达。在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领会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的精妙,让学生感悟它们的美。如:《荷塘月色》一文中对“月下荷塘”、“荷塘上的月色”的描写就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方法的运用,就会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普通荷塘的美妙。
  还有朦胧美,想像美。在学习课文时也要仔细体味。
  总之,美包容在文学作品中,教师必须在语文课教学中调动各种手段,让学生感知作品的美,分析作品的美,逐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激起他们创造美的欲望。
  
  收稿日期:2009-06-18
  作者地址: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高级职业中学641300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它改变了过于强调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关键词】问题情景;课堂情境    Lead"nearby of mathematics" into classroom  Xu Xiang-qun  【Abstract】
期刊
随着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不再是一些简单的语言形式和规则的组合,而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感受成功。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会使英语教学受益匪浅。可以帮助教学者激活并优化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有许多优点,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知识更新快、趣味性强等。电脑软件采用的多媒体技术
期刊
【摘要】工程用钢管种类繁多,在实际工程中常有混用现象。本文结合我国现有的标准,简要分析了流体输送用钢管的制造,材料和使用等相关技术要求。  【关键词】钢管;标准;规格;材料    Brief Analysis of the Standards and Selection of Steel Piping for Fluid Transportation  Xie Zhi-qing  【Abstrac
期刊
1.关于光的电磁说的几点说明  1.1光的电磁说  A、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从理论上得出电磁波的波速与光速相同,提出了光是一种电磁波的假说.赫兹通过实验证实了光的电磁本质,光的电磁说把光学和电磁学统一了起来.  B、光的颜色是由电磁波的频率决定的.不同频率的色光在真空中波速相同,在介质中波速不同.同一色光在不同介质中,频率(颜色)不变,波长和波速都要改变.在同一介质中,频率越高,波速越
期刊
【摘要】为了更好调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促进自主学习。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利用课本,自己制订学习目标,成为语文课堂主人;调动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习、表达、写作的乐趣;创造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启动学生主体作用……  【关键词】目标;兴趣;民主;自主  Transfer study interest, promote independence study——The language
期刊
【摘要】夯实基础形成知识的网络化。  【关键词】知识的网络化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理念的翻新,初中化学总复习也要打破以往的逐一讲知识点、题海战术等模式。通过几年的教学,我在总复习中有几点做法想与化学教师交流、分享。  1.夯实基础、突破点、难点  近几年来,中考基础性试题占的比重较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的基石。所以我在复
期刊
【摘要】教学评价工作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激活地理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都获得发展,评价方式是动力和杠杆。去年暑期,在兰州市举办的全省地理教师培训活动和地理公开课演示活动中,通过主持听课和评课,用多元化的方法评课,特别是受到《地理教学》主编陈澄和夏志芳两位先生的现场指导,用兴趣、设问、信息和反馈这四个维度来评价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极佳。受启发编写《兰州市中学地理(新课
期刊
活动名称:魔法王国漫游记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各种图形的特征。  2、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通过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套小型的几何图形、白纸。  2、一组ppt(10张幻灯片)。  3、魔术口袋(教具:各种几何图形)、魔法棒、每位幼儿一根粗毛线。  活动过程:  (
期刊
【摘要】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编者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精心安排绘制的,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爱美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插图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了课文的某一内容或场景,通过看图,能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应重视插图的作用。  【关键词】插图;语文教学    Small illustratio
期刊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中“内容与要求”中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数学是一门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的学科。数的抽象性使幼儿数学教育易于枯燥化、模式化,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只有当幼儿对数学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诱发幼儿自身学习数学的天赋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幼儿在学习中有快乐感和探究欲。  本文就“幼儿学数学的兴趣”,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