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段与李侠相似的经历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1989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地下工作者用的都是化名,但我文中有些人物用了真名,目的是不忘苦难的过去。再说,中国的大地上已经过惊天动地的变化。昔日我所居住的上海闸北区贫民窟已经不见,代之而起是高楼大厦,一切已物是人非,但每当我看了《永不消逝的电波》,总会被主人公李侠(已故著名电影艺术家孙道临饰),的英勇行为感动不已,因为我有一段与李侠相似的经历!
  解放前,在那腥风血雨十里洋场的上海,敌特横行,老百姓总是小心翼翼过日子,我那时年幼尚不懂事,尤其是父亲暴病身亡(他是教师)离世时仅36岁,母亲养不活我兄妹二人,便悄悄离家出走了,临行前留下一张纸条给胞妹,要求好好照顾两个孩子……话说得很辛酸,她这样做实是无奈之举。我兄妹成了孤儿。
  我家原本住在凤阳路,也算是个繁华区,自从家庭变故后,姨看我兄妹二人可怜,就收留了我俩,于是搬到闸北棚户区,大家住在一起。姨家生活很是艰难,靠给人洗衣缝补、做鞋、织毛衣维持生活,哥哥早已失学去了一家饭店当学徒,无工钱白吃饭,没钱孝敬姨。直到解放后他只身去了深圳,凭着聪明才智创办了一个科技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有了发展,生活稳定。他是男孩子,肩膀上担子重,要养家糊口,他的决定我与姨深表理解(这是后话),对姨的大恩大德永铭心间,逢年过节都寄钱去,嘘寒问暖,表现了一个游子远走他乡的心意。
  姨为了养活我兄妹二人,一生并未结婚,她牺牲了青春和幸福,让我们感动,在艰苦环境中成长,我逐渐懂事,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能帮衬做些家务。姨在我心目中是个伟大的女性,对她的话言听计从,在贫民窟中居住的居民,大家生活都不富裕,能吃饱穿暖已很不错了。都很团结,一家有难大家帮,我生活在这里,养成了艰苦朴素的习惯。特别是我到了上学的年龄,姨打发我早早入学,上的是同仁堂小学,由于是慈善机关办的,免收学费,我的同学均来自天南海北,所以我学会了他们的语言,至于在学习上总是班级第一名,姨看了我的成绩单,会心地笑了。
  我兄妹二人从不让姨生气,从不提奢求。姨很疼爱我们,常说:“没爹没妈的孩子,叫人心疼。”只要吃到好的,她自己不吃,却省给我们吃!谎说:“已吃过”。残缺的家庭就这样对付着生活。
  一天,闸北棚户区来了个“大胡子”,自称姓鲁,山东人,人高马大,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自称是来租房的,这里租金便宜,闹中取静,离单位也不远,他没有家眷,年轻尚未谈恋爱。大家管他叫“老鲁”,也许长得老相,他对此称呼不置可否。
  到我们棚户区租房的人较多,都是劳动人民,收入不多,都拖儿带女有家小,像他独身一人真不多见。
  我家正好有间空房待租,他看后很满意,接着把良民证往我们手中一递,交了定金,就算妥了。不过,他说自己是在报社工作,除了每月租金三斗米钱绝不拖欠外,由于要写稿需清静,任何人万勿打扰他。
  次日他就搬来了,一辆三轮车就是他的全部家当,其中书籍占去一半,证明了他的身份,是个文化人。
  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室内,也说不清在干啥。大概真如他说的“在写稿”。我奇怪他总是神神秘秘,再说报社大多有公寓,为何不住?他说:“爱打呼噜,影响别人。”不过,他待人挺热情,尤其喜欢小孩,总抚摸着我的头讲这讲那,天南海北胡侃一通。有次姨病了,发高烧39.7度,他向菜场借了部板车送病人去医院,由于送得及时,姨才转危为安。我家中的体力活都是他一力应承。显然他已成了我家不可或缺的人物。姨总说:“鲁叔叔是个大好人,应向他学!”姨总想请他吃顿饭,表示由衷感谢。可他总是找借口推却,大家客客气气,就这样相安无事!
