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

来源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预防大脖子病等等。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妈妈做的菜最好吃。”这是什么原因呢?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憶,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如果她真睡着了,是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后来才知道,每次我离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这哪里是催眠药,分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可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现实之中。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节选自洪烛《母亲》,题目为编者加)
  读写对接
  母爱乃人间第一情,正因为如此,它横越中西,纵贯古今,成为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与此相关的作品更是数不胜数。
  厨房不仅象征着美食,同时也蕴藏家的温暖,让每一个游子的心有了着落。在《氤氲在厨房里的爱》一文中,一本满是铅笔与钢笔勾画的菜谱,是母亲每个日子为家人精心准备菜肴的结晶,带给家人无限的欢愉;它勾勒出家的模型,描绘出爱的篇章。饭桌上的美味佳肴是厨房柴米油盐的神奇调和,是母亲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的展现,是我们记忆深处最初与最美的味道。但是有些时候,等我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发现那个最亲的人已不在了,但是专属于她的味道却依旧在记忆中闪亮。在事情的处理上,作者很好地做到了详略得当,对母亲做的其他菜的描画并不多,而在她做的烙饼、炸酱面上略施笔墨,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浓浓的爱。
  而在《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一文的第二段中,作者妙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与母亲告别时,既不忍惊扰母亲的动作,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表达出“我”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第三段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现实,这让作者意识到一定要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
  同学们在写母爱类文章时,除了要在人物描写上下功夫,最需掌握的一点,就是要做到叙事上的详略结合。这也是新课标对写作叙事文提出的要求。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里的淡妆浓抹,其实就是指写作中的详略得当。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是写好叙事文的关键之一。
  具体写作时,同学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题目定详略。2.根据文章的体裁定详略。3.根据结构定详略。4.根据内容定详略。
其他文献
都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妈妈给我缝的衣服里饱含着一种浓浓的母爱。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一针针、一线线都对万事万物怀有情意;也正因为这种情意,才有所传承。  姥姥的手艺很好,常常在家为妈妈不厌其烦地缝制衣服。妈妈说儿时她就坐在姥姥的怀里,看姥姥把一根根细绳编成一个个精美的盘扣……当时,我有些不屑,心想现在什么好看的衣服买不到,而且就算是盘扣,也可以买到啊,姥姥做的肯定不太好看。  后来,可
期刊
那年,父亲搭车进城看我们,带了田里新收的大米和自己做的一袋面条。“没上农药化肥,专门留了二分地给自己种粮食,只用农家肥,无污染,保证绿色环保有机,让孙女吃些,好长身体。”父亲放下粮袋,笑着说。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多斤,面条有三十多斤。鼓鼓囊囊两大麻袋,不知道他老人家一路怎么颠簸过来的。看着父亲的一头白发和驼下去的脊背,我没有说什么,心里却感到一阵阵温热和酸楚。  父亲看着我们刚刚入住的新房,墙
期刊
20世纪初,坎普和好友尼克逊合伙成立了一家小公司。新产品上市后竟然滞销,1903年全年的销售记录不足两百件。为了提高销量,坎普在改善产品质量的同时,还举办了一个“购物有奖”活动,被抽中的顾客最高可获一万美元奖金。可是,广告传单在印刷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将一万写成了十万!当坎普发现这个错误的时候,这个消息已经一阵风似的传开了,想要更改都来不及了。  不过,一等奖产生后,中奖人却迟迟没有前来领奖,而且根
期刊
你用了三页信纸谈祖国山川,我花了一个上午的工夫读中国全图。山东仍然像骆驼头,湖北仍然像青蛙,甘肃仍然像哑铃,海南岛仍然像鸟蛋。外蒙古这沉沉下垂的庞然大胃,把内蒙这条横结肠压弯了,把宁夏挤成一个梨核。经过鲸吞以后,中国早已不像秋海棠的叶子了。第一个拿秋海棠的叶子作比喻的人是谁?他是不是贫血、胃酸过多而且严重失眠?他使用的意象为什么这样纤弱?我从小就觉得这个比喻不吉利。是我太迷信了吗?  我花了整整一
期刊
对于一位在江南住惯的人,在严寒的冬天也难得一见雪的踪影,春天下雪便是奇迹了。物以稀为贵,今年的春雪就越发显得珍贵。  雪从正月十一下起。刚一开始,雪肆无忌惮地如同撒盐般落在广袤的大地上,同时也不停地敲打着人们的房子、窗户和雨伞,发出吱吱的声音,清脆而幽雅。走在路上,感觉这声音是那么的熟悉和美妙,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远逝的梦幻般的童真年代,在大山里、小溪边,我和小伙伴们正在聆听叮叮当当的泉水声。  一
期刊
一頭黑鲸的心声
期刊
地图,是越看越有韵味的。  有趣的是:每一个国家的轮廓,看得久以后,便会慢慢地换成另一样东西。  印度,是飞在空中的一个菱形的风筝。  奥地利,是一把横放的小提琴。  日本,是太平洋与日本海之间一条优哉游哉的鱼。  乌拉圭,是不小心滴落在地上的一滴水。  阿根廷,是美味的蛋卷冰激凌。  智利,是一长条被绞干水分的布。  只要运用一丁点儿的想象力,地球上的每一个国家,都可以让你随心所欲地换成一个有趣
期刊
春天,本是一个温暖的季节。可这场雪却把我們一下子拉回到寒冷的冬天。  傍晚,雪已经在地上落满薄薄的一层,被灯光一照,竟如宝石般折射出绚丽的光芒。雪粒越下越大,路上也越来越滑,每踩一步,就会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让你忍不住还想多踩几下。渐渐地,雪粒变成了小雪花,开始漫天飞舞起来。  晚上八点多钟,风依旧刮着,雪也下得更大了。突然,小区停电了,没有任何征兆。也好,出去感受一下这入春以来的第一场雪吧。  
期刊
时间就是生命,它总是一去不复返;如小桥流水,一去不回头。它的珍贵我们每个人都切身体会过,可为什么我们还要浪费它呢?  我一个人无奈地走在时光隧道上,看着一个个美好的瞬间从眼前消失,正感伤心、失望时,时间老人突然出现在我的眼前,“你为什么总是趁我不注意,狡猾地从我身边溜走?”我没好气地问道。  “我,没有啊。”时间老人连忙为自己辩解。  “你说谎!上个星期,我说好只看一会儿电视的,可你却拼命地往前跑
期刊
衡量一个人,除了要看他的才华,他内在的品质,还应看他的责任心。要想有责任心,就要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让责任之泉滋润心灵,让责任之花处处开放,让责任之心永远长存!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少时勤奋,学有所成,本可以在京城享受优越的生活,却主动要求到偏远的边塞保家卫国。他到达边塞后,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日夜操练军队,使敌军十余年不敢进犯。  ◆弗兰克:汗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