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雕塑之名:明斯特“雕塑项目”的实验精神

来源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odaotianxia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年一届的德国明斯特“雕塑项目”(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自1977年创办以来,已从最初调和当地居民与现代公共雕塑之间关系的努力,发展成为了当代语境中雕塑艺术展的实验场与风向标。明斯特“雕塑项目”以雕塑之名,重新诠释了雕塑之实,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低调的明斯特已经成为国际当代艺术版图中的重镇,亦被称为“明斯特雕塑十年展”的明斯特“雕塑项目”,其独特的实验精神值得我们持续关注与研究。
其他文献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了新浪微博中的体育信息获取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使用新浪微博并从中主动获取体育信息;新浪微博中体育信息的获取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体育行为.但同时,新浪微博中存在着一些负面引导的体育信息及过度娱乐化现象,易对大学生的体育行为造成消极影响.建议高校可以发挥新浪微博等新媒体的积极效应,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体育行为的养成.
该论文以中国动画影片《九色鹿》和敦煌佛教壁画《鹿王本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动画影片文本、图像,以及设计诸元与敦煌佛教壁画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佛教壁画图像中鹿符号背后所蕴含的精神世界与价值体系,揭示佛教“慈悲观”是贯穿几代中国电影人始终关心与探讨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民族审美价值标准的树立,民族自我认同感的建构等一系列精神世界问题的思考。
图像既是研究的对象,也是有别于语词的研究方法。这种双重属性,使得图像研究呈现出不同的观念形态与学术面相:从图像证史的古典文化史到形式主义艺术史,从风格学到图像学再到超越单纯视觉语言分析的社会艺术史,从传统艺术史到基于图像符号表征与话语阐释的新艺术史,图像的阐释和知识生产一直处在重塑进程中。与此相应,作为图像对偶的语词也被不断纳入到全新的学术语境中,成为推动和塑造艺术史研究范式双重路线的重要一极。
本文在700余期报刊原载连续漫画《王先生》以及华西文报刊和美国报刊连续漫画梳理的基础上,考察了《王先生》这部经典之作对美国连续漫画的移植、改造与创新。指出美资英文报纸《大陆报》上刊登的美国连续漫画《教教爸爸》③和《马特与杰夫》是《王先生》的主要艺术源头。创作伊始,叶浅予就逐步对漫画内容、漫画语言和绘画风格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并不断拓展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中国大众喜闻乐见的连续漫画风格。作为最早系统移植国外连续漫画的成功之作,《王先生》的成功经验至今仍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文章从绘画与电影的互文关系出发,结合绘画程式与创新品质重新思考并研究16世纪老勃鲁盖尔绘画观。老勃鲁盖尔以人类学观察方式构思丰富的画面,寓言式的手法确立起个人绘画风格,进一步阐释了日常生活景象。他的风俗画俨然已成为一种具有历史连续性和创新品质的绘画类型,召唤人们去探索自然与人类自身的同时,图像本身所蕴含的情感意象与令人信服的精神力量借由不同的艺术媒介开启智性之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到邓小平将科学技术提升为第一生产力,再到习近平将科技创新提升为全面创新的核心,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习近平率先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使科技的理论地位在新时代更加凸显和明确。坚持科技创新在创新中的核心地位,要创新基础科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以实现科技自立;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争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以实现科技
结合机器人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探讨了传统工业机械臂实践课程的弊端,从而构建工业机械臂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的虚拟仿真“金课”.通过对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严格、认真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正确观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思政是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主渠道.本研究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结合章节内容,探讨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完善课程目标,课程思政融合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实施,课堂教学落实的具体路径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力图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从而实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育人功能,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
系统分析了理科大学生神经层级、心理层级、语言层级和思维层级的认知规律.提出了运用学生注意规律和思维规律的教学改革策略以及对错误认知习惯的纠正方法.认为高尚的认知动机有助于理科大学生改善认知模式.在认知能力培养中应该注重综合化、因材施教和以用促能三个原则.
从哲学到书法,“势”的核心在于“差异化分布”,与“算筹”平直、平排之态相反。书法的点画之势与波流、木条之类的波状物相关,“势”由此嫁接到书法理论中。而作为书写过程的笔势则体现出了节奏的变化性与趋向的自然性,这又是以水势为原型。以单个笔画的趋向之势为基础,笔画之间亦存在“势”,并最终形成了一字之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