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哲学的“和”

来源 :江汉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l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中国传统哲学的儒学、道学、玄学、理学等几大学派,都有自己的范畴群或范畴体系,也都论述过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早的范畴之一——"和",而且这种论述是历时几千年而不衰的.可是思想史界对"和"范畴的研讨却非常薄弱,至今仍没见到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成果.作者想在这里谈一些看法,作为讨论.重点是要研究"和"范畴在自然哲学、政治哲学和艺术哲学中的具体内涵和作用,并从这个角度来探寻中国传统哲学的某些特质及其历史功过.
其他文献
所谓情趣教学,简单地说,就时通过创设学生爱学、乐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性情志趣。
<正> 比较文学研究者以统计法研究唐代写景诗里自然意象的具体性,是一种新颖的尝试,它有收获,也有偏差。笔者拟就华生(Burton watson)等人的看法,略陈管见,以期得到识者的教正。华生认为,唐诗的自然意象大多“既非高度抽象,又非高度具体”,位于“中等层次”。在这个层次上,他又区分出总称和特称,并以孙洙的《唐诗三百首》为抽样本,统计出两类意象复现的次数,例如: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创新、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人才与创新能力上。在新形势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企业党建&#39;与时
旅游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是如何设计最佳的旅行形成计划。选择最感兴趣的地点并设计个性化的旅游行程称为旅游行程设计问题(TTDP),并可将其模拟为定向运动问题。在论文中,通过
<正> 暨南大学是一个面向华侨的综合性大学,每个年级都有一部分学生是从香港、澳门和各个侨居国回来学习的。根据国家关于港澳、华侨学生“来去自由”的原则,这些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回到香港、澳门或他们原来的侨居地工作。这一部分学生过去接触文艺理论不多,对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文学理论感到陌生,觉得不易理解。一些国内学生也由于受“四人帮”的余毒和当前社会上轻视理论的思潮的影响,对文艺理论课的学习表示冷漠,有的学生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更多的学生则感到文艺理论比较抽象、难懂,不易学好。针对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浓缩了几千年古老文化的精华。在汉语这个绚丽缤纷的世界里,成语就如一朵骄人的奇葩,美艳独立,光彩照人。它是中华千年文化的沉淀,是劳动人民智
<正> 一、“想象空灵,固有实际”王夫之谈到艺术构思时说:“落笔之先,匠意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岂徒兴会标举,如沈约之所云者哉?”(《古诗评选》卷五)沈约的原话“灵运之兴会标举”(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提出了诗歌创作的“兴会”,认识到诗人要有生活激发起来的真情实感,这是正确的。王夫之同样很重视“兴会”,并作过深入的论述。这里王夫之并非自相矛盾,也没有否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电力企业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不断增强电力企业的能源输送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试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现状
<正> 宗白华在《我和艺术》一文(86年11月23日《光明日报》)中自述: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创造者应当是真理的
论文在克隆选择算法的启发下,提出了克隆选择的优化模型和算法,通过对多峰函数的计算优化实验,验证了该优化方法改进了传统遗传算法的性能。同时,论文将此算法应用于云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