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孩子谈钱是做父母的失职

来源 :现代妇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xiebin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几天看到一条微博,广东一个11岁女孩沉迷某直播平台,花了近200万打赏主播。熊孩子在网上用父母的钱打赏主播的报道,已经不是第一次见诸报端:9岁男孩看快手,趁父母不注意打赏主播近3000元;杭州12岁男孩打赏游戏主播,两天花掉5万多元;10岁男孩给游戏主播打赏3万多,家长一年的积蓄没了;儿子为打赏女主播偷偷转出母亲40万余额……
  这些孩子打赏金额不低,动辄上千甚至几万。大人不禁感到疑问,为什么孩子花费巨额打赏,眼睛眨都不眨一下?
  很多人说这是因为孩子熊,其实细细想来,更有可能是孩子对金钱没有概念。甚至在孩子眼里,钱就是几张二维码、几个数字密码,他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数额对父母意味着什么,对一个家庭意味着什么。
  其实,你有没有反思过,孩子胡乱打赏、乱花钱的背后,是父母金钱教育的不到位。

和孩子谈钱??关乎着孩子的未来


  大多数的父母,很少主动教给孩子关于金钱的知识。
  有个学生毕业两年了,月薪6000元,每个月开销却远远大于6000元,名牌手机、名牌衣服、名牌包,四处旅游,在朋友圈里风光无限。但只有亲近的人才知道,她每个月都面临着还不上信用卡、花呗的尴尬。大家都劝她省着点,存点钱,她却无奈地耸肩:“没办法,我从小到大,大手大脚惯了。”
  父母从不和孩子谈钱,导致很多孩子不懂钱来之不易,不懂怎么合理地用钱,更处理不好金钱与生活的关系,一辈子受制于金钱。
  《穷爸爸富爸爸》里有句话:“如果你不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来有其他人取代你。其他人是谁?也许是债主,也许是奸商,也许是警察,也许是骗子。”
  和性教育一样,金钱教育别总指望孩子长大就懂了,父母不说,孩子也会通过同学、网络接触到很多带有偏见、负面的信息。
  金钱买不来幸福,但也必须承认,钱能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孩子对待金钱的态度,往往也决定了他未来的生活品质和人生高度。