  有一天他因企求的口吻对我说:“小妹妹,我托你一件事,有封信需要你送去共和新路238号(谐音梁山伯)是个铁匠铺王女士手中,记住王女士戴眼镜,只要把信交到她手中就算完成任务。”
  “共和新路就在闸北区,离我家不远,每天我上学均经过。我点头应承下来”。
  鲁叔叔听了我陈述,就把“信”交给了我。
  我完成了送信任务,并要了回执。上面只有三个字:“信已收”。原来这封信什么也没写,白纸一张,是鲁叔叔试探我是否赤诚。
  我并不傻,知道鲁叔叔在搞惊天地、泣鬼神的工作,我坚信他既是大好人,那么所做的一切定是正确的。从此,我取得了他的信任,当起了他的“通讯员”。他呢,也常常向我灌输一些革命的道理。有一天,他把一封信交给我,郑重地说:“千万小心,现在‘白狗子’多,需加倍小心。你年纪小,尚不致于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把这封信藏得严严实实,终于安全地送到目的地。
  果真共和新路上的伪军多了起来,他们好像嗅到了什么,肆无忌惮地在贫民窟乱窜,但都无功而返。
  一天,鲁叔叔走出房间,我会心地对他眨了眨眼,他首次邀我进了他的房间。开门见山地说:“小妹妹,大概你已看出了什么,我同情你的遭遇,欲发展你成为我们的同志,如果你同意,可以点点头,但不过你须记住,我们的事业是件大事业,革命很快要在全国胜利。倘有不测,不能出卖组织和同志,任何消息不能走漏,你能做到吗?”
  我听了立即点了点头。从这天开始,他教我收发报技术。我心甘情愿地当起了他的助手!
  “解放后,我上了工农速成中学,考入东北工学院,毕业后,被分派到黑龙江省富拉尔基第一重型机器厂设计二科任科长,这时我已成为鲁夫人,也算志同道合吧,成就了一段佳话。这时我才知道他的真名叫卢士清,所设电台,是苏北革命根据地。”
  1974年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我与她不约而同调入二汽(东风公司)工作。谈起这段经历,真是感慨万千!
其他文献
梦想    我坐在云端  漫舞着来到梦乡  那里是世外桃源    我探手触摸  溪流们,想哼歌就哼歌  花朵们,想绽放就绽放    我想让你为我采摘  最美的  最香的  最甜的    我的贪婪  我的喜爱  我的满足不是数量  而是要最好的    相爱    两条鱼儿,在河里游泳  两条欢畅的鱼儿  在河里自由跳舞  溅起浪花无数      它们就仿佛  正在相爱的我们  吹着小南风  晒着暖洋
期刊
向来对一些婆婆妈妈的针线活儿很是不屑,认为那只是些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庸碌之事。可是近来,我却让自己沉浸在那一针一线之中,任凭时光飞逝。  一次闲逛时,偶然进入一家“十字绣”小店,小店的墙上挂着很多花、鸟、人物等各式各样的画作,有的气势恢宏、有的精细简洁,都十分传神。这些画儿不是用简单的色彩颜料画出来的,全部都是手工一针一针刺绣出来的,让人倍感新奇;店中一角的玻璃窗里挂放着许多小巧可爱的饰物,询问价格
期刊
一    武当胜景势恹弘,  太极阴阳八卦功。  原是人间仙境地,  今朝一睹识英雄。    二    武林高手喜相逢,  虎跃龙腾志趣同。  四海五洲汇荆楚,  武当圣地展雄风。    采桑子  秋颂    风是无限金秋好,  丹桂飘香,  黄菊芬芳,  大地金秋披盛装。    子年更比常年好,  双奥名扬,  宇宙鹰翔,  举国欢腾颂国强!    诗歌绘画收法集一身  ——赞莫麓云先生画展  
期刊
