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师要学习这些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历史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历史教师在创新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念,要具有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学研究能力、信息技术与教材的整合能力、课程设计与开发等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进行创新教育。
  一、目标明确,全面具体
  学好高中历史首先要明确历史学习的目的。历史学习的首要目的在于“以史为鉴”,从历史中可以吸取前人统治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社会发展规律。高中历史教材侧重于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影响的分析、理解,侧重于对今天的启示。我认为明确教学目标是最有价值的教法。我指导学生将目录与各章节具体知识联系,构建知识整理系统和回忆系统。利用目录学习法,引导学生思考:目录上共列有几章内容?各章间编排的逻辑何在?每个章节叙述了哪些具体的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又如何通过目录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历史知识的全貌。利用目录复习法建立知识再现系统,可以使学生增添自信和自学力。
  二、掌握方法,新旧互补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绝非简单的背背就能顺利过关。高中历史知识可以分为章节知识、专题知识和理论知识,其中,章节知识是基础。章节知识和专题知识纵横交错,构成知识网络;历史理论支撑起网上的知识点,形成一个多层面的立体交叉体系。比如说,中国近代史有三条线索: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史、中国人民抗争史、中国人民探索史。像这样的线索和时代特征,就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及时予以总结,注重知识的整体性、阶段性、理论性。因此要告诫学生:在学完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内容时,一定要及时将每一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知识由点到线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注重对每一个历史阶段特征的分析和理解,把握历史发展的总体脉络,拓展思路,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同时,要注意分析归纳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阶段面貌、历史趋势、经验教训,使繁杂的知识条理清晰,并从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三、巧设活动,落到实处
  在历史教学中,从历史人物的心理视角精心设问,巧设教学活动,精心设计每一项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这样设问,会把学生带入某种心理体验中,将自己置身于历史情境中,自觉在心理上认同和扮演这一历史人物,体会、感受这一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明白許多道理,达到“读史使人明智”的境界。我们在设计教学策略时,不妨在学生的注意力开始“走神”的时候,干脆给他们安排一些活动,这样,学生注意的兴奋点无形中就增加了。通过活动的参与,提升历史课堂的质量,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而这也就恰恰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所在,所以说我们把历史课堂打造成生态课堂也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
  四、优化时间,加快节奏
  提高课堂教学优化的另一个关键是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的使用率,有效地处理好课堂教学节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指导学生优化时间,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我们通常会开展专题性课堂讨论。在开展讨论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拟订讨论方案和发言提纲,做好课堂讨论的准备。同时,我还引导学全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教,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交往与合作,使学生在探究性历史学习中既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快节奏教学。
  五、结构严谨,环节紧凑
  保证教学结构的严谨性和学环节的紧凑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课堂中我通常采用“讲授”加“问题讨论式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结构。先讲授,这有利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重温无需讨论的基本观点,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思考“还有什么客观影响”的讨论铺垫了前提。在此前提下,抛出所讲授的材料,在理性层面上引起学生的情感震荡和兴趣,使讨论有较高的起点,从而使完成这两种“不同”评价观点相统一的讨论过程就自然地成为辩证思维的训练过程,感悟没有情感的历史不是历史,而只有情感的历史是非理性的历史。
  总之,创新性历史教学是指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所特有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思维活动。在历史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个浩大的工程,只要我们探索出适合我们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成功经验来!
  (滦县第六中学)
其他文献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
一、情感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  1. 动力功能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作为一种认知、情感的互动与发展过程,情感的活动往往先于认知活动,情感因素是认知活动开始的诱因,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也只有情感因素的积极参与,认知领域之门才更易开启,整个教学活动才能顺利有效地进行。  2. 调节功能  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弗·鲍良克指出:“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
本文从金融危机带来的公允价值之争谈起,通过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分析,论证了在物价变动通货膨胀的后金融危机时期,其对计量单位的假设与传统会计理论一样存在着不足,而物价
我国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了第一个无形资产会计准则,之后于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对原无形资产准则进行了较大突破,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无形资产
摘要:准备活动是运动训练、体育竞赛和自我锻炼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体育教学和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准备活动和其他体育教学一样,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有意识地影响、培养和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其目的和意义,逐步掌握正确锻炼身体的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同时,将会对防止运动损伤、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准备活动;体育教学;重要性    一、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一)生理作用  1. 提
国有企业和谐发展的生命线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国有企业取得了很大成效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继承与创新方面,但是一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根据面临的新要求、新形势、新任务,理论创新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