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陷巴士底

来源 :世界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fang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与英国相隔一条英吉利海峡,它北部的加来距英国的多佛尔海路只有34公里,这使它们间友好往来和相互袭击都甚为便利。以维护阿基坦的宗主权为起因的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军队1338年、1346年、1347年、1355年、1359年、1369年,曾多次登陆或占领法国的加来、波尔多等地,大败法军。为防止英国的侵袭,保护首都巴黎,1364年即位的法国国王、贤人查理五世于1370年下令在巴黎的东侧建造了这座城堡。
  巴士底堡共有楼塔八座,均高达100英尺,塔楼之间有围墙相连,墙外有宽达80多英尺的护楼壕相隔,并有地下室,是一个既能隐蔽、又有利攻守的好处所。不过在以后的几次战争中,巴士底堡似乎都没有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到了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时代,得到国王的应允,财政大臣马克西米利安·德·贝蒂恩·絮利公爵将它改建为国家储备金库,以备突发之时的需要。后来,当阿尔芒-让·迪普莱西·德·黎塞留任国务秘书和御前会议主席时,他就将它用作国家监狱。从那时以来,巴士底狱关押或拘禁过政治、刑事甚至民事等方面的各类人犯。
  在身陷巴士底狱的刑犯中,人们首先会想到历史上那个身份不明的“铁面人”。
  另一个身陷巴士底的著名人物是罗贝尔-弗朗索瓦·达米安。   罗贝尔-弗朗索瓦·达米安出生于工人家庭,本来是一个无名之辈。他从小脾气暴躁,不守规矩,仅为当地的人所知,以著名的十字军骑士罗贝尔二世的名字给他取了“魔鬼罗贝尔”的外号。后来,他在巴黎以从仆为生,换过数十个主人,也不过只有这几户人家认识他。可是因为他刺杀国王,却成了全巴黎、甚至全法国的名人。
  达米安身材高大,鹰钩鼻子、浓密的棕黄头发,长长的脸呈深红色。据说这是血液过多的表征,是这过多的血液,即古希腊以来人们普遍相信的“体液”(humour)理论所谓的“多血质”气质,使他容易冲动得无法控制他自己。行刺的前夕,达米安住进一家旅店时,曾要求放血,减少血液,缓解冲动的脾气,但被店主劝阻,拒绝为他请外科医师。事后这店主曾惋惜地说,如果放了血,他也许就不会犯这罪了。
  那是1757年的1月5日,达米安暗藏一把匕首潜入凡尔赛宫,在路易十五从小寝宫的楼梯下来,刚要登上四轮马车外出时,左手抓住他的肩头,往他脸上刺了一刀。他确实刺中了,只可惜国王的伤非常轻微,毫无生命危险,稍作医敷和休息,第二天即可处理国事。凶手当然立即被抓起来,关进了巴士底狱。
  在受审中,达米安先是说自己这样做是出于宗教的原因,后来甚至以义士的口气,声称巴黎和外省的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使他十分震惊;看到他们为了生计变卖了所有东西,更感到特别难过,因此“想为国效力,才下决心刺这一刀”……
  对达米安的处罚极为严厉:他被判处五马分尸刑。在处死前四个小时里,刑吏先是把他的右手按在火里慢慢烧烤,后又野蛮地用烧红的钳子来夹他身上的肉,并往他洞开的伤口灌进滚烫的沸油、熔化的蜡、铅和开水。据说刚烙下去时,达米安惨叫了一声,以后似乎就再也不觉得痛了。但这无休止的煎熬使达米安的头发全都变白。达米安死后,他的父亲、妻子、儿女均被放逐国外,他的兄弟姐妹奉命更改姓名。医生说这囚犯是痛觉缺失者和冲动性精神病患者,社会学家相信他是一个政治狂热分子。
  在巴士底狱囚犯的案件中,最具轰动效应的要算是载入法国历史的“钻石项链事件”了。