我们与《东风文艺》合作,在这本杂志上开办《有乐有为》专栏,目的不言而喻,为的是给我们的老同志开辟一方属于自己耕作的园地。我们的许多老同志都是(二汽)东风的开拓者,从建厂初期开始,他们就住着芦席棚提着马灯,战斗在(二汽)东风的各条战线,东风走过的路就是他们走过来的路,他们的智慧,他们的经验,毫无疑问,是东风的一笔财富。很多人都想把自己的经历情感,用回忆录诗歌散文等文艺形式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我们和《
期刊
吉日子年逢仲春,岁华巧遇八旬辰。  丹青奇妙抒灵秀,翰墨精深探韵神。  把酒开怀酬赋客,裁诗乘兴馈骚君。  皤花一片鬓霜满,难改少年旧日心。    鹧鸪天·读《田凤山书法作品选》有感    祖辈书香门第赓,先天淘染有传承。篆文苍古堪高妙,字体雄奇谓湛精。书婉转,墨华凝。端庄典雅创妍型。吉祥百字多新意,脱俗趋凡晚照明。    鹧鸪天·读《虞三唐书画印集》有感    君乃科工援鄂西,战天斗机暮云低。诚
期刊
1    一片树叶,带着凋零的叹息,轻轻地飘落,飘落在地上。  树叶触地的声音,也许有些轻微,但就是这轻微的一声,就足以使我深刻地意识到落叶背后一个季节悄然来临。  一叶知秋啊!    2    草木际天的长夏姗姗走了。  姗姗走远的夏天,将几声蝉鸣洒落初秋的枝头,消融我躁动的热情,望着夏天徐徐走远的背影,我看见秋风正拂动不远处那一汪澄澈的湖水……  泊在水边的秋,澄澈、宁静。  伫立水边,不只是
期刊
爆竹庆新祉,冷暖今宵迁。   守夜三更后,翌晨一岁添。  殷殷为民计,在在慰温寒。  伟业千秋事,治世无断间。    丁未过秦岭    萦纡万仞出深峒,前列双骊引六龙。  远古女娲石炼补,当今智叟路凿通。   嘉陵江畔礁石阻,秦岭腹中廊道空。  回望岌岌崎岖路,嶙峋险谷暮烟中。     丽江游    舆初霽开迎宾至,百语华夷汇古城。  牖影熹微思异馔,蟾光弥望弄清笙。  人潮佳媛当街舞,灯海嘹喉远
期刊
入冬的江面,飘起袅袅薄雾。一位老者肩挎褡裢、手持镐钎慢慢行走在开阔的河滩上,虔诚得如同一个纯洁的孩童。远处,一条雪白的狗儿正在嗅着什么。  拣石人看上去年过六十,黑紫的皱纹间掖着山野的风霜,深蓝的布褂却裹不住人世的沧桑。跟它的主人一样,那些堆在一旁的五颜六色、奇形怪状的石头也已历尽世事,它们有的乌红油润,有的也满是划痕,唯形色依然撩人。拣石者有着鲜明的投入和陶醉,忽地疾步过去驻足,忽地又俯身凑近大
期刊
大隐于野    小温早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滚滚红尘,想到一个远离世俗、远离人烟的地方落草隐居。有道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他认为此言极荒谬:上下五千年,遁迹万千隐者,几人能与“小隐隐于野”的诸葛亮、孟浩然、陶渊明比肩?夫“大隐”之所,野也!  女友向往的“大隐” 更非凡:完全与世隔绝,比陶渊明更陶渊明,像洪荒年代“野人” 那样生活。  在一次随“驴友”徒步探险寻幽途中,他们发现了一处与
期刊
从一本书上读到一篇署名文章,题为《“战天斗地”不足夸》。文章说,某成语词典收有“战天斗地”的词条,其释义为“天、地:泛指大自然。与天和地作斗争。形容与大自然抗争并征服大自然的豪迈气概”。文章嘲讽了“战天斗地”这一口号,并且以印度洋海啸使二十八万生命遭到无情的吞噬为例,说“在这样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所谓‘战天斗地’成了一出滑稽戏,豪迈的气概只能让人联想到两句古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接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