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探讨

来源 :中国科技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退休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制度和福利程度的重要指标,是人口管理政策和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法定退休年龄则是评价退休制度优劣的重要变量,其地位不言而喻,它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总能触动社会公众最敏感的神经。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提高退休年龄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03-02
  0 引言
  明天,谁为我们养老?未来,谁来养活中国老人?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道难题。为此,我们必须寻求解决之道。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胡晓义透露,渐进式提高退休方案有望于年底推出。
  一石激起千层浪。
  1 提高退休年龄的必要性
  1.1 人口结构发生巨变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人口综述大幅增加。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仅有60193.8万人;到2010年第五次普查时,人口已达137053.7万人。其次,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达峰值,开始出现衰减趋势。统计称,2010年我国人口红利达到巅峰,抚养比历史最低为34.2%;此后人口红利逐年衰减、抚养比增加,2050年抚养比将达62%,年轻人抚养负担和经济压力史无前例。最后,高龄老人人数不断增加。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医疗水平的进步,我国居民人均寿命普遍提高,高龄老人也越来越多。数据表明,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增加了480多万人。照此发展,预计2050年我国高龄老人将占所有老年人口的29%,而百岁老人的数量将翻15倍。
  1.2 老龄化程度加剧
  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老龄化。[1]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公报》称,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有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同2000年相比,增加了3072.2万人,上升了1.91个百分点。[2]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的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596万,年均增长速度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17.1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口620万人,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4亿。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重度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至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3]
  1.3 养老金入不敷出
  养老金也称退休金,是一种国家在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满足退休条件,离开工作岗位后,以货币形式按月或一次性支付的福利,用于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4]
  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始于20世纪50年代,截至2014年11月底,养老保险参保对象合计达8.37亿人。无疑,养老保险已成为我国各保险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项目。现在,每年大约有2.26亿人领取养老金维持晚年生活。那么,大笔养老金从哪筹?养老基金来自我国实行的部分积累制的筹资模式。部分积累制就是将当代人缴纳的养老费一部分由社会统筹即通过代际转移来支付已退休一代人当期的养老金,另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留作未来个人养老金发放,其实质是代际间的“纵向转移”和代内间“横向分配”相结合的产物。
  实行“部分积累制”筹资模式一方面能够减轻和缓解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财政压力和社会负担,另一方面能够兼顾社会公平,强化国家参与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无形的手”的功能,是目前中国养老基金最适合的筹资选择。即便如此,我国养老基金仍存在很大缺口:据中国社科院社保研究中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称,仅2012年中国就有14个省份养老基金收支出现缺口,总规模达767亿元。另外,报告预言未来25年,养老基金缺口将达1.8万亿元。因此,全民养老的压力仍客观存在,解决养老基金不足的问题刻不容缓。[5]
  触目惊心的数字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2 中国及世界各主要国家退休年龄比较
  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50年代初规定的:男性职工为60周岁,女性职工为50周岁,女干部为55周岁。这一规定自订立之日起一直沿用至今,历经60余年。[6]
  世界上228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66个国家和地区规定了法定退休年龄,103个国家实行了男女同龄退休。其中,有65个国家规定男性法定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上,38个国家规定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在60岁以上。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是丹麦、冰岛和挪威,为67周岁。
  纵观世界各主要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表1)。我们发现,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国家,退休年龄就越高;反之,则低;发展中国家退休年龄普遍低于发达国家。但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出台了或正在计划出台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提議在现在的年龄基础上延迟2-5年退休,同时力争实现男女就业平等、同龄退休。换言之,提高退休年龄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国际化趋势。作为世界大国,发展中国家的标杆,中国也拟出台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
  3 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
  影响退休年龄的因素主要有人均预期寿命、养老金储备量、劳动人口比重、就业状况等。一般情况下,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养老金储备不足、劳动人口比下降、劳动力市场供不应求,就应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反之,则降低。   例如,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医疗水平低下,人均寿命仅为40周岁;劳动人口数量多,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小,社会抚养率低;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社会就业压力大。因此,低退休年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十分合适且合理的。但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均寿命提高至76周岁;养老保险基金出现严重缺口、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人口红利开始衰减,劳动人口比重减少、社会抚养率提高;劳动力供不应求。换言之,过去的退休年龄规定已不适用现在的环境,我国已经具备了提高退休年龄的现实条件,提高退休年龄迫在眉睫。
  4 提高退休年龄的若干建议
  提高退休年龄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不能一蹴而就,要考虑多方面因素,采取“小步迈进、逐步调整”的方法。
  4.1 提高女性退休年龄
  在我国,女性劳动力约占总劳动人口的四成,延长女性劳动年龄对劳动力市场至关重要。但由于历史因素、家庭因素、传统观念和出于对女性的特殊保护,一直以来,女性劳动者都较早地退出了工作岗位。
  在现行退休政策中,我国女性职工退休年龄偏低,明显低于国外多数国家,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4年在日内瓦发布的《2013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国女性平均寿命为77岁,男性为74岁。也就是说,中国女性完全具备与男性实行同龄退休的条件。
  提高女性退休年龄,不仅符合新时代女性的价值取向,而且对解决中国当前养老支付危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所以,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应先从女性劳动力入手。
