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姜

来源 :养生大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安石在《字说》里说及“姜”字的来历:“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在缺医少药的古代,姜不知道为人类解除了多少病痛和烦恼。时至今日,姜仍旧为人所重视。但在日常生活中,对姜的使用方法却知之甚少,这使姜的作用大打折扣,在此,我为你详解姜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俗话说:“人不可百日无姜。”这是人们吃姜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与此意思相近的饮食谚语,还有“多食一点姜,不用开药方”、“朝食三片姜,犹如人参汤”、“四季吃生姜,百病一扫光”。
  姜,也叫生姜。为什么也叫“生姜”呢?因为它具有“起死回生的神药”作用,这在食疗的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传说。
  传说一
  医药发明者神农氏在南山采药时,误食了一种毒蘑菇,肚子疼得像刀割一样,昏倒在一棵树下。没过多久,他醒了过来,向四周一看,发现自己躺倒的地方有一丛尖叶青草,散发着香气。他低头闻一闻,觉得头也不昏了,胸也不闷了。原来,是这种青草的气味让他醒了过来。神农氏顺手将这种草拔出一株,又把草的块根放在嘴里嚼嚼,感觉又香又辣又清凉。过了一会儿,肚子开始呼噜噜地响,泄过之后,病就好了。
  神农氏十分感激这种草,因为自己姓姜,便给这种草取名为“生姜”——它能够使人起死回生。
  传说二
  唐朝时,有人急切地向太医梁新报告:崔魏公突然死亡。梁新询问情由后,断定起因:草鸡吃了半夏苗,而崔魏公吃了这草鸡而食物中毒。不容迟疑,梁新立即找来鲜姜,将其捣烂,急速撬开崔魏公的牙,灌服鲜姜。不大一会工夫,崔魏公死而复生。
  传说三
  在浙江平临乡下,一位老农手里拿着一只锅盖大的青鳖,乐呵呵地走着。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一看便知,这是只毒鳖。急忙上前拦住老农,告诉他这鳖不能吃:“毒蛇化鳖缩两脚。这鳖后面两只脚都没有伸出来,吃了会中毒的。”老农笑了笑,不予理睬。晚上,铁拐李特意来到老农家,准备救治吃鳖中毒的人。谁知老农全家一点事儿也没有。铁拐李十分不解,向老农请教。老农说:“我知道这鳖有毒,可生姜能解百毒啊!我就是用生姜烧煮鳖的。鳖毒都被生姜化解掉了,怎么会中毒呢?”铁拐李这才知道“人间自有神丹药,不劳神仙下凡来”。
  姜的食疗作用,不仅有种种传说,还有许多名人名言:
  孔子说:“不撤姜食。”在孔子的饮食生活中,有个习惯,就是喜欢吃姜。孔子主张一年四季人们都应该吃姜。
  王安石在《字说》里说及“姜”字的来历:“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
  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记录了一位吃姜长寿的僧人:钱塘净慈寺里有一僧人,虽年逾八旬,却面如童颜,问其故,乃曰:“自信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矣。”
  王夫之在《卖姜词》中称颂姜“最疗人间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这样说及吃姜的好处:“久食姜,可去臭气,通神明,调阴阳,归五脏,除风邪,御寒热,止呕吐,止咳痰,可益寿,能延年。”
  姜既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也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和中药,它有独特的辛辣味,与葱、蒜、辣椒并称“四辣”。根据成熟度和贮藏时间,分为老姜和鲜姜。老姜质地老而有渣,辣味较重,多用于矫味、调味;鲜姜质地脆嫩无渣,辣味较轻,多用于菜肴配料或酱菜原料。老姜和鲜姜,有时也通用。姜既是调味料,也可制作各种食品。除了姜汤、姜粥、姜茶、姜酒、姜油,还可以制作蜜饯——糖姜片和糖果——生姜糖。
  我国栽培姜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按植株形态和生长习性分为两类:蔬苗型,姜块肥大,多为单层排列,主要品种有山东莱芜大姜、广东疏轮大肉姜;密苗型,姜块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主要品种有浙江红爪姜、贵州大白姜。洋姜,又名菊芋鬼子姜,虽然也称“姜”,但没有生姜的辛辣味,在生物学特性和食用方法上也与生姜不同。洋姜原产于北美,传入我国不到百年,主要用于腌制酱菜。
  人们在食用姜的饮食生活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多经验,光是如何切姜,就有不少说道:
  切成姜丝,与青红辣椒丝、肉丝同炒,香辣鲜嫩,风味可口;姜丝用于清蒸鱼、清蒸蟹、醉虾,能杀菌消毒、防止腹泻;姜丝作为凉菜配料,既可增鲜,还能杀菌。
  切成姜块或姜片,用于菜肴的炖、焖、煨、烧、煮、扒,能去除水产品、禽畜类原料的腥膻气味。
  切成姜片后拍松,用于清炖甲鱼,姜味四溢,鱼鲜香,汤清味醇。
  切成姜粒,直接入菜或作为吃松花蛋、吃螃蟹的调料。
  切成姜末,用于菜肴的炸、熘、爆、炒、烹、煎,能增香提鲜。
  切过的姜制成姜汁,用于鱼丸、肉丸、虾丸、肉饼、鸡茸等馅料,能去腥解膻,增色添鲜。
  
  姜,除了作为原料或调味料制作普通菜肴,还可以制作多种食疗药膳:
  
   药膳谱一 枣肉鸡金姜饼
  红枣肉250克捣碎,生姜60克煎汤,鸡内金30克焙干研细粉,将这三种原料和匀之后,加入500克面粉之中,做成小饼,烘熟。每天餐后吃,一天三次,连吃一周,健胃散寒,消食导滞,适用于消化不良,尤其适合老年人和儿童。
  
