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话剧《谷文昌》谈时代英雄人物的塑造

来源 :剧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be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话剧《谷文昌》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创作的现实主义话剧,是国家精品扶持项目,获得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该剧编剧冯静、导演白皓天在经过大量创作采风、二十余次修改剧本后,塑造了一位心系百姓、廉洁奉公的共产党好干部谷文昌,讲述了 20世纪90年代他在福建省东山县担任县委书记的十几年里治沙种树、打井蓄水,将荒岛变宝岛的真实事迹.当地老百姓将他尊称为“谷公”,甚至当地多年养成了“先祭谷公,后祭祖宗”的习俗.该剧主创没有塑造“高大全”的时代英雄形象,而是还原了生活中的谷文昌.仲呈祥曾赞扬:“塑造谷文昌形象既做到了像小鸟一样跳跃鸣唱,又像雄鹰一样翱翔展翅.”可见本剧在时代英雄人物塑造上的成功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其他文献
当前对语文深度阅读的认知主要落在深层解读这个点上,其具体表现,一是立足于阅读程度的“深”,将深度阅读理解为深层次的阅读,二是对深度阅读的把握集中于文本解读方面.这种认知取向虽有可取之处,但从阅读主体、阅读对象、概念来源来看,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倡导深度阅读应突破纠“浅阅读”之偏的视域局限,进而实现从“深度”到“阅读”以及阅读教学的转变,同时顾及“阅读课基本等同于整个语文课”这一客观现实,基于整个语文教学去把握深度阅读.这种深度阅读是一种以深度阅读为途径,并通过深度阅读来实现综合性目标的阅读形态.其实现路径可
读完梁洪杰先生撰写的《论戏剧的“戏剧性——与有关戏剧大师探讨”》(原载《剧作家》2021年第5期),深感这是一篇具有真知灼见的创新文章,对戏剧创作和戏剧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很值得戏剧人士认真拜读并付诸戏剧实践.rn诚如这篇论文所言:“\'戏剧性\'是吸引观众审美的永久磁石,是戏剧化的灵魂.”故“戏剧性”是极其重要的戏剧理论课题,更是极其重要的戏剧实践课题,很值得研究与实践.rn这篇论文对于“戏剧性”的探讨富有创新精神,并取得令人信服的创新成果.
期刊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立身之本,智慧时代的到来使学校文化研究焕发生机,学校文化研究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借助文献计量工具筛选Web of Science数据库英文文献的高频关键词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国外学校文化研究主题集中在走向专业发展的学校文化应用研究、基于学校变革的学校文化内容研究、围绕领导力的学校文化建设研究、指向多元主义的学校文化冲突研究四方面,并呈现三种研究趋势:追求效能下的学校文化专业发展机制研究、多元文化背景的包容性学校文化体系研究、文化管理趋势下的学校文化建设策略研究,这对我国的学校文化研
冯沅君是二十世纪中国戏剧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她的《古剧说汇》是继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后古剧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其中《古剧四考》部分对勾栏、路岐、才人、做场四个方面做了深入剖析,不仅资料翔实、考察严谨,而且守正创新、独具慧眼,获得了同时代文化大家的认可.不仅如此,冯氏善于并敢于运用中国传统考据学和西方现代研究方法,将中国古剧研究视阈拓展到了新的境界,为后世学者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作为黑龙江省特有的地方戏,龙江剧已有六十余载的发展历史.龙江剧从1959年诞生起,经历了二十世纪四十余年的成长探索期,曾经形成繁盛的局面,排演了八十余部剧目,逐渐形成剧种风格.在黑龙江龙江剧院建院三十周年研讨会上,确立了“扎根基础,博采众长,适应时代,自成一家”的发展方针.进入新世纪,龙江剧发展建设着眼于剧目的创作开发和人才的教育培养,制定了“一个工程,两项战略和三大举措”的发展策略,创办了龙江剧人才基地,发起了龙江剧联合体,促进龙江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媒体和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快餐式文化
期刊
《桑树坪纪事》采用新现实主义手法进行演出,在小说基础上经过文学剧本、演出文本三度创作,改知青“朱晓平”视角为散点式,全方位多角度探索农民在面对时代变革时经历的精神困境.本文以“生死观”为切入点,以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生育和情欲两种态度进行分析,并对演出做出解读.
《在隔壁的房间》是美国最受关注的戏剧剧作家之一——萨拉·鲁尔的一部作品,该作品深刻且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父权制下备受监视与控制的人物形象.本文主要运用福柯的权力及身体理论,通过对《在隔壁的房间》中深受压迫的各色人物进行分析,深刻探究父权制下微观权力通过怎样的途径实现对社会中所有人进行肉体的规训和灵魂的惩罚,如何将权力悄然无息地浸入肉体,从而塑造灵魂,最终达到钳制塑造人的目的.
有关熊佛西先生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但是对于熊氏在儿童戏剧方面的贡献,鲜少学者关注.儿童戏剧活动是熊氏整个戏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此不能忽视.本文通过文献的爬梳,梳理熊佛西儿童戏剧活动的脉络及其对儿童戏剧的创见.
即兴表演需要演员调动自己所体验过的全部经验,并在一个特定的框架(规定情境)内展现角色的情感、语言、动作等状态,它就好像水到渠成一般,让表演变得便利且动人,即兴并不意味着随性.通过三年研究生阶段的舞台实践,笔者拟结合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谁来负责》中所塑造的韦恩一角,从对即兴表演的理论认识、规定情境中的即兴表演和本人舞台实践中利用即兴表演来塑造舞台人物形象这三个方面出发,来尝试讨论即兴表演在规定情境中对塑造人物的影响,充分认识到运用即兴表演进行戏剧人物塑造好比“戴着镣铐起舞”.
对于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体裁来说,完整的作品一旦公诸于世,创作过程即宣告终结.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被受众阅读和接受批评家的批评,纵需修改,也很难再有形态上的重大变化.但对于一部戏剧作品来说,其文本的成型却绝非是其创作过程的终点.尤其是一些久演不衰的经典,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其文本的成型恰恰是一个完整戏剧创作的起点.由此出发,我们可以在相同的文本基础上创作出具有不同形态样式的戏剧演出形态或者说演出文本.而“导演”这一职位本身的出现也同样是戏剧观念和戏剧形态发展的自然结果.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传承经典剧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