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厄尔布鲁斯山

来源 :游遍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一场小型暴风雪中站在厄尔布鲁士山顶峰。六、七级风夹带着雪粒吹打在脸上,感觉仿佛被铁刷子刮过一样。但我的心情很平静。四周是白茫茫一片,只有顶峰的那块赭石色石头,明确地显示着具体的位置。脱下防风手套、小心地取出国旗,拍好照片,稍做停留之后,开始准备下撤……
  
  重燃普罗米修司之火
  
  当登山越来越多的、被当作一种做功利手段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回归它纯粹的层面——攀登的乐趣。坚守内心的一点执着,重新点燃理想主义的火焰。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司”是象征智慧的火神。由于他违反主神宙斯的旨意,为人类偷得天火,而被罚用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的一块岩石上,白天秃鹰啄食他的肝脏、晚上肝脏再重新长出来——这样痛苦要持续三万年。然而普罗米修司坚定地面对苦难,从来不在暴虐的宙斯面前丧失勇气。
  传说中,火神普罗米修司受罚的地方,就在今天的厄尔布鲁士。
  攀登厄尔布鲁士的想法,缘自于年初几位山友的一次聚会。随着攀登季节的临近,由于各自的假期难以配合,我们这支小队伍最终无法以团队的形式出征。然而,做计划的过程却使我深深地陷入对厄尔布鲁士的迷恋之中。经过审慎的考虑,我决定以“自费·自主·自理”的方式单独前往万里之外的俄罗斯,去接近这座号称“高加索美人”的雪山。
  在过往的攀登经历中,还没有尝试过单独去国外攀登雪山。前期的资料收集过程中,也没有找到国内单人出境攀登其他大洲最高峰的记载,一切准备工作有赖于自己去把握。
  带着35公斤的行李,我坐上西伯利亚航空公司的班机,踏上了万里征程。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登顶的那天凌晨,邻近的印古什共和国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恐怖主义袭击事件,造成92人死亡、 120人受伤。
  生命的脆弱,有时与自然的残酷无关。
  
  踏上征程
  
  在莫斯科休整一晚,17日一早出发去DME机场搭乘中午 12:20去矿泉城的飞机。在机场登录的时候,看到几拨与我相仿打扮的人,一番攀谈才发现有好几个是原来在网络上联系过的。于是我们迅速汇合在一起。大家分别来自:中国(我)、美国(米雪)、英国(珍尼姐弟)、法国(2个杰克)、保加利亚(查理)、加拿大(麦克)。
  他们行前已经预约了接车,刚好空出一个位子,分担了 50美金车费,我的陆路交通也解决了。
  


  晚上7点,我们到达厄尔布鲁士山脚下Baksan山谷的 Terskol小镇,海拔2100米。
  
  拉练和侦察
  
  18日天气晴朗,我们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攀登一座 3461米的山峰——Cheget。
  高加索山脉的雪线比较国内的低,大概在3000米左右。 Cheget峰在厄尔布鲁士和Donguzorun峰的对面,是观察、拍摄厄尔布鲁士最好的地方,视野从2600米开始变得开阔。险峻的Donguzorun峰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界山,海拔4454米。向着我们的一面,山岩壁立、非常陡峭。
  中午1点多顺利来到Cheget顶峰。放眼四望,北边是浑圆的厄尔布鲁士双峰,西边是一列秀美陡峭的山峰,东边是长达100公里的Baksan山谷,南边则是以Donguzorun峰为首的一个山脉。由于雪层、坡度都不错,下山时我们绕到有雪的一面,采用坐地滑行的办法,很快就来到了山下的Cheget 小镇。
  Cheget镇里有一个土特产集市,规模不大,主要卖一些当地人生产的羊毛制品和土陶纪念品。
  19日我们沿厄峰攀登路线拉练。先从海拔2300米乘坐缆车到达3700米的大本营,然后攀登到4100米,然后下撤回到山谷休息。
  这两天天气一直不错,我反而有些担忧。因为即使在适合攀登的季节,雪山里的天气也有好周期和坏周期之分。好周期长的,比如新疆、青海的一些山峰,可能持续十几天;好周期短的,比如喜马拉雅山脉的不少山峰,通常只有3、5天。
  高加索山脉的规律会是怎样的呢?
  
  抵达营地
  
  20日上午10:30,我带着25公斤装备抵达了登山大本营Barrels Huts。
  厄峰大本营海拔3700多米,在东峰的正南面,由十几个圆桶形铁皮屋和4个方形铁皮屋组成。桶形铁皮屋用于住宿,每间有5个床位;方形铁皮屋2个用来住宿、2个作为厨房。厕所是木板搭建的小屋。
  傍晚的大本营,笼罩在宝石蓝色的暮色里安静沉宁。我在营地附近溜达,深深陶醉在山谷下面云起苍茫的壮美之中。
  
