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家园共育的网络支持策略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jili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采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手册”“电话”“家长会”“宣传”“家访”等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但在生活节奏愈来愈快的今天,以幼儿园为主体“一边倒式”的沟通模式逐渐暴露了不少弊病,例如:传递信息不及时;家长被动听取意见,导致缺乏主体意识及参与意识:带养人多为祖辈,孩子的父母不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子女的真实情况等。而作为网络时代新宠的“幼儿园网站”,可以通过更为直接、直观、便捷的方式,有效地反映出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亲子关系对幼儿未来的影响,并以交互的方式,探索适合时代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原则、方法,给予家长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指导帮助,促进家园共育。
  
  
  一、直观的网上“班级乐园”——提供家园共育的新平台
  
  我园在网站中开辟“班级乐园”栏目,教师及时将孩子们活动、游戏的各种照片或视频传输上去,让家长们空闲时点播自己孩子在幼儿园中的表现,这种形式得到了家长的一致肯定和好评。有的孩子家长说:“没想到幼儿园的活动这么丰富多彩,怪不得我孩子生病了还想上幼儿同。”“我的宝宝有这么活泼吗?看着她邀请小朋友来“理发店,剪头真棒!”……这样一来,家长能在不同时刻全面地了解幼儿在园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沟通的桥梁自然形成了。
  一位幼儿家长说得好:“过去一个家庭往往有好几个孩子,父母哪里管得过来,孩子长大以后,生活能力大多比较强:如今的孩子虽一代比一代聪明,可是我们却不知道怎样进行引导。网站上展示的内容,使我们家长知道了育儿就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方面通过对网络教育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由成长,不断鼓励他们形成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把握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充分挖掘孩子的智慧能力,提高他们的智商。”
  
  二、交互式的“讨论版”,一一实现家园的有效互动
  
  我因网站上的“讨论版”,既能让教师向家长传递教育信息、幼儿动态,也能让家长向教师反映情况、提出建议,还便于帮助幼儿园宏观了解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方式拉近了家长与幼儿园的距离,有效地发挥家长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家园密切配合”真正落到实处。
  “讨论版”的建设必须遵循及时性、引导性、互动式原则,需要教师与家长以幼儿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双方相互商讨,取得共识,从而达到共育的目的。由于幼儿的发展是迅速多变的,因此这种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我园利用讨论版中的“最新动态版块”及时公布实施主题活动的总目标,让家长对孩子学习的要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每周五前公布下周的T作计划,家长可以掌握周工作重点:每天还及时公布教学内容,注明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把相应的诗歌、歌曲、故事等材料予以呈现,以便家长帮助孩子复习巩固。家长们纷纷回帖:“以前我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吃吃、玩玩,想不到幼儿园还要学这么多的东西。”“以前我总觉得孩子还小,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十分关注,现在我发现其他小朋友已经跑到前面了,我们也要加油呀。”“老师,阳阳特别关照我要在网上告诉你们。他今天会唱前几天你们教的《小燕子》这首歌了。”……
  通过运行“讨论版”这样的交互式模块,我们也发现,如今的家长素质比较高,他们吸收了多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有的时候甚至超前于幼教专业的教师,可见,“讨论版”的建设还能对其他家长起到辐射作用,给予及时的启发与借鉴。例如陆星元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特别爱看书,懂得许多科学知识,教师就及时“发帖置顶”,向所有孩子的父母推荐,这一帖引得其他爸爸妈妈纷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表话题,各抒己见。一个小小的帖子,沟通的是家长和教师的心,提升的却是教师对“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感悟。
  
  三、家园博客——提升家园共育理念
  
  我园网站的“家园博客”,教师可以自南公布授课的思想和看法,有更深层次、更大范丽“分享”的功能,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学习与周围的群体交流结合在一起。所发表的知识观点和见解,可以提供给同行进行参考讨论,提高网络用户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深度,从而不断地积累与思考,最终提高教师的使用兴趣和效果。有研究指出。“博客”提高了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与能力,有效地促进了教研互动,使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动力。同时,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孩子的“个人博客”平台,把他们幼年的童言趣语、图片视频、所见所闻等诸多值得纪念的事情代笔记录下来,使其成为一扇窗口。见证孩子成长的足迹。“家园博客”让幼儿园走进家庭。让家庭走进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双向互动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现在。“家园博客”成了教师和家长每天必到的站点,正如一位家长所言:“爱上这里——几时起,上网必打开博客?从几时起,开始关注那帮女人的唧唧喳喳?从几时起,有了不间断的奇遇?从几时起,多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又是从几时起,来个了魔掌大PK?哦,网络里的嬉笑怒骂,你青我语,好不热闹!不管你我是否相识,能够相会也是一种缘分。别忘了,这份缘,源自我们的孩子。”在“家园博客”中某孩子与父母的对话:
  早晨叶子在洗手间刷完牙后对我说:“妈妈,你知道我为什么到最后要含着一口水咕嘟咕嘟一下吗?”“为什么呀?”“那是因为我要把趴在牙齿上的小虫子甩出来。”“甩出来?怎么甩出来呀?”我很奇怪她怎会这样说。“那是因为我在刷牙时小虫子害怕给牙刷刷出来,就拼命地抱紧我的牙齿,我呢最后含口水在嘴里咕嘟咕嘟,小虫子给水甩过来甩过去,就抱不紧我的牙齿了,就被水甩出来了!”——呵呵。想象力蛮丰富的。
  从孩子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博客不仅是交流层面的工具,还是深层次反映幼儿主体意识、心理健康的“窗口”。其教育职能不仅集中在通过博客进行记录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使得个人经验互相得到借鉴,还使得专业情感相互的抚慰得到加深。幼儿教师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理论,更需要鲜活的生活素材,而这些东西的获得绝对不是通过在教室中上上课就可以得到的,也不是看别人上几次课就能清楚的。博客因此也为教师提供反思的机会。提高其探究能力。而反思正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环节。
  早在1927年,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网络为家园共育指明了一条新的信息化道路,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它是连接家园的桥梁,拓宽了家园沟通的渠道,它使家园之间达到了“平等对话、无限沟通、思想融合、积极互动”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赵蔷,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甘肃教育,2006(151
  2.李玉莲,张文芳,用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指导家园共育,学前教育研究,2006(3)
  (作者工作单位:南京市世纪星幼儿园)
其他文献
婷婷哭哭啼啼来告状:“老师,于浩然把我的铅笔拿去了不给我。”我一边安慰她一边询问事情的起因,然后找于浩然。只见他正和另一男孩玩得起劲,全然不记得自己给同伴造成的痛苦,我尽量压制着心中的不快,沉着嗓门喊:“于浩然,你过来,老师和你说话!”他停止了玩闹,或许他从我严肃的表情中明白,等待自己的不会是什么好事,便慢慢吞吞,极不情愿地向我这儿移动脚步。恰在这时,他妈妈出现在教室门口来接他回家。他马上扭头改变
我们班有个叫徐祥的小朋友,从他入园开始对他的教育就让我特别头疼。对老师提的要求,他只有一分钟的热度,让他坐坐好,
文章分析了和声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探索了和声习题学习、音乐分析学习、键盘和声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
为研究咖啡炭/聚酯长丝床垫面料的性能,综合考虑面纱及底板花纹对面料性能的影响,试织了15种不同规格的床垫面料进行分析,其中5种含有咖啡炭/聚酯长丝。基于回归分析,得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