  4.2 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有利于减小养老基金的收支亏空,对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政策调整。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将逐步延长缴费年限,相应缩短领取时间,渐进式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比如说,每年只延长几个月的退休时间,经过若干年达到理想退休年龄。同时尽量减轻对公众利益的损害,减少实施阻力。
  建议渐进式提高退休年龄可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从2015年到2020年,逐步改革退休制度,将女性退休年龄统一为55岁。在此期间(2015年—2020年),女职工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在50-55岁之间任何一年退休,但在2020年之后,55岁则成为法定退休年龄。
  2.从2021年开始,先提高女性劳动力的退休年龄。比如每两年延迟一岁,至2030年,女性的退休年龄将达到60周岁,与男性实行同龄退休。2031年起,男女退休年龄同时提高,每两年延迟一岁,至2040年,男女退休年龄均达到65周岁,具体调整步骤如表2。
  提高退休年龄不仅符合我国国情,而且可以暂时摆脱人口老龄化程度过快和养老基金缺口过大导致的财政压力,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皮撤(B.Pichat).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D].1957
  [2] 张丽.提高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 苗红军.中国城镇职工提高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
  [4] 柳清瑞,金刚.人口红利转变、老龄化与提高退休年龄[J].人口与发展,2011,04:39-47+63.
  [5] 肖明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老金賬户研究[D].湖南大学,2012.
  [6] 李光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提高我国退休年龄的利弊及可行性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黄晓林,女,1991年3月20日生,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力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对电力市场营销提出了更高更大的要求,电力营销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经营运作的核心部分。在市场需求方面,工业用电的需求猛增以及居民对用电质量的高要求赋予了电力营销新的内涵和意义,如何在电力供应缺口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积极鼓励企业错峰用电,减少对居民用电的影响,成为电力企业营销工作的首项工作。  [关键词]电力企业;电力市场营销;探讨  中图分类号:F407·610·5 文
期刊
[摘 要]如何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其工作方式和方法。本文认真总结公司建矿以来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实践,对公司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为煤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精神文明建设;煤矿企业精神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T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18-01  如何在新的形势和历史条件下加强
期刊
[摘 要]技工院校的德育教育是一个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开始,到最后形成道德习惯为终点的教育过程,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因而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德育教育应注重的问题,努力使德育工作与时俱进。本文阐述了开展技工院校德育工作要注重的几个问题,并说明了加强和改进德育教育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多样性 德育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我国煤矿企业在机电技术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带来了一些阻碍,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为同行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技术;问题  中图分类号:T47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20-01  近年来煤矿生产对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提出了越来越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学校铁道车辆专业为研究对象,学校教学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该模式对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互利共赢为驱动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该模式更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铁道车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
期刊
[摘 要]公共娱乐场所的消防防火工作要从意识、管理、培训等多方面入手,消除潜在火灾隐患,保障场所内部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分析了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防火问题及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场所内消防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共娱乐场所;消防防火;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X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12-01  公共娱乐场所是消防工作的重点监控区域,这类场所一旦
期刊
[摘 要]本文立足曹县青堌集镇现状,分析了芦笋发展优势,探讨了芦笋产业发展的思路,对于了解、宣传曹县青堌集芦笋产业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青堌集镇;芦笋产业;思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26-01  曹县青堌集镇位于山东、河南两省交界处,是我国优质芦笋主产地和加工出口基地。目前,曹县芦笋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年产优质芦笋18
期刊
[摘 要]本文就加强电力企业队伍素质提升的工作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注重从工作中提炼电力管理创新成果,抓提升,重培训,培养高效能复合型电力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队伍道德素质,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提升队伍职业素质,抓绩效,强考评,实现电力工作的提速增效能力,深化依法从严治企,提升队伍法治素质等加强供电企业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加强;供电企业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F4
期刊
[摘 要]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帮扶工作,进一步更新帮扶理念,拓展帮扶职能,完善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推动帮扶工作创新发展,使帮扶工作不断向经常化、制度化发展。  [关键词]创新;和谐  中图分类号:F4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33-01  工会对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已成为工会工作中的品牌工程,成为维护困难职工和群众利益的重要载体,成为企业和现有社
期刊
[摘 要]本文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工程量清单计价与传统的定额计价的差别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 定额计价 差别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3-0329-01  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建筑市场运行的核心环节。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工程造价采用的是定额计价方法,即根据预算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和计量单位,逐项计算拟建工程设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