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的免疫调节机制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前景和意义

来源 :中华中医药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d04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明确针灸的免疫调节机制在中医经络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文章从神经-内分泌-免疫(NEI)网络与经络的关系、针灸的抗炎效应及免疫系统在NEI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针灸的免疫学机制研究在探讨经络实质、攻克生理学未知领域及防治重大疾病等方面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基于政策工具和发展要素构建二维分析框架,并结合实际对我国托幼服务政策文本进行整理、编码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托幼服务政策数量发展呈现阶段性特点;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但存在一定结构失衡情况,权威工具、象征和劝诫工具使用最多;领导与投资、家庭与社区以及加强服务提供发展要素受到最多关注;不同发展要素维度的政策工具使用差异性大。建议依据托幼行业需求,采用适宜的政策工具类型,坚持数据利用与创新、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测发展要素,提升政策工具与发展要素的契合度。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以典型的石漠化区域——广西为例,开展西南喀斯特地区耕地生态安全评价,在分析广西概况及耕地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2003—2017年广西耕地人均生态足迹、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耕地生态盈余、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和耕地生态可持续指数,分析广西耕地生态系统安全状态。2003—2017年广西耕地人均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平稳,耕地人均生态足迹均大于生态承载力,且呈波动上升趋势,15年间增加了17.03%,导致耕地生态赤字程度不断加剧。耕地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