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忠天皇的日军为何又效忠美苏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春《为啥日军既可以效忠天皇,又可以效忠美国、效忠苏联?》
  1945年8月29日,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乘坐的运输机降落日本机场跑道。機场是反叛分子的基地,此时的日本,尚有300万荷枪实弹的日军。除了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外,军方没有任何书面承诺。拿什么保障自己走下舷梯时的安全?对此麦克阿瑟一点不担心,甚至早已让随同军官解除武装。
  麦克阿瑟如此淡定,与他对日本人性格的熟知有关。1905年,麦克阿瑟随父考察军营时,日军长官曾当其面做了个试验,发给士兵不具名的药物,只说是天皇让他们吃的,他们就准时吞下,无一人问为什么、是什么。由此,他得出结论:日军是一个特别服从的群体。
  但极其服从并不代表极其忠诚。日裔美军442步兵团曾在二战中为美国在欧洲战场立下奇功;1945年,60万关东军被苏联掳到西伯利亚服劳役时,也曾高喊“苏联万岁”,一如之前在日本军营时每日遥拜,诵读天皇敕谕。为何如此?我们不妨从日军诞生的历史来进行一次“解码”。近代日本军队的建立始于明治天皇。1872年,明治天皇颁布《征兵诏书》,称举国民众皆可入伍成为“皇军”。这一日军史上最大的变革,彻底打破了幕府时代武士的特权,所有军队统一归为天皇所有。这一变革带来的最大隐患是,只强调极度效忠天皇,而忽视了爱国热情。所以二战中,同期的其他国家部队多在为祖国而战,英美等国士兵还会喊出自由等价值取向的口号,而日军则只为天皇而战。这种看似极其牢靠的组织却暗含最大的危险一一旦天皇消失,他们要么剖腹追随主公而去,要么切换程序,精神易主。一旦认定了新的权威,他们就会继续盲目执行新首脑的指令,同样不问是非对错,同样忠诚赴死。这就是一般人都不可理解的日军。
其他文献
一封迟到70年的抗战家书  2014年5月,我赴台湾参访回来,意外收到了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一张我爷爷陈暄的戎装照片,以及1942年爷爷在重庆浮屠关中央训练团期间亲笔撰写的自传影印件。自传中详细讲述了爷爷奶奶的家世,他当年参加黄埔军校和抗战的经历,甚至包括他的个人兴趣爱好。现在已无法想象,70余年前抗战硝烟正浓时爷爷在灯下撰写自传的情形,但在我心中,这份自传似乎是爷爷在隔着
萧克是我的三叔公,我一直叫他“三爷爷”。1948年,我被三爷爷从形势险恶的老家接到北京抚养,与他一起生活了10年。  当年初到北京时,我才7岁,年纪尚小,对三爷爷的身份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只知道他打“鬼子”,闹革命,是个厉害的人物,现在是京城的“大官”。可是很快我发现,三爷爷身上根本看不到“官样”。“严禁你们打我的招牌向党要这要那”  三爷爷家生活很俭朴。他非常爱吃红烧肉、扣肉,每次都可以吃上好几块
二战期间,纳粹统治下的欧洲犹太难民走投无路,不得不向拉美、亚洲等其他地区寻找庇护地。1934年,山姆·莫辛斯基出生在一个具有离散特征的俄罗斯犹太家庭,一家整整三代人从乌克兰到海参崴,再到上海,最终举家定居澳大利亚。山姆从出生到17岁都生活在上海,对上海这座城市充满深情。他曾见证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上海新旧政权的交替,对这段历史感触尤为深刻,晚年将其整理成文。本刊编辑曾在上海社科院与山姆有过交流
在纳粹德国铁蹄席卷欧洲的战火岁月里,英国被炸成了烂摊子,法国蒙受亡国厄运,丹麦、瑞典、挪威、荷兰等国更是纷纷被“秒杀”,但富得流油且夹在法德意之间的瑞士却有惊无险地保持了国家独立。为何?  首先就是瑞士够“硬”。中世纪的瑞士曾是个扩张性极强的“战斗民族”,二战爆发前夜,虽然瑞士早挂上“中立国”:的招牌,但全民皆兵的傳统没丢。德国吞并捷克后的第二天。瑞士率先发布强硬声明:“谁妄图觊觎我们的领土与主权
梁启超大胡适18岁,是胡适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启蒙者。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详细地记述了他在各方面得益于梁启超的经过,承认“自己受了梁先生无穷的恩惠”。戊戌变法后,梁启超的思想逐渐趋向保守,但胡适对梁启超仍抱着十分敬重的态度。  1918年11月20日,胡适借赴天津演讲之机,给梁启超写了一封充满敬意、企望谒见一面的信,“一以慰平生渴思之怀,一以便面承先生关于墨家之教诲”。但直到第二年的3月21日
1949年年末,李宗仁(1891-1969,字德邻,广西临桂人)从大陆经香港去美国医治胃病,之后便在美国定居,直到1965年返回祖国大陆,在美国过了16年的客寓生活。从国民党的高官、代总统再到平民百姓,李宗仁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李宗仁的孙女李雷诗关于祖父在美国生活那段日子的回忆,或许能帮我们找到些许答案。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每逢星期六都要去纽约市郊的里弗德尔的祖父家学中文。我家和祖父家仅隔几
【本刊讯】美《新闻周刊》2月23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唐人街发生危机》,摘要如下:  旧金山的唐人街条件在这个国家差不多是最差的。1/3的家庭的收入低于联邦规定的贫穷标准。2/3的成年人没有上到七年级,在该区最新的学校是1925年修建的。失业人数比率是12.8%。  华人主要受他们自己的种族的人摆布。但是华人学生已开始注意他们自己人的问题。两年前,唐人街第一次尝到了好斗作风的滋味。一个从香港来的名
生活在朝鲜半岛上的居民似乎总给人留下一种民族情绪高涨的印象。他们有着执着的民族自尊,似乎喜欢把任何事情都上升到民族大义的层面;他们的民族歌曲哀婉悲凉,如泣如诉;他们似乎还对抢注文化遗产有着谜之热情。朝鲜半岛上的这种“朝鲜(韩国)民族主义”为何如此盛行?  这首先源于中日夹缝里的生存危机。弱国是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的,近代以来的朝鲜历史便不断印证着这一点。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朝鲜
我叫徐乐天,1925年3月出生在天津市西南50多里的王庆坨镇。抗战时期,父亲工作调到北京,我也跟着一起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市立第四中学就读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北平大学医学院在华北地区招生,在600个考生之中,我出乎全家人的意料,考了个第二名,平均83分,如愿进入北平大学医学院学习。  我是1944年开始学医的,那时北平大学医学院用现在的话说是德日系,教科书都是德国派或日本派的,那时的院长鲍鉴清就是德
1928年4月底,朱毛紅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5月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宣告成立。然而,这支我军历史上最早的红军为何称“红四军”,而不称“红一军”呢?  1925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军事委员会,将广东各派军队统一编为国民革命军,计有8个军。其中由李济深任师长的粤军第一师扩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共产党员廖乾五任党代表。李济深受孙中山影响,主张国共合作,因此第四军各部均有共产党员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