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闻策划”中社会公益活动策划不可取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061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策划对于现在的受众来说并不陌生。随着媒体市场化的加深,经济利益成了社会效益之外的另一个重要指针。于是,新闻策划,而且还被众多报人、学者奉为“改革的利器”“报业的转机”。 特别是对于社会公益活动策划津津乐道。当然,也不乏学者对新闻策划产生了置疑,认为其违反新闻规律,容易造成假新闻。
   近年来,关于新闻策划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首先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新闻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发掘已知,预测未来,着眼现实,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
   现今学界乐于将新闻策划分为两个层次,笔者暂且借用一下:(1)对已发生的事实或将要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部署,为与第二种分辨,本文称之为“组织报道”类新闻策划。(2)参与事实发生和发展,由媒体促成新闻。本文称之为“导演新闻”类新闻策划。
   “组织报道”类新闻策划讨论之声不多,普遍认为是正常新闻工作的一部分,是早已有之。“导演新闻”类新闻策划却令人疑惑颇多。力挺派学者指出这样做非但有经济利益,还能赢得社会利益。笔者却不以为然。
   一、超越媒体的职能。首先,新闻是用来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的某种东西。如何消除不确定性,只有通过真实地再现我们周围的世界,而不是不断用媒介制造的一系列美好事物代替真实的世界。
  窃以为,一个健康的社会,各个社会组织和团体应负有不同的的责任,如某报开展了“情满珠江——自行车回归”活动,号召人们寻找被偷的自行车,唤起人们的法律意识。笔者不禁想:司法机关在干什么?这不是应由司法机关做的工作吗?中国已经有太多媒体越权的地方,媒体有权力进行采访、刊载,但没有权力介入其它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
   二、违反新闻规律。有人说,新闻策划中的社会公益活动策划只是报道那些由媒体发起的事实,不算违反新闻规律。但是,公益活动策划中媒体动作是先于事实存在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可是,“导演新闻”类新闻策划恰巧把前两个次序颠倒了。
   三、剥夺受众权利。某一企业为了造势联合某媒体搞一个公益活动,比如捐赠之类。企业得到广告效益,报纸得到了红包,只有受众,得到的是一场被蒙在鼓里的秀。
  媒体的权力是受众给的,所以,媒体必须为受众的利益服务。受众要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的反映,以便我们设计应对的动作。如果媒体一味醉心于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太平”,放受众利益于哪里了呢?
  以上三点简要陈述了 “导演新闻类”新闻策划中貌似最无害的社会公益活动策划的弊端。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的媒体还处在市场化的摸索阶段,我们一定要一开始选择一条正确的路来走。
  因此,社会公益活动类新闻策划是不可行的。还应澄清几点:
   一、媒体权威不是靠社会公益活动策划得来的。《人民日报》的权威是靠党报的中心性、政策的指导性而得来。《参考消息》在受众心中的地们是靠不偏不倚的报道得来的。《南方周末》的权威是通过敢于说真话获得的。
  媒体权威非但不是靠策划公益活动而来,长期搞公益活动策划还会让受众产生不信任感。你导演的戏,你唱,你叫好,受众刚开始可能会感动,次数多了,难免觉得这个媒体在新闻上无所作为,只知道做秀。
  二、新闻不是广告。有很多学者认为,公益活动策划会带给媒体好的评价,提高媒体的档次。窃以为,这种想法是强奸了新闻精神和媒体业务。媒体档次是不是高,最主要的在于新闻内容,关键在于媒体是否诚实地报道新闻。新闻的作用是告知,向受众提供信息,而不是让受众接受什么理念。
  三、新闻不是宣传。学者艾丰曾说:“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而且将宣传性现象分为了合理的宣传性现象、不合理的宣传性现象、半合理的宣传性现象。并论述合理的宣传性现象益处多多,可以实行。针对的尤其是公益活动新闻策划。
  笔者并不同意这种意见,学界早就确定了新闻与宣传不同,新闻应是客观的,没有预先目的的,而宣传是有设定目的,并努力实现的。中国新闻业要发展,一定要严格沿着新闻规律走。新闻就是客观的,避免倾向的,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综上,公益活动新闻策划一直是众多反对新闻策划的学者最少碰触的角度,由以上粗浅分析可知,公益活动新闻策划也是有碍于新闻规律、受众权益和媒体功能的。进一步说, “导演新闻类”的新闻策划是根本不应该存在的。
  
   参考文献:
   [1]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M].人民日报出版社,1989(10).
   [2]赵振宇.新闻策划[M].武汉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人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其他文献
摘要:20世纪日本作为新兴的大国,其对外战略不仅与国家利益有关,而且与国际体系交相作用。在一个多世纪的崛起过程中,日本面临着三种战略选择:和平扩张、军事征服和商业福利。20世纪末期,日本积极争取由经济大国走向世界政治大国。日本的每一次对外战略选择都对地区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军事扩张主义;“搭车”战略;政治大国战略  中图分类号:D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
“和谐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和谐人”的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管理效益以及生态效益。个体自律和社会他律是实现“和谐人”效益的基本途径。 “Har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其信用是社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不久前公布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提出,要坚持政府推动、健全法制、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等原则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那么,为什么要鼓励企业给自己套上信用“紧箍咒”?企业建立信用档案又能为自身的经营发展带来哪些利好呢?  “信用档案”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用档案”是由公共管理部门公正记录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
由于数字媒体是近几年才出现,仍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学界对其没用明确的定义.鉴于本文主要探讨数字媒体与广告之间的作用和影响,因此采取广义上的概念:数字媒体除了包含传媒业
分析台湾技职教育特点、相关法律与政策,闽台的姻缘关系,台湾技职教育发展对福建职业教育的启示与借鉴作用.阐述深化闽台合作,推进现代学徒制制度建设与实践.
校园是学生第二个“家”,其安全性与学生人身安全呈正相关,一旦学校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不仅会使学生人心惶惶,削减学校综合管理成效,还会引起各种纠纷,影响学校声誉.为培养学
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命题,这是党在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其工作成员的工作成绩和奉献主要在绩效工资中所有体现,隶属于收入分配的一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笔者以地质勘察单位为例,就其绩效工资的特点和办法来研究
随着地中海贫血(地贫)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地贫基因缺陷状况也愈来愈清晰地显露出来.地贫并非只是以单纯的α地贫和β地贫两种形式出现,而且还有许多杂合和复合状况存在.现
摘要:在一个地区,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可以带动周边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我国新疆,乌昌一体化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体现。乌昌一体化始于2004年,是在实现全疆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不涉及行政区划的前提下提出的,它的提出对于乌昌乃至全疆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写作:首先是乌昌经济一体化提出的的背景,其次是乌昌经济一体化对新疆整体经济协调发展的效用,以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