  站在欧洲之颠
  
  22日凌晨2:30起床吃早餐,3:30出发。同行总共有3 支队伍,23人。不知昨天我见到的那3个建营的白人是否也冲顶。4:45依然是漆黑一片,在柔和的南风中我们开始向着正北方向攀登。
  天色在我们的行进中,逐渐变浅。我按照自己的节奏稳稳地走在队伍的前列,身后是头灯组成的蜿蜒“火龙“。
  5:20,四周的地形开始清楚起来。5:40,阳光从右侧山的背后照射过来,把厄峰巨大的影子投射在西南边遥远的天际线上。
  6:00,前进的方向转为北偏西,高度是5000米左右。 6:15,天完全亮了,此时还看不到主峰。沿途每隔一小时左右,我们会小憩5分钟。很快,根据各自的速度队伍拉开了距离,形成了前、中、后三个分队。
  7:40,绕过东峰的西南侧,逐渐接近鞍部。我回头拍照片的时候,发现两个庞大的高积云分别在正南方向和西南方向生成,另一个云块正迅速地向我们蔓延而来。要变天了。
  8:20,到达鞍部附近,海拔5250米。从鞍部开始,攀登变得艰难起来。一方面是风雪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坡度逐渐增加了。经过一段大约200米高度的雪坡斜切,我们在左拐点处遇到些小麻烦。
  


  在顶峰的东北下方,坡度从40度逐渐增加,地面结冰并且有岩石。这种路段通常被称为冰岩混合地形——滑坠制动是不起作用的。等高线图上显示,下面是几百米的长坡,不小心滑倒摔下去的话,估计连全尸都找不到。对于有经验的攀登者,或者天气晴朗的条件下,这种地形还不算大问题。
  跟向导商量的时候,一支三个人的小队伍从前面退了回来。他们疲惫地宣布,太危险了,放弃登顶。此时风雪又加大了,视野只有几米。后面又跟上来几个人,大家堵塞在冰坡上。我真担心有谁一屁股坐下去就bye bye了。
  向导也看出了这种潜在危险,立刻拿出50米路绳和其他器材,我俩一起修路。我们先在下端拧了一颗冰锥,然后把另一端固定在上面的岩石上。前后花了20分钟弄妥路绳,向导在上面接应,我在起点疏导,大家把主锁挂在绳子上,有序地通过了这个地段。
  过了冰岩混合区,开始最后不到200米的直攻。这里积雪厚而松软,虽然滑倒的危险减少了,但却迟滞了前进的速度。
  10:30,我们来到接近顶峰的“平台”,由于风雪比较大,视野极差,根本看不到顶峰在哪里。向导和我分别拿出GPS,我发现我们俩的顶峰数据略有不同。这种情况下,应以对方的为准。我们按照GPS的指引,向西北方向攀登,没走多远,突然发现左右前三个方向都是向下发展的陡坡--我们登顶了!此时是莫斯科时间11:00。
  厄峰的顶峰面积不大,约为长方形,估计有20平方米左右,尽头是一个墩子大小的黄褐色石头,上面竟然绑着一条藏传佛教的经幡——据说是不久前一支尼泊尔登山队留下的。
  我们这组前后一起登顶的共有13人(包括2名向导)。第一次登雪山的美国女律师米雪激动地哭了,爱尔兰小伙约翰则不断地感谢每个帮助过他的人,来自英国威尔士的安德鲁在兴奋之余似乎有些惆怅——他的姐姐珍尼走在最后一组,在这种天气里,按照她的速度,恐怕没有机会登顶了。
  在顶峰,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用冰镐固定好背囊,然后喝水,再拿出相机请我们的向导帮我拍照。我小心翼翼地取出国旗,紧紧握住上下端展开,向导咔嚓了3张。
  22日当地时间11:10,国旗在欧洲最高峰飘扬——可惜由于风太大,连拍了三张,都没有抓到合适的画面。
  下撤的过程,顺利而漫长。来到5100米以下,走出了那块夹带着暴风雪的乌云,阳光穿过稀薄的空气热烈地照射着我们刚刚险些冻僵的脸庞。山对面那个上午形成的高积云,已经开始坍塌,并向着我们迎面扑来,坏天气周期要来了。
  
