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需要“股评家”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普通投资者,专业的报告显然并不适用,也不受欢迎。他们倾向于直接听到可以信赖的“结论”,并据此操作,国内外市场皆是如此。
  
  这些年,股民们把对熊市的怨恨纷纷发泄到股评家身上(也难怪,股评家是股民可以找到的唯一泄愤对象),“股评家”这个职业的声望一路跌到社会的底层,民间排名甚至仅仅比“三陪女”高一点。昔日呼风唤雨、万人仰赖的“股评家”们已经无奈褪去了罩在头上神奇的光环。
  俗语云:落架的凤凰不如鸡。前段时间就有传言:正在修订的《证券法》草案拟“禁止各种传播媒介对上市公司的单支股票进行评价、推介”。果真如此的话,相关证券咨询机构的生存空间将被彻底封杀,那么,“股评家”这个职业真的是连“三陪女”都不如了。
  仔细想来,“如果你不是扬起灰尘的人,你就是尘土满面的人。”在这个市场上,要么是坐台的股评家,要么是台前的听众,我们在二者间必居其一。所以,股评还确实与我们密切相关。
  在中国股市,股评家曾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鱼龙混杂中一些“黑嘴”与“黑庄”眉来眼去勾肩搭背。他们曾经舌灿莲花而翻云覆雨,推荐一支股票就涨停一支;但随着一个又一个股市黑幕的揭开,他们最终原形毕露而声名狼藉。股市中曾有著名的“南北二托”,被其点评过的股票立即大幅冲高,只要投资者一跟进,就被套牢。“黑嘴”的恶行败坏了股评家的名声。
  广义的股评,功能在于缓解投资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多数投资者因为受时间、精力、成本和知识等诸多限制,对于宏观经济、资本市场和证券品种了解有限,因此产生了对股评和股评家的需求,这一需求和相应的供给有其合理性,符合社会分工原理,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
  但必须有一个前提:供给是有效的供给,需求是合规的需求。也就是说,股评家提供的股评是客观、准确、完整的,是符合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受众对股评的需求与期望是合理合规的,普遍接受的是基于公开信息之上的专业判断和独立见解,而不是内幕消息或谣传流言。
  长期以来,一些公开媒体上的股评严重违背了这个要求,所以,才会有类似这样“封杀令”的酝酿。一张张配合庄家与主力的“黑嘴”,一个个看似无所不知实则猜涨赌跌的“万金油”,股评家的公信力就这样无可挽回地消失了。
  不过,话说回来,股评的“变异”其实只是异化了的股市生态系统的反映,将责任完全归罪于股评家群体更是有失公允。长期以来,股权分置造成的先天缺陷,“中经开”等恶庄的施暴为虐,内幕交易与小道消息的层出不穷,法律制度与监管手段的空白缺位,凡此种种,决定了我国股市只是一个投机的市场。在这样一个市场中,股评不可能是成熟市场中的“投资性的分析”,因为庄家需要托儿,散户只要“消息”,劣质的股评在发酵变味的市场弥散,畸形的需求就这样创造着对于资本市场而言本是无效的供给。
  对于股评家的去留,绝不能因噎废食;也不宜迎合股民们一时的情绪诉求,像曹操借粮官之头一样,宰烹替罪羊以慰抚人心。我们不能像英国小说家享利所说的“还在准备打昨天的战争”的将军,而应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以未来的标准和市场的要求来臧否人物,判断是非,制定规则。如果未来的市场是投资主导的市场,那么,过去那种肤浅异化的股评和股评家自然会被无情抛弃,新的有效的股评将会主动取而代之,我们怎么能预先封住“未来的红嘴”呢?