  这个案件的中心人物拉莫特伯爵夫人原是一破落贵族和他的使女生的女儿。父亲死后,母亲做了妓女,这女孩儿于是流落乞讨。一次,一位侯爵夫人在路上见到她,为她的命运所感动,就开始照管和培养她。后来,未来的拉莫特伯爵夫人与一位小贵族出身的宪兵队军官结了婚,还纠缠侯爵夫人,被带入路易斯-勒内-爱德华·罗昂的府邸,引荐给这位有名望的枢机主教。
  她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虽然通过枢机主教,使她丈夫升为上尉,并有一笔年金,她仍不满足。一次,她偶然得知,罗昂有想当法国首相的野心,但觉得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不知怎么的,总好像对他有一种无名的厌恶,担心她是他仕途上的重大障碍。于是拉莫特夫人感到机会来了。她利用枢机主教的这个弱点,开始在他的面前,仿佛漫不经心地提起王后是她的“好友”,而且对她又如何的信赖。罗昂主教因为心情过于热切,对伯爵夫人根本毫无戒备,使这个女骗子得到信任,从而不止一次地获得酬金,作为替他调节他和王后之间关系的报答。
  1784年,拉莫特伯爵夫人在她举办的一次宴会上,听一位客人跟她说,定居在巴黎的两位珠宝商,德国萨克森州的犹太人夏尔·奥古斯特·博埃梅和他的合伙人、莱比锡的犹太人保罗·巴桑热倾其所有,打造了一条极其名贵的钻石项链,原来准备卖给路易十五的情妇杜芭丽夫人,但由于这位国王突然死于天花,致使未能成交;后来又想出售给西班牙宫廷,因价格太高也没有卖成。现在,这两位商人为资金搁置而着急异常。既然谁都知道安托瓦内特王后历来喜爱这类首饰,而且从不计较价格,那么,作为王后的亲密朋友,她拉莫特伯爵夫人为什么不劝她将这件精美的工艺品购置下来……拉莫特伯爵夫人当即表示愿意尽力帮忙。于是,珠宝商于12月29日便将项链送至她府上请她过目。
  计谋多端的拉莫特伯爵夫人找到了罗昂枢机主教,说服了他,使他真切地相信,王后在背着国王购买这件贵重的首饰时,看中了他,把他作为谨慎可靠的中间人,是对他的信任。于是,罗昂深感这是讨好王后的好机会,并在第二年的1月29日亲笔签下协议书,以总价160万里弗尔、两年内分四期付清的条件,购买这件首饰。
  2月1日,珠宝商给枢机主教送来了项链,当天下午,主教大人立即亲自把它交给拉莫特伯爵夫人,说是让她转交给王后。可是,没有几天,一位希伯来珠宝商来到巴黎警察总署,提出一个人的名字,指控他以极低廉的价格出卖极名贵的钻石,令人怀疑这钻石定是赃物。涉嫌者被传唤来后,承认了此事,但说那是国王的亲戚拉莫特伯爵夫人委托他转卖的。
  这可不是一件小事,不仅罗昂主教是案件的主角,事情还涉及王后安托瓦内特。可事实上,无论是主教大人或是王后,都与此案无关,不说别的,连以前拉莫特伯爵夫人安排什么主教与“王后”暮色苍茫中在凡尔赛王家公园的见面,和王后表示同意购置项链的批字,全都是把戏。在那次短暂会晤中,主教所见到的实际上是一名冒充王后的妓女;而所谓王后的信件也是伪造的。王后感到自己的清白受到了诽谤,无比气愤,相信一定是枢机主教搞的鬼,一怒之下,她要求公开审判,于是路易十六下令将罗昂主教关进了巴士底狱。
  安托瓦内特虽然在这一案件上确属无辜,但由于她历来因轻浮而闻名全国,人们一直认为国家财政赤字就是由于她的挥霍无度而造成的。现在大家也都相信,只有她才会做出这种事来。在巴黎高等法院于1786年5月特为此案而开庭的审判中,将真正的罪犯拉莫特伯爵夫人判处鞭笞、打烙印和终身监禁。罗昂虽经宣告无罪,仍被剥夺所有职务,流放到法国中部奥弗涅的一家隐修院。但人们普遍怀疑,这个被判刑的女囚徒不过是个替罪羊。这个事件加深了人们认为政府专制的印象,并被认为是导致政权解体的因素之一;拿破仑甚至把它看成是激起民众愤怒的法国大革命的起因。
其他文献
近年来,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1-4],并已成为血液筛查实验室的重要试验手段,但因其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实验室也容易导致污染,笔者结合工作中实验室污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