和孩子谈钱,把握三个重点


  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既然生活在金錢世界中,就不能不好好地控制金钱,才不致为金钱所奴役。”教孩子认识钱,意义远在钱之外。
  一个人的金钱观,很大程度上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和孩子谈谈钱,是为人父母的一堂必修课。不过,和孩子谈钱也要掌握技巧。
  1.谈谈钱是从哪里来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孩子问父母:我们家有钱吗?一位爸爸回答:“我们家很有钱,将来这些钱都是你的。”另一位爸爸回答:“我有钱,你没有。我的钱是我自己努力得来的,未来你也可以通过你的努力变得有钱。”
  两个爸爸不同的回答,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第一个小孩子长大挥霍无度,习惯啃老,他知道:我不用努力就已经有很多钱了,我爸有钱,他的钱都是我的钱。
  另外一个孩子则不同,他虽然清楚家里有钱,但那些钱都是爸爸的,和自己没关系,想要过好的生活,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
  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富不过三代,一代创,二代守,三代耗,四代败。”原因就在于孩子不懂得钱来之不易,坐享其成,结果荒废一生。
  除了爱“露富”,还有的父母爱哭穷,怕孩子乱花钱,常常会说咱家没钱,最后造成孩子心理上难以磨灭的匮乏感。
  无论穷富,家庭的经济情况我们可以如实和孩子说,重要的是,必须要让孩子明白,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等孩子大一点,不妨和孩子分享一下自己的工作,让孩子明白家里的钱是如何来的。
  2.谈谈金钱来之不易
  最好的教育永远是润物细无声的。金钱教育也是,不需要每天耳提面命,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挣钱多不容易,很多生活的小细节,都是教育孩子的好时机。
  比如菜市场,多年前带孩子去菜市场,门口遇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卖自家种的空心菜,一大把才5毛钱,我买了两把,让孩子递给老人家1块钱。
  我问他:“老奶奶这么多菜如果都卖完,能卖多少钱?”
  孩子歪着头数了半天:“16把,8块钱。”说完,他又补了一句:“啊?这么多卖光才能赚8块钱啊!”我说:“对呀,而且这一点点菜,老奶奶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所以说每一块钱,大家都挣得不容易。”
  这时,孩子低着头不说话了,但我知道他懂得了钱来之不易的道理。后来有一次奶奶带他逛超市,让他想吃什么随意拿,他却认真地摇头:“不能拿很多!因为奶奶挣钱很辛苦。”奶奶为此感动了好久。
  古龙曾经说:“当一个成年人撑不下去的时候,就去菜市场看看。”菜市场,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什么叫“生活”。
  只有让孩子看看生活百态,他才会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明白一切来之不易。
  3.谈谈钱该怎么花
  金钱教育还有一个重点,是教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有个朋友说:“孩子过年收到了六七千的红包,我们让他存着慢慢用,结果年才过去3个月,就用得所剩无几了,太夸张了!”
  如今的孩子,手里的零花钱越来越多,加上网购、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花钱更简单,也更大方。
  好多孩子看到喜欢的东西,本能就是想要买,不知节制。但事实是,每个家庭收入有限,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按自己的想法去买。
  最好的方法是,大人帮助孩子区分想要还是需要。告诉孩子,只买需要的,而不是所有想要的,学会取舍,合理消费。对于特别想要的,父母需要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试着让孩子存钱买,培养孩子储蓄的意识。
  (摘自光明网)(责编 芳庭)
其他文献
二姑跟二姑夫结婚40年没离婚,简直就是奇迹,亲朋好友都觉得他们是两个价值观全然不同的人。二姑不服老,60多岁了,谁叫她老太太她都会生气。她走路轻巧快捷,每天把花白的头发弄得精致有型,衣服鞋子也很时髦讲究,还真是显得很年轻。她喜欢看小说,喜欢写格律诗,赞美春夏秋冬和风花雪月,书房里摆着文房四宝,坚持练字,风雅得很,我们都叫她“成熟的女文青”。再看二姑夫,一件T恤的領口都起毛茬儿了,还不舍得扔,袜子经
我是年近7旬的老人了,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但为了我心爱的孙子,毅然做起了陪读爷爷。  我在生意场上辛苦打拼多年,眼看着生活越来越好,遗憾的是,老伴几年前因病去世了,儿子儿媳把我接到他们的小家去住,我也顺势把经营了30多年的生意转让出去,落个轻松自在。  学校在郊区,附近的村子已成了有名的陪读村,租房的家长中爷奶辈的有不少呢。最初,我的陪读生活很单调。每天都是出租屋——菜市场——出租屋,两点一线,忙
善举弘正气,巾帼花开暖人心。她们是阳光天使,她们是爱心妈妈;她们愿做一缕清风,驱赶他们孤独的阴霾,只因他们是“星星的孩子”;她们耗费毕生精力潜心公益助学,只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们走进养老院、学校、贫困家庭……把关爱送给每一个需要温暖的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她们是巾帼志愿者,心存大爱;她们是和谐社会的公益使者,用爱心为这个时代增添一份温暖。马晓菲:梦想不止步,小爱成就大爱  这是一个普通的周
在甘肃省嘉峪关市雄关区祁连社区文化小区,有这样一个平凡而特殊的家庭——65岁的酒泉地区物资局退休职工张多智和他60岁的妻子李万香,他们无怨无悔地照顾智力残疾的哥哥40余载,用温情撑起哥哥的蓝天,用爱心谱写出动人的孝老爱亲之歌。  张多智的哥哥张多敬3岁多时,因病导致智力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小时候,张多智常听父母唉声叹气地说:“唉,娃这一辈子可咋办呢?我们以后不在了,娃可咋办呢?!”  兄弟两十
一页纸,几行字,浓浓爱意,这就是情书。情书可以是一段爱情的媒妁,亦可以是整段爱情的见证。  每每翻阅到那封情书,秦一沫就会想起卓文君《白头吟》中的经典诗句:“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顺而就会想起那年七夕,那封情书,还有那段天长地久、忠贞不渝的爱情……  秦一沫是一名花店的经营者,不仅做实体花店的生意,还兼职打理网上花店的生意。秦一沫会给每位订花的客户都附赠一张花店特制的明信片,让客户亲自写下自己
“小莉,你可要帮我出出主意,我可不想被这个策划部经理的职位耽误终生。”周怡郁闷地向闺蜜小莉吐槽。周怡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策划,自从晋升为策划部经理后,职场履历就再无更新。而在另外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小莉,已经晋升为策划部总监了。  听完周怡的吐槽,小莉喝了一口咖啡,说:“其实,咱们做策划的压力大,为了一个好方案常常加班、熬夜、绞尽脑汁。时间久了,心里难免会堆积许多负面情绪。”周怡赞同地点点头。小莉继
1  我最怕接到的,就是儿子班主任的电话。  儿子强强刚上小学不久就跟我去美国呆了两年。美国教育崇尚自由思考和探索性学习,所以强强回国后和国内的教育方式格格不入。看着他苦闷的样子,我是一千万个理解。但是,光理解有什么用呢?  当然,我也“有幸”成为让班主任头痛的家长。我常常会问这位年轻的女老师“十万个为什么”,我并不是袒护儿子,我只是希望在公平自由的气氛中让双方畅所欲言。很多次我看到这位女老师强忍
连吵架都要抄袭  那天,我跟方文又吵了一架。  我又从他身上闻到了烟味,虽然味道很淡,我敏感的鼻子还是嗅到了。那几天我心情本来就很烦躁,这下可有了爆发的借口。  其实,方文从高中就开始抽烟,当时我还觉得这男生手指那么修长,拿着烟的姿势可真好看。后来,他成了我的男朋友,我才重新看待这个问题。抽烟对身体不好,作为他身边的人,整天被动吸“二手烟”,毒害也挺大。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劝戒烟与反戒烟的活动开始
“只用好东西”是我从妈妈身上学到的一个重要的生活哲学。  我曾经像所有的年轻人一样,喜欢买便宜的东西——便宜的衣服、便宜的首饰、便宜的鞋……每一季我都会添购一些当时流行和时髦的物件,这些东西尤其是衣物,大抵只能穿一年甚至一个季度,换季时,我把它们都好好地收起来,可等到明年拿出来再穿时,发现哪儿都不对劲儿,要不因为材质不行,板型都已经走样;要不就因为洗了几次,颜色已经不漂亮了。所以,我的衣橱里总是塞
这几天被朋友圈里的“中年妇女”刷屏了,先是突然蹦出一篇“科普”文章《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妇女》,之后“乏味的”“庸俗的”中年妇女相继被挂圈示众,还有人收集了20条行为,作为油腻标志来对号入座,粗略一看就觉得充满恶意,因为连穿民族风旗袍、喜欢徒步、爱挂坠都被罗列其中。  看得心惊肉跳,好像中年妇女们都站在悬崖峭壁边缘,一不小心就会坠落一样。纳闷,上有老下有小,本来活得就很艰难的中年妇女到底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