   药膳谱二神仙粥
  糯米50克,葱白30克,姜片15克,米醋50毫升。将糯米洗净,加适量水煮成粥,再加入葱白、姜片,共煮5分钟,然后加入米醋,搅匀出锅。趁热吃下,可发散风寒,治疗感冒。
  
   药膳谱三 姜椒鲫鱼
  鲫鱼一尾,姜20克,胡椒粉3克,桂皮10克。生姜洗净,切片;桂皮洗净;把姜、桂皮、胡椒粉一同装入药袋。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将药袋装入鱼腹中。再将鱼放入锅里,加入葱、料酒、盐、清水,烧沸后改小火煨熟,取出药袋。这道鱼馔适合脾胃虚寒、脘腹疼痛、食欲减退的人佐餐。
  值得一提的是,姜不仅有食疗作用,还有外用功能:
  处方一 治冻疮
  姜、辣椒各15克,白萝卜30克,水煎,洗患处。
  处方二 治斑秃、白癜风
  用姜擦患处,一日两次。
  处方三治手脱皮
  姜30克,切片,用酒120克浸泡,涂擦脱皮处,一日两次。
其他文献
今年11月21日是钱锺书先生诞辰99周年纪念日,12月19日,是钱锺书先生逝世11周年纪念日。我永远不会忘记1998年12月21日为钱先生送行的情景,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曾被誉为“文化昆仑”的钱锺书先生去了11年,我们反复读着他的遗著,对他的学养、气节和大彻大悟才逐渐有了真正的理解。    钱锺书先生191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户书香世家,周岁时,按照当地的风俗“抓周”抓了一本书,父亲钱基博就为
期刊
他,致力饮食养生理论探讨  他,注重饮食养生名人研究  他,擅长饮食养生科普创作    单守庆笔下的文字,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在报纸上,是在29年前——1980年,那篇文章的标题是《复浸蓖麻饼试验成功》。已榨出大部分油的蓖麻饼,再经复浸,还能出油,这榨干浸净的蓖麻油,在医药上做泻药,在工业上做润滑油,有人却因误食而中毒。因此,防止“病从口入”,弘扬饮食养生,成了单守庆的不懈追求……  “民以食为天”
期刊
“养生有道,非医学的规律所能尽。一个人自己的观察,他对于何者有益,何者有害于自己的知识,乃是最好的保健药品。”这些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英国学者培根对保健养生的独到见解。    弗兰西斯·培根是16世纪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历史学家和散文作家。他的一生对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曾有过重大的贡献。在哲学家们看来,养生学不仅仅局限于医学的范畴,还应更多地注意纷纭的外部世界对人生的影响,更多地注意
期刊
田伯平,男,1958年生于河北,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自幼随外祖父学习书法,兼学国画和钢琴、小提琴等,多次在国内举办个人书画展,并先后到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讲学交流。多幅作品被中南海、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收藏。曾是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常常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客座主持节目。他的书法曾搭载神六、神七遨游太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
期刊
李智 中医学硕士,现任西苑医院中医针灸特色门诊主治医师,北京老年病学会委员。她擅长利用传统中医学方法,治疗神经系统的各种疾病。长期从事中医外语的临床授课及临床带教任务。曾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讲养生之道。她以深厚的国学素养、广博的中医理论及实践知识为您铺就健康之路,与渴求养生知识的中老年读者一起共话养生之道,共习养生之术。    灵 台——修心养性    说到灵台,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耳熟。确实
期刊
北京80后交警孟昆玉火了,被唤做“最帅的交警”。这种帅气不仅来自他如黄晓明般的面孔,更多地来自他默默地奉献、热情的微笑。面对镜头,他满足地说:“被人们需要的感觉,让我感到幸福。”  是呀,站在马路中央,看到车辆秩序地穿行,看到帮助的路人满意地转身,那会是多大的一种幸福和满足呀!  如果留意一下周围的人,有几人会说所从事的职业让他感觉幸福呢。不能说没有,但绝对不多。我们往往只是将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
期刊
在改革开放30周年和举国同庆祖国60华诞的喜庆时刻,在中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到来之际,10月25日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的敬老孝亲大型招待会 ——“共和国万岁宴”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隆重举行。140余名国家领导人、军委老领导、老将军、老部长、共和国有功之臣和国家教育、体育、文艺、新闻、外交等各界的著名老同志、老劳动模范及百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普通老年劳动者们欢聚一堂,共赴国宴,充分展现了国家
期刊
专家简介   杨博胜1983年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考入北大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医务监督专业作了两年的研究生,1985年拿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奖学金后,到美国深造并获得生理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佛克斯切斯肿瘤研究所(Fox Chase Cancer Center)和匹茨堡大学(Univer
期刊
儿时,幼小的心灵对失去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心中念的总是得到:为得到妈妈的搂抱而大哭,为得到心爱的玩具而闹,为得到老师的表扬而处处争先……  后来,长大了,在得到越来越多东西的同时,也渐渐地失去许多,失去朋友,失去机会,甚至一时间失去了希望。那时的我,渴望得到,惧怕失去。  再后来,我开始变得成熟,我明白了,只有失去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懂得珍惜。我开始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珍惜朋友之间相聚的时光,珍惜
期刊
一次去听讲座,一位全国著名教授语重心长地对青年学子们讲了一个故事,让人回味。  20世纪初,在山东省平原县一户农家里,住着一位老人和小孙子。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带着他的小娃娃,摇头晃脑地读着《诗经》、《春秋》、《三国志》等古籍,书声朗朗。  一天,小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道德经》,但是不知怎么回事,我都猜不透那里面的意思。有时,我似乎理解了一丁点儿,可是一合上书,脑袋中又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