  实际上,这两年随着基金等投资机构力量的壮大,广义的股评家已经分化成以技术、市场分析为主的“股评家”和以行业、公司基本面分析为主的“分析师”。后一群体主要服务于机构投资者,他们的重要性和影响正在迅速提高。
  分析师对股票进行评级,并且有的还给出目标价格或合理价值,这一点甚至违反了不在具体点位推荐操作的现行规定。但是由于这些分析围绕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等客观情况,面对的是有良好专业判断能力的机构客户,因此并未产生不良效果,也罕为人所诟病。
  根据今日投资财经资讯公司提供的数据,2004年涨幅前50名的股票中,有三位以上分析师跟踪的占80%,有十位以上分析师跟踪的股票占64%,明星股很少能逃脱他们的“慧眼”;而被分析师冷落的公司中,出类拔萃者微乎其微。
  对于普通投资者,专业的报告显然并不适用,也不受欢迎。他们倾向于直接听到可以信赖的“结论”,并据此操作,国内外市场皆是如此。尽管分析师和股评家曾经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但市场在变,一切皆有可能。未来的“红嘴”必然会沿着目前“分析师”的轨迹破壳而出,在新的市场环境中发展出更加适合长期生存的良好基因。
  即使是非常成熟的市场,也要花费心思不断完善规则,限制股评家的道德风险。完全干净的市场是没有的,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地净化它。当有一天,股评家们认识到顾客就是上帝,必须像对待机构客户一样对待散户,必须像在机构客户市场一样建立起有效的优胜劣汰机制时,我们就不需要讨论是否对股评家进行“封嘴”的问题了。
其他文献
1930年,在美国奥马哈市和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两个犹太家庭中,分别诞生了一个男孩。在几十年之后,他们并肩成为令世界瞩目的两位投资大师。前一位被尊称为“股神”——沃伦·巴菲特,后一位是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索罗斯。    与人们对巴菲特的普遍赞誉不同的是,对于索罗斯,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贬多于褒。这个被称为“坏孩子”的国际大炒家,最成功的战绩就是狙击英镑及意大利里拉,令英、意两国被迫暂时退出欧洲货币系
期刊
任何一颗种子都要找到适合它生长的土壤,如果你手里是颗水仙花的种子,那么,最好找个有水的地方让它生长。如果你是位一穷二白的创业者,那么,你最好进入孵化器创业。    创业者缺什么,孵化器帮你补什么。在孵化器里创业成功的人都这么认为。也许你接下来会问一个你感兴趣的问题,我缺钱怎么办?答案是:孵化器会给你钱。  事实上,钱是创业者遇到的最大困难。创业就是一场靠金钱支撑的游戏。你缺少经验、技术不成熟都没关
期刊
“银行怎么不通知一声就加息了呢?”贷款买房的人在房贷加息后,萌生了这样感慨,在他们看来,房贷利率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虽然这在金融市场上是不可能的事。  现在,银行似乎听到了买房人的呼声,银行决定给“债主”一个选择固定利率的机会。央行在月前公布了《2004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称“可以考虑允许商业银行发放固定利率个人住房贷款”,这意味着房贷利率将有可能采取固定利率的新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再受
期刊
最近,张哲的心情不错。原因是,他投资的债券基金得到了很好的市场收益。得益于债券市场的良好势态,他购买的这支债券基金平均增长率一直不错。该支债券基金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取得了3.5%的收益,让他颇感满意。  目前从市场上看,债券基金早已被货币市场基金抢尽风头,但张哲却更倾向于投资债券基金。他认为,尽管债券基金风险要高于货币市场基金,但其收益要好于货币市场基金。相比于其他投资方式,一般说来,债券基金的长
期刊
万元户,二十年前是一个让人向往的财富阶层。  现在,早已不足为奇,北京、上海的许多双薪家庭,他们的家庭月收入就超过了万元,这些人创造财富的速度让人咋舌。但是,把他们的收入和房价放在一起,便黯然失色,这些大城市城区的房价动辄万元以上,这让他们在置业过程中也会“捉襟见肘”。  业内专家认为,按照固定资产投入占收入三分之一的原则,每月收入万元的家庭,他们买房的资金并不见得宽裕,毕竟谁都不可能把所有钱都用
期刊
经常碰到一些不了解保险的人这样问道:“我要是今天买了一份医疗险,明天就病了,看病的费用能给报吗?”  提这样的问题其实就是因为不清楚保险的“观察期”。在我们的健康保险单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词:观察期;也称为“等待期”。一般说来,“观察期”是指在医疗保险、重大疾病保险等几类健康保险中,被保险人在首次投保这几类险种时 ,从合同生效日起一段时间内,被保险人患疾病所发生的费用,保险公司不予赔付。  从观察期
期刊
其实,理财没那么专业、复杂和神秘。理财大部分内容都是平常生活中的平常事,它发生在你领薪金、买菜、缴费、商场消费、处理资金投向等日常行为中。理财的诀窍就是简单的四个字:开源、节流。    理财重要吗?  理财专家说:世界上1/3的人是天生有钱,1/3的人是靠创业积累财富,1/3的人是靠理财致富。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投资创业的成功概率仅为7%,所以,绝大多数的人是靠理财致富的。  书上说:
期刊
“多少个白天和黑夜,  欲望和女人做伴。  搜罗着人类各式各样的创造,  享受着无法预测的惊喜。”  这段话来自  我的一个好朋友的MSN签名。  她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孩儿,  喜欢购买各种漂亮的东西,  比如时装,比如香水。  我看了她的签名之后,  第一个反应就是:  大姐,这些惊喜可是要很多银子的!  我知道,她是一个单身女贵族,收入不菲,  自己的薪水足够支付一部分“无法预测的惊喜”。  
期刊
荷兰著名的思想家曼德维尔,在1714年出版的《蜜蜂的寓言》一书中讲述了这样的故事:一群蜜蜂为了追求豪华的生活,大肆挥霍,结果蜂群很快兴旺发达起来;而后来,由于蜂群改变了习惯,放弃了奢侈的生活,崇尚节俭,结果却导致了整个蜜蜂社会的衰败。  这就是“节约的悖论”。节约对个体来说是好事,但却造成整体经济状况的恶化;反过来,浪费是“私人的恶德”,但却刺激了经济,提高了“公众的利益”。  后来,这个故事被英
期刊
燃油税是否征收已经沸沸扬扬多年,并称征收燃油税有三种征收标准(30%、50%、100%)作为备选。一时间,城市中的有车族开始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征收燃油税后,这车是费钱了还是省钱了呢?”而要购车者也在盘算“征收燃油税后我到底应该买什么样的车划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