  后记
  
  此次厄尔布鲁士攀登,我有三个目的:尝试一种新的攀登形式;开阔视野,经历单人出国登山的考验;花最少的钱,取得最大的收获。我实现了两个半,还留下了少许的遗憾—— 没能自己建营、单独攻顶。
  在厄峰我结识了一位年仅21岁、却有着6年高山向导经历的年轻人。他认为,全世界登山有三种风格(Style):俄罗斯风格、欧美风格和亚洲风格,并对我说:“在喜马拉雅攀登中,没有一个俄罗斯登山者是在静止状态下遇难的,而亚洲的遇难者,大多数是失去行动能力后冻死的。”
  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他的论调,但我却很欣赏他那种对攀登的激情。攀登境界的提高或许正在于丰富的想像力和不懈的投入。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其他文献
我们带着种种想像踏上了这个梦境一样的国家,还没有时间呼吸雅典清新的海风,眼前令人激动的纯色世界立即就拥抱了我们:纯蓝的天、纯蓝的海、纯白的房子和小巷……    (一)     到希腊工作旅行,不先了解希腊悠久的历史和它对整个欧洲灿烂文明的影响是件遗憾的事。出发前曾去图书馆翻阅了一些关于希腊诗歌和建筑的资料,更在网上看到不少很有文采的旅行手记,原本以为自己的恶补应该可以应付短期旅行的需要,但当真正踏
期刊
元末,精通八卦阴阳学的刘伯温建议把俞源村口原有的直溪改为曲溪,以溪流为阴阳鱼界线设立太极图,以村周十一道山岗与太极阴阳鱼构成天体黄道十二宫,在村内按八卦形建28座堂楼,对应星象二十八宿,挖七星塘和七星井呈北斗星状分布,并把俞氏宗祠装在北斗星的“斗”内。地显天象,天、地、人合一,也许这就是俞源星象村之所以能长盛不衰之奥妙所在。   走过一栋被晨曦渲染得分外苍劲、古朴的青石牌坊,尽管远山云雾缭绕,层峦
期刊
西藏有一种凝固的“原生态”。这片土地孤傲地独立在俗世纷扰之外,悠悠地空灵辽阔着,让时空流转也显得无足重轻,千年前如此,千年后亦然。我们车行五千里,坎坷跌宕,艰辛跋涉,只是为了用我们的方式,向这一片神圣的土地敞开无限虔诚的心灵……  也许我们会被旋涡冲刷去,   也许我们会漂流到幸福的岛屿;   但在终局之前尚有些事情,   若干激昂的工作尚有待完成。   ……     经过在网上发帖召集商定,我们
期刊
亲近于天地造化的青山绿水之间,感觉是心与自然的暧昧交流;沉浸于千年积淀的文化气息当中,体味到的又是尘封历史下文明的厚重。而当左脚踩着历史右脚踏着自然的时候,我发现自己仿佛完全属于她了。这就是江永——一个远离现代文明的角落。  边陲之地往往被冠以封闭、原始、宁静这样的字眼,即使先前知道她是湘南的一个边陲小城,也很难想像在粤湘桂的交界之地藏着的这片净土竟是如此的令人神往,俨然对香格里拉的殷殷期盼。广州
期刊
北欧三国的景致各有千秋,如镶嵌在波罗的海、北海、挪威海和巴伦支海之间的三颗明珠。或许是因为在挪威行走期间阳光最为灿烂的缘故,所以,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依旧是挪威那浓浓的北欧风情,粗旷、朴实、简约,似不修边幅的山野村夫。  从南欧的巴塞罗纳骤然飞抵北欧,竟有些无所适从。之前还在回味赤足在巴塞罗纳海滩逐浪淘沙的迷人风情,不觉间已是一片冬的肃瑟。飞机降落时已是夜色笼罩。从机场往住宿酒店的途中,掠过车窗
期刊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像是神仙居住的国度。山水相映、白云高远,湛蓝的天空下树绿花香。草原的尽头延伸的青色地平线,串起无垠的天际和土地。那一片心之神往的童话世界,那一片远离人烟的世外桃源。美丽的云之南;独特的康巴景致;遥远的香格里拉传说;梯田的绚丽;油菜花的清香……三月里,让我们尽情坐拥这一片春日女神的壮美诗篇!
期刊
在我的印象里,马克思的家在德国西部特利尔市的一个小镇上,那是一个看上去十分古老的小镇。小镇的中心广场哥特式教堂尖顶上如鱼鳞般的灰色的火山石瓦,在阳光里很虔诚坚定地闪闪发光,小镇的中心就是由教堂、喷泉和鸽子组成的广场。一整天都有一群流浪的歌手抚弄着大提琴、打着改良的意大利皮鼓、弹着木吉它唱着家乡的歌。泛蓝的天空像一缕布一样盖在石头房子上方的小镇,再烈的地中海的阳光都无法照耀。星期天教堂的钟“铛铛”敲
期刊
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风景名胜繁若星辰,但最后能够保留下来,成为世界遗产传承子孙的,却不过了了。今日大地上留存的瑰宝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心灵港湾,是一生中不可不去造访的家园。在此,我们综合丰富性、交通的便利性、知名度、及读者兴趣度等角度,为您推出一生中不得不去造访的环球系列名景。  恰克文化国家历史公园坐落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西北边,但就自然地理环境而言,则位于科罗拉多高原圣胡安盆地的恰克峡谷中。来
期刊
一人荷樵,一人抚琴;一人消逝,一人寻觅;一曲高山,一曲流水。据《吕氏春秋·本味篇》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高山流水在不经意间诞生了知音的传说,当年伯牙与子期相会的地方,如今成为许多后人寻觅的精神
期刊
侗族历史悠久,文化古朴灿烂,民族风情浓郁。侗族的寨子别具一格,走进散布在依山傍水的侗寨,侗寨民俗风情扑面而来。    走进侗寨     别小看了那进寨仪式,那曾是侗寨青年挑选自己心上人的法子。   七十二侗寨位于贵州省榕江县北约40公里的乐里镇。走进寨子,放眼望去,只是漫山遍野厚厚实实的绿。因为当地侗民十分珍视自然的馈赠,所以这里的原始植被保存得相当完好。   沿着青石板和碎石铺成的山路来到寨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