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级AO工艺处理酿造废水效能及微生物群落分析

来源 :工业水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wa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分段进水多级AO工艺处理模拟酿造废水,通过水质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0、30%、70%、100%四种原水比例进水模式下的水质处理效果和多级AO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当进水COD、TP、NH4+-N分别为635、33.22、63.75 mg/L时,随着进水原水比例的增加,受原水水质冲击反应器各出水指标去除效果均有所降低.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门水平下四种进水模式的微生物组成大致相同,其中Proteobacteria、Patescibacteria和Actinobacteriota是该工艺的优势菌门;而Acidobacteriota是原水进水比例为0时独有的优势菌门.优势菌属为Candidatus-competibacte、Propionicicella、Terrimonas和Hyphomicrobium,大多是与硝化和反硝化过程有关的菌属,四种进水模式下,不同微生物菌群种类类似,但丰度差异较大.
其他文献
通过ZnCl2和FeCl3的同步活化磁化法,制备出了既有磁分离能力又有较强吸附能力的磁性多孔炭材料.结果表明:ZnCl2和FeCl3起到了较好的活化作用,随着活化剂用量的增加,孔隙率和比表面积迅速增大,孔填充效果增强.磁性多孔炭比表面积最高为2302 m2/g,孔容最高为1.176 cm3/g,同时在表面络合和π-π键相互作用下,吸附性能也明显提高.磁性多孔炭对孔雀石绿有着较好的吸附效果,最大吸附量为1004.3 mg/g.饱和磁化强度为7.99 emu/g,磁性质足以使其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和溶液分离.
以AlCl3、Al13为絮凝剂,研究了微絮凝对超滤膜处理城市污水过程的影响.主要考察了投加量对絮凝效率的影响,分析了Zeta电位、膜阻力分布、分形维数等特征,探讨了微絮凝对超滤膜通量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微絮凝能强化超滤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Al13絮凝剂比AlCl3的电中和能力更强;滤饼层阻力在膜阻力中占主导地位,经Al13絮凝后滤饼层阻力和膜孔阻塞阻力均有所下降;在相同条件下,Al13絮凝剂生成的絮体更加紧实,有利于阻止污染物进入膜孔,从而延缓膜通量下降.
为了考察城市污水不同碳氮比(C/N)下微氧生物脱氮的效果,采用外曝气耦合回流供氧微氧污泥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结果显示,NH4+-N质量浓度为60 mg/L,C/N≥5时,出水NH4+-N、TN分别低于6、9 mg/L;随着C/N的升高,污泥胞外聚合物的蛋白和多糖含量、颗粒污泥粒径均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C/N=5时达到最优的沉降性能和颗粒化程度,形状规格圆整,结构密实.菌群结构分析表明,在低C/N时自养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作用显著,随着C/N的升高,厌氧氨氧化菌逐渐被淘汰,脱氮中起到主要作用的是异养
垃圾转运压缩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压滤液,其中所含有的高浓度有机物、含氮污染物等会对水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威胁.采用电凝聚臭氧气浮预处理-MBR-电凝聚臭氧气浮深度处理组合工艺,构建1.5 m3/d垃圾压滤液净化中试试验系统,对徐州某垃圾中转站压滤液净化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稳定运行90 d发现:该系统预处理COD、TN、NH3-N、TP去除率分别为37%、9%、18%、35%;A/O-MBR+电凝聚臭氧气浮深度处理工艺对应污染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5%、94%、92%、91%以上,中试系统出水稳定达标.从人工维护费、药剂
以偏二甲肼(UDMH)推进剂废水为例探究臭氧微纳气泡对肼类废水的处理工艺,在混合效果方面,通过比较臭氧微纳气泡方式和传统曝气方式,表明前者的混合效果显著提升,其中气含率由0.18%提升到1.45%,臭氧传质系数提升2.1倍,说明微纳气泡明显提升臭氧传质效率.利用单纯臭氧微纳气泡和臭氧大气泡对偏二甲肼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臭氧微纳气泡技术处理后的偏二甲肼降解率、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分别比臭氧大气泡提升17.7%、14.6%和31.0%.但由于臭氧氧化的局限性,单纯依靠臭氧无法实现偏二甲肼废水的高效处理,
以内蒙古某煤化工企业反渗浓水为对象进行电渗析(ED)浓缩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ED能对反渗透浓水溶解性总固体(TDS)实现高倍浓缩,浓缩倍数一般为7~8.而对有机物浓缩倍数不高,一般为TDS浓缩倍数的一半,同时也不浓缩硅,因此ED装置具有较强的抗污能力.研究发现,离子种类不同,对应的ED膜通量不同,Na+的离子通量最高,主要集中在6.0~7.2 mol/(m2·h),SO42-的离子通量最低,主要集中在1.0~1.3 mol/(m2·h);Cl-的离子通量为5.0 mol/(m2·h)左右,是SO42-
采用盐酸法制磷酸,每生产1 t磷酸约产生7~8 t氟质量浓度约4000 mg/L的酸性氯化钙废水.采用Ca(OH)2与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PAM)对该废水进行了除氟处理.结果表明,加入5.68%Ca(OH)2、25℃下反应1 h,废水中氟质量浓度降低至37.1 mg/L.Ca(OH)2沉淀除氟后的废水加入1.5 g/L PAC+5 mL/L 1%阴离子型PAM,40℃下反应15 min后废水中氟质量浓度为9.06 mg/L.对于酸性高浓度氯化钙废水,该除氟方法具有氢氧化钙用量少、不引入新的杂
硅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废水的水质受产品及其生产工艺的影响很大.江苏省某经济开发区光伏产业园废水处理工程的处理对象主要为黑硅生产工艺废水.废水具有氟离子浓度高、有机物浓度偏低、不含二乙二醇丁醚、TN含量较高且以NO3-为主等特点.工程设计规模为2545 m3/d,设计出水水质标准为优于《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表2间接排放标准限值20%.工程主体采用“两级化学除氟+化学除钙+两段生化脱氮+气浮+臭氧氧化”工艺.系统自2018年5月投运以来,系统处理效果良好,产水水质可稳定达到设计标
利用高效纤维束滤池对市政污水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的中试研究,通过直接过滤、投加聚合氯化铝+过滤以及投加聚合氯化铝和乙酸钠+过滤试验,对三种模式污染物去除率、滤后出水水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投加聚合氯化铝和乙酸钠时,高效纤维束滤池处理污水效果显著,总氮、总磷、悬浮固体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2%、40.2%、55.5%,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2.3、0.38、7 mg/L,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以某铅冶炼企业实际产生的工业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其中Zn2+、Cd2+、Al3+、Fe3+、Fe2+的质量浓度分别约为17.5、3.1、12、0.026、0.5 g/L,采用降温结晶-化学沉淀-溶液萃取法的联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上述工艺处理后,废水中锌、镉、铝、铁的去除率分别为99.81%、98.48%、99.52%、99.89%,同时以硫酸锌、氢氧化镉、铵明矾、聚合硫酸铝铁(PAFS)的形式回收了这些金属,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处理后的废水主要成分为硫酸铵,金属离子浓度符合回用标准,可处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