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历史课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er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愈演愈烈的追求升学率的教育大背景下,中学历史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长期以来,中学历史被人当作“副”科,是“死记硬背”的代名词,往往只有在高中甚至直到高三才能唤起学生的重视,这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是非常令人费解的。而初中历史更是可怜,某些地区把它排除在中考科目之外,成为“门外汉”,因而往往被学生认为“可学可不学”,“学好学坏都无所谓”。认真反思造成初中历史目前“可怜”的处境的原因,我们认为没有学习兴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好之者不如善之者,善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易稳定集中,意志力比较薄弱,往往凭兴趣认识事物。因此,培养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是走出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该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一、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帮助学生去伪存真,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历史并不是死记硬背的”。因此,一节精彩的起始课将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
  二、质疑设问,引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疑问,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后激励他们去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例如在讲述《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一课中法战争时,我先让学生回答“镇南关一战的结果”学生回答:“老将冯子材带领军民取得胜利。”我再追问:“接下来战局如何?”当学生兴奋地回答“中国取得战场的主动权并导致法国茹费理政府的倒台”后,我用沉重的语气说:“但最终的结果是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同学们一片愕然,我紧接着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让人看不懂的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立即展开积极地讨论,纷纷发表个人的见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认识到“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是清政府一味妥协求和卖国的结果。”这样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所以说只有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问题时,才能引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巧妙地质疑设问,能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门有血有肉、内容丰富,同时趣味性又很强的学科。它包括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人物的动态和事件的发展。因此,它是有情节有过程的,是有善恶是非和喜怒哀乐的。历史本身就含有构成故事的各种因素,而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史实往往只是梗概,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一堂历史课尽是大一、二、三,小1、2、3,只有条条框框,不见情节和过程,那么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的。初中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尤其感兴趣。根据这一兴趣特点,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将历史知识糅入故事情节中,把史实故事化,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这样会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最终将学生引入乐而忘返的胜境。例如在讲授《春秋五霸》时,我插入了“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和“卧薪尝胆”等成语故事,在讲《戊戌变法》时,我穿插了“康有为如何摆脱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惊险刺激的历史,学生兴趣相当浓厚,从而轻松地掌握了这些内容。
  四、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阔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戊戌变法》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总之,组织多种多样的历史课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能稳定学习动机,是提高历史课堂学习效果的辅助手段。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研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他们对历史探索的热情,改变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尴尬的局面。
其他文献
按照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印染行业目标,对2006年中国两大国际咎织机械展览会上展出的设备进行了调研,重点介绍了印染设备在高效、节能、低耗、环保方面的新技术特
随着职业教育大规模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与课堂教学的研究,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自身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利用课堂,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专业需要,学生实际,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又要满足后继课程学习需要和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中职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拉米夫定耐药CHB患者,并抽签分为2组,对照
回顾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分析了我国纺织产业的重要地位与国际贸易现状,指出了研究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意义.
在讲解地球基本知识时,讲到了“地球上任意两点间最短距离”的问题,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板图,明确说给学生这两点间最短距离应当是“大圆劣弧”。可学生怎么也不相信,一致认为两点之间最短距离应当是连接两点的线段。球面上的距离问题本身就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理解,怎么办呢?还是让学生们自己得出这个结论吧。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实验:  材料准备:足够长的细绳10根,大地球仪10个,皮尺10个  学生准备:把全班学生分成
《3-6年级劳动与技术实施指南》中明确指出: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宗旨,评价应当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建立发展性学习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本校实际,我提出了“小学劳动与技术发展性评价的初探”的研究,
引言燃油燃烧产生大量的废气,特别是SO2的排放,严重污染环境,为此,各个国家制定严格法规限制燃油中的硫含量。欧美等国相继要求,到2008年汽油和柴油中的硫含量降至10μg·g^-1
介绍了第9届中国国际纺机展(CITME2004)概况,分别对参展外商所生产的纺织机械、非织造布机械、化纤机械、针织机械、印染机械、服装机械、纺织仪器的性能特征作了分析评论.
介绍了四川省纺织工业的现状,分析了西部大开发给四川纺织工业带来的机遇,提出了四川纺织工业重点向开发功能性高附加值环保型产品方向发展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