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科研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hua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地位
   本节课是在研究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学生在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该定理进行推理论证。它是进一步研究三角形及其它图形的重要基础,此外,在它的证明中引入了辅助线,而辅助线又是解决几何问题的一种重要工具,因此本节是本章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是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虽然学生在小学已经知道这一结论,但没有从理论的角度进行推理论证,因此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及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
   另外,由于学生还没有正式学习几何证明,而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的证明难度又较大,因此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关键: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感性认识,将实物图形抽象转化为几何图形得出所需辅助线。
   二.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会用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角的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并初步学会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体会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拼图试验、合作交流、推理论证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操作、交流、探究、表述、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会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与严谨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见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但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在小学已通过量、拼、折等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只是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它,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简单说理的能力,同时已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角的定义,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好了准备。
   四、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活动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因此,我采用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猜想论证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我将教给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
   1、关注学生探索结论、分析思路和方法的过程。
   2、关注学生说理的能力和水平。
   3、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
   六.教学活动程序:(设计为四个环节:)
   1、纠错 、巩固
   2、探索 、交流
   3、应用、 提高
   4、反思 、总结
   一、学生纠错,复习巩固:
   找出下面一道题目证明过程中的错误。
   已知:如图,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AB∥CD,MG平分∠AMN,NH平分∠MND.
   求证:MG∥NH
   证明:∵AB∥CD
   ∴∠1=∠2
   ∴MG∥NH
   提问:这个证明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在纠错中,引导学生回忆证明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命题证明过程的纠错,起到复习巩固知识的作用,明晰了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及注意点;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探索交流:
   问题1: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如何证明这个命题呢?
   一般步骤是什么?
   【设计意图】:文字命题的证明是初中几何教学中的难点,通过问题1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证明的一般步骤。
   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问题2、小学里我们已经通过“测量法”“剪纸法”等实验的方法,得到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正确,必须进行数学证明,那么如何证明呢?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 问题2及追问导入本节课研究的课题,学生进一步明确了证明的必要性,渗透了研究几何图形的一般套路(观察—猜想—验证),帮助学生积累研究问题的基本经验。
   1、演示:用课件演示“剪纸法”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形成平角的过程。
   提问:同学们能否从刚才的演示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个结论。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各小组交流讨论,看哪个组想的方法多。
   2、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演示,给学生以直观体验,能够激起学生的求知热情,开阔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促进学生主动思维。同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通过生生互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由于方法较多,故学生讨论中又可以互相借鉴,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3、小组汇报,教师板演,进一步规范证明的格式。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适时追问:你解决问题时作辅助线的目的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4、提问:这些方法是把三个角聚在了三角形的哪个位置?还可聚在哪个位置呢?如何证明请同学们课后继续研讨。
   【设计意图】:通过追问,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理解辅助线的作用,对证明方法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正因为学生的激情被点燃,所以学生的思维不断闪光,因此会出现很多证明方法,“一题多解”得到了深化。
   5、教师总结:(1)、通过证明,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是一个真命题,所以我们把这个真命题称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2)、通过上面的研究发现,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凑在三角形的边上、三角形的内部或三角形的外部,从而形成平角,来证明内角和定理;也可把三角形凑成一组平行线的同旁内角,形成互补关系。在这期间我们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辅助线。那么辅助线是怎么画的、它有什么作用呢?(1)辅助线是为了证明需要在原图上添画的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2)它的作用是把分散的条件集中,把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3)添加辅助线,可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找到联系已知与未知的桥梁,把问题转化,但辅助线的添法没有一定的规律,要根据需要而定,平时做题时要注意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添辅助线方法,实质是相同的——就是把一个我们不会解的新问题转化为我们会解的问题,于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转化思想
   6、小试身手:
   (1)、如图,在△ABC中,∠ACD是它的一个外角,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A=35° ∠B=40° ∠A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75° ∠A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131°
  ∠A=37°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D=125°
  
   (2)、你有什么发现?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设计意图】:通过以上练习,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时巩固,同时通过表格的填写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发现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间的数量关系,为证明该定理作铺垫。还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7、问题1:你会证明这个结论吗?(先请学生板演,再让学生评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板演,及时反馈,可充分暴露学生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学生点评,让学生当“小老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进一步规范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问题2:你还有其他证明方法吗?(教师出示图形,学生课后完成证明过程。)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到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有不同的证明方法,通过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
   8、总结:像这样,由一个定理直接推出的正确结论,叫做这个定理的推论。它和定理一样,可以作为进一步证明的依据。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就叫做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几何表述:
   △ ABC中,∠A+∠B+∠C=180°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推论的几何表述:
   ∠ACD是△ABC的一个外角,∠ACD= ∠A+∠B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总结,使学生了解定理和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定理运用时的符号语言进行规范。同时将“图形”进行适当变化,在图形的变化中促使学生认识定理的本质。
   三:应用、提高
   9、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发现了很多的证明方法,并且在相互学习、互相合作中加深了理解,得到了提升,那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哪些应用呢?
   例、已知:如图,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C+∠D
   ①、 请同学独立思考、分析。
   ②、 追问: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
   ③、 (小结:这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简单应用,同时这也是一个基本图形:当两个三角形的一组角互为对顶角时,剩余的两个角的和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答,培养学生独立结题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追问。促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深化。
   练一练:
   1、抢答:(1)、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一定小于180°吗?一定小于90°吗?
