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想起那一幕

来源 :作文评点报·中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长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情景深深烙进我们的记忆中,久久难忘记。请以“     那一幕”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一幕”本来是指戏剧中一个比较完整的段落,这里指一段生活情景或一个生活片段,可长可短。从文题中的“那”字来看,这篇作文宜写成记叙文或回忆性散文;当然,你也可以针对生活中的某一幕情景发表自己的见解,写成一篇议论文。
  首先要补题。先对记忆中难忘的一幕进行梳理,确定写作对象,然后提炼其主要内容,用关键词进行补题。比如,同学们关心呵护你的一幕让你感动得泪流满面,就可把题目补为“让我泪流满面的那一幕”;再如,你亲眼目睹了一场因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车祸,教训深刻,就可把题目补为“惨痛的那一幕”。
  其次是立意。如果在补题时,并没有同步确定文章的主题,补好题目后,那就要进行立意。比如写“温馨的那一幕”,你想通过叙写“那一幕”告诉读者什么,是感恩亲情,还是表达师爱,抑或赞美生活中的真、善、美,心中一定要清楚。因为只有明确了主旨,下面的选材、构思、行文才能有的放矢。
  最后是构思文章。如果写记叙文,既可采用顺叙式,先点题,然后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按部就班地进行记叙,层层铺垫后,水到渠成地推出“那一幕”,最后有感而发,或议论,或抒情,点明主题,升华主旨。也可采用倒叙式,先对“那一幕”展开描写,巧设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然后再回过头来交代事情的原委;最后点题,首尾呼应,结束全文。
  倘若写议论文,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开头先点出“那一幕”;紧接着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展开论述;最后总结全文,抒发感慨。
  每每遇到困难时,我总会想起那一幕。
  那是去年暑假里的一天,午后热浪袭人,知了不知疲倦地在树上演奏着夏天的旋律;鸟儿则藏在浓密的树冠里,偶尔叫上一两声,好像是在呼朋引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我独自出来溜达,心情很不好,因为期末考试考砸了,母亲一有机会便像蜜蜂一样在我耳边嗡嗡叫,让人烦躁不已。这不,我刚打开电脑准备查点资料,母亲便不分青红皂白,又狠狠地训了我一顿。失败、委屈一齐碾压过来,我的心情坏到了极点。
  家人都在睡午觉,沮丧的我独自来到街上,漫无目的地走着,任汗水在脸上流淌。突然,遇到了老同学张为民,他推着自行车,手里拎着一袋子书,刚从新华书店出来。互相打了招呼,我们一起在人行道的树荫下走着,边走边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好几次,我话到嘴边,想把心中的苦恼告诉张为民,但还是忍住了,我不想让他替我担心,当然也怕他嘲笑我。
  突然,远处传来一声闷雷,抬头看天,东北边的天空堆满了乌云,像高山一样,好像随时都要压下来。看来要下雨了,张为民挥挥手,匆忙骑车往回赶。
  我也往回走。一阵狂风刮过,豆大的雨点直往下砸。我赶忙到店门口的雨棚下躲雨。电闪雷鸣中,雨越下越大,狂风裹挟着雨点,狠狠地砸在我的身上。正在这时,我看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不远处的电线杆旁,一株不知名的小树,正被暴風雨恶狠狠地蹂躏着,它一会儿被吹向左,一会儿又被吹向右,随时都有被折断的危险。但只要风一停,它便立即顽强地站直身子,如此反复,决不认输……后来雨停了,风歇了,那棵小树明显受了伤,但仍精神抖擞地站在那里。
  望着眼前的这一切,我下意识地想到了我自己,考试的失败,母亲的批评,与这棵树刚刚所遭受的一切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一棵小树都能不惧风雨,直面困难,我又有什么好畏惧的呢?