   (2)、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最多有几个钝角?最多有几个锐角?
   (3)、一个三角形中最大角不会小于60°吗?最小角不会大于多少度?
   (4)、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之和是多少度?
   (5)、一个三角形不在同一个顶点的三个外角中,最多有几个钝角?至少有几个钝角?
   【设计意图】:通过抢答这种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学生抢答的过程中适时追问、总结,如问题(3)你是怎么想到的?渗透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的方法(举反例),为下节课作铺垫。如通过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出化归思想,即将外角的问题转化为内角的问题来解决。
   2、已知: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E是BC延长线上一点,∠EAC=∠B.
   求证:∠ADE=∠DAE
   (1) 让学生独立思考。
   (2)教师引导,出示问题:你会将要证的相等的两个角
   与已知条件中相等的角联系起来吗?
   (3)学生板演。
   (4)追问:比较这道题目的解题思路与例题的解题思路有什么异同点。
   【设计意图】: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通过追问帮助学生总结几何证明的一般策略:将未知与已知联系起来思考,积累解题经验;若学生感到困难,教师通过问题:“你会将要证的相等的两个角
   与已知条件中相等的角联系起来吗?”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将该题的解题思路与例题相比较,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比较策略。
   3、延伸与拓展:
   求∠A+∠B+∠C+∠D+∠E的和
   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题,体现分层,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总结收获 畅谈体会
   反思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取得了哪些成果,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推论的证明和应用,并且在研究证明的过程中掌握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而且还提高了一题多解的能力。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引导学生梳理本节课在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收获,形成知识网络,提升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性认识。在总结的同时让学生体验收获知识的快乐,培养敢于展示自我,敢说、敢问、自信的学习品质。
   五、课后作业:补充习题97页——98页。
  
其他文献
【摘要】物理考试中一般有五类题:选择题类,填空题类,作图题类,实验探究题类,计算题类。不管做哪类题,首先要有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点要有相当的熟悉度。  【关键词】中学物理;题型;解决方法  【Abstract】Generally there are five classes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multiple choice, fills up the topic, d
期刊
物理教学是一门基础教育,它使受教育者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学生怕学物理的状况,已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怎样面对这一现实,如何迎接这一挑战?"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才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一个好的例子,一个好的实验,一个发人深省的提问,或者是一句恰当的鼓励话都能引起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愉快地学习。在此我想谈一谈,我在提高学生学
期刊
【摘要】为改变文言文教学模式老化,教学费力,效果差的现状,作者结合实际,针对文言文教与学的特点,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指导学生精彩阅读、夯实学生知识积累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加强引导,以促进中学文言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  【Abstract】For aging change the writings in classical styl
期刊
函数作为高中数学的主线,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的始终。函数的定义域是构成函数的两大要素之一,函数的定义域(或变量的允许值范围)似乎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在解决问题中不加以注意,常常会使人误入歧途。在解函数题中强调定义域对解题结论的作用与影响,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是十分有益的。  一、函数关系式与定义域  函数关系式包括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所以在求函数的关系式时必须要考虑所求函数关系式的定义域,否则所求函
期刊
【摘要】农田灌溉渠道的渠床土质为沙土、黄土、砂砾石层时,渗漏相当严重,渗漏损失水量一般为30-50%,个别的高达60-70%。水资源的大量损失,不仅降低了农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影响农作物适时适量受水和灌溉面积的扩大,而且使地下水位持续上升,局部地区土壤发生沼泽化、盐渍化。同时还加大了工程管理维修费用,甚至危害工程安全。所以,渠道防渗是提高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以及改良土壤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渠道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初中时英语成绩优异的同学,在高中起始阶段往往对英语学习茫然、不适应,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反感。由于丧失学习热情,他们的成绩往往一落千丈。  而造成这一现状,笔者认为有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一、怀旧情节严重,入门学习不适。  高一新生大多有怀旧和恋师情结,他们初中英语老师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和教学风格,已在他们心里留下非常深刻的印
期刊
【摘要】近年来,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途径之一的学校体育教育获得了迅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体育教学成了学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特别是进入中学以后,学生身心发展都处于人生发展的顶峰时期,同时,也是学生心理出现各种问题的高峰时期,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往往会困扰着他们,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各种问题。体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实
期刊
课堂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两大板块,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虽然它们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不同,但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从阅读中可以学习作文的方法,通过作文又能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工作这几年来,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植根于课本,大胆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凭借教材,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  初上讲台,讲评作文时我常向学生介
期刊
作为一个从事还不到两年的幼教工作者,谈不长有多少经验,我觉得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应该根据本园的具体设施,本地的有利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我园搬迁至今才三、四年的时间,虽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教育经费还是很紧张,设施条件还不能达标,玩教具还比较匮乏等。因入学的孩子比较多,教师的保教任务很重,有些忽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从这些问题,我忽然觉得开发利用本地资源能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根
期刊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课题。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乃至学生各种素质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探讨学生素质在语文学科教学的"导、学"机制的渗透是很有必要的。  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因为它包括了语言文字知识(如语音、文字、语法、修辞、逻辑等)和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实践活动,并创造语文实践活动成果(如思维、写作、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