  想到这里,我猛然醒悟过来,有一种东西从心底升腾而起。我迈开步,大步往家中走去……
  从那天起,雨中的那一幕,就深深刻进了我的心里。
  【评点】
  这是一篇构思精巧的习作。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接着写考试的失败、母亲的批评,让作者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充分铺垫后,对“那一幕”展开描写,一棵小树在风雨中顽强抗争,挺立不倒,让作者心中的阴霾一扫而光;最后,有感而发,再次点题,首尾呼应,浑然一体。作者对小树对抗风雨的描写尤为生动,在读者眼前形成画面感,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小树的倔强与坚强。
其他文献
南歌子  黄庭坚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   柳叶随歌皱,梨花与泪倾。别时不似见时情。今夜月明江上酒初醒。   这首词写别情,在黄庭坚词作中属别具一格之作。   上片以景寫情。行客即将乘舟出发,正与伊人依依话别。这时正当初夏,窗前槐树绿叶繁茂,枝干低垂,遮住了光线,因而室内显得有点昏暗;室外石榴花竞相开放,红艳似火,耀人双眼。“绿”与“红”相映衬,“暗”与
期刊
“吱呀”一声轻响,门被推开了。   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摆放着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两把椅子。角落里靠墙用木板、砖头搭起了一个灶台。   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步步挪到床边,脱下满是泥灰的外套,倒头就睡。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手机铃声惊醒了他。会是谁呢?他拿起手机,一看是他童年时唯一的朋友打来的。上学的时候,他是个差生,老师的怒骂、同学的嘲笑、父母失望的眼神交织着他的童年。   “同学聚会?
期刊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花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曾经所有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能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
期刊
近年来,猝死事件引发广泛关注。2019年3月,北京东单体育馆一男子突然倒地,因遇到同场打球的6名医生而被救活;2019年11月27日,演员高以翔录制节目时猝死离世,令人唏嘘……这些悲剧的发生,也将“应急救护”再次拉入公众视野。  现实生活中,除了遭遇猝死外,像碰到创伤、昏迷、中毒等危急情况,现场第一目击者的有效急救,都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患损伤、挽救生命。但数据显示,人们的急救知识明显不足,很多人
期刊
【考点阐释】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考备考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这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去表达,是中考考查的一个重点。其题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病句的辨识,多以客观选择题形式呈现,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考查题型,其命题方式主要有两种:判断句子是否有语病;判断对病句的分析与修改是否正
期刊
从2019年10月1日上岗,杭州西湖水上派出所的周翔军一天也没回过家。59岁的他,国庆假期前6天和同事们捞出20多部手机,研发的“打捞神器”已进化到第六代,其中前三代均获国家专利。   杭州西湖作为享誉中外的旅游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在旅游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当下,一个城市、一个景区要想吸引和争取更多的游客,要想赢得游客的信任,除了美景之外,還必须有“精神之美”与“价值之美”。作为一名普通的
期刊
因为一段充满节奏感的“读书”视频,量子波动速读突然“走红”网络。培训机构宣称,只要掌握了量子波动速读方法,就能在10分钟内阅读一本10万字左右的读物,并可以准确复述80%以上的内容,“直接以心灵感应的方式高速获取信息”。   量子波动速读突然“走红”,让人震惊,10分钟内阅读一本10万字左右的读物,怎么会有家长相信?依笔者看,无非三个原因:一是培训机构的广告忽悠人;二是家长缺乏基本教育常识;三是家
期刊
2019年12月1日,8岁女童心心(化名)在福建泉州室外游乐场玩蹦床时,突然坠落在蹦床上陷入昏迷。她被送到医院时,医生曾下达病危通知书。截止到报道发出时,心心还在重症病房靠呼吸机维持生命体征。医生表示,心心醒来后下半身瘫痪的概率很大。   悲剧的发生,令人扼腕叹息。谁也不愿意看到,年幼的女孩從此无法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生活和成长。然而此次事故更让人抱憾之处,在于事故不仅是简单的意外,而是重重风险积累
期刊
一阵少年的風,从故乡出走,在外面飘荡了半生,当他归来时,却迷路了。  村前有一条三叉江,江水盈澈。中年的风游走在江面上,感觉熟悉又陌生。  从前,人们渡江靠的是渡船。摆渡的人戴着斗笠,握着船桨,身体随着双手一前一后地摆动,渡船便向前滑去,把人们带到江的对面去。  不时有鱼儿从水里扑腾出来,常常有小小的渔船像一片树叶一样漂游在江面上。捕鱼的人撒网、赶鱼、收网,总能有渔获。夏天的傍晚,村里的小孩常常三
期刊
最近,日本少年工藤阳辉的彩铅绘画在INS上爆红,简单的人物、动物被他描绘得细腻极致,灵动得仿佛要从纸面上跃出来,让人傻傻分不清真假。但是,让人惊讶的是,工藤从未受过专业训练,并且他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   小时候,工藤活泼可爱,是父母的最爱。更让人惊喜的是,他对画画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每次拿起画笔,总能比同龄人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人人都以为这一家的幸福会持续下去,然而好景不长,在小工藤3岁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