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2桦南清晨局地突发短时冰雹过程分析

来源 :防灾减灾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idzhang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2010年8月12日清晨桦南县发生的局地突发短时冰雹天气进行了天气成因分析,表明冷锋前强烈上升气流为冰雹云形成提供了动力条件,锋前新生对流云团发展形成冰雹云。利用雷达基本数据产品揭示了冰雹云形成发展、成熟和消散全过程的主要回波特征,并应用雷达产品对冰雹的识别及与人工识别进行对比,其产品比人工提前10分钟识别冰雹,具有很高的临近冰雹预警应用性能。
其他文献
利用1957-2012年长春地磁台地磁观测数据资料对长春地磁台地磁场的长期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总结了长春地磁台地磁场长期变化的规律,揭示了长春地磁台地磁场是以波峰波谷,波
主要研究沈阳地震台SSQ-2型水平摆倾斜仪的年、月、日形态特征及数字化资料映震性能分析。检验理论固体潮与实际观测的潮汐因子、相对误差,排除气压、天气等对形变观测的干扰因素,识别形变观测中异常特征,提高利用形变观测的监测效能。
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各级指挥部需要第一时间获取到地震现场及周边的灾情信息,包括灾情图片、图像。宁夏地震局立足于本区重点危险区、人口密集区、重要设施分布点、
针对牡丹江台FD-125射气仪氡本底过大的问题,分析本底大的原因,对原有观测系统进行改造,收到良好效果。
本文通过2011年日本本州海域9.0级地震、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2008年6月14日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7.0级地震前后山东莒县井水位、水温同震响应的资料变化对比分析,对区域应力
利用teqc软件对JLCORS网络系统的49个连续运行观测站的观测数据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评估,包括数据完整性、电离层延迟及变率、多路径效应等,数据采样率选用30秒,卫星截止高度角为10度。结果显示,95%的观测站采样效率分布在0.9~1之间,80%的观测站CSR值分布在0.0~0.35之间;所有站点多路径MP1、MP2指标的RMS在0.15~0.45 m范围内,网络系统内MP1、MP1的最大值分
本文主要利用锦州义县地震站"十五"观测以来的地电场分钟值资料,对观测中常见的干扰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识别与归类,并对干扰特征和判别原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地电场观测过程中存在地电阻率同场观测干扰、磁暴干扰、雷电干扰、降雨干扰、游散电流变化干扰、电极不稳定引起的数据漂移及观测系统变化干扰、仪器死机、重启仪器造成数据丢失干扰等。
结合多年台站工作实践经验,分别对所从事的流体、电磁、形变、测震数字化仪器故障排除方法进行总结,集结成文,希望能在日常工作中快速排除类似故障,为地震监测预报提供连续可靠的
地震前兆台网产品产出工作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努力提高监测产品的服务水平,形成专业化产品体系,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迫切需求。本文以天津地震前兆台网为例,介绍了产品产出环节中"监控日报、运行值班、月报评阅、报告产出、图形产出"的动态管理思路,以管理创新推动产品产出工作的发展。
在对丰满地震台水氡井的基本情况和水氡的动态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列举并分析了该测点自1987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期间M≥5.0级东北深震前后水氡资料的异常形态,得出水氡具有一定的深震效应。结合深震震源机制和水氡井所处特殊区域地质构造,对深震前后异常形态问题进行了初步解释,为今后利用水氡异常形态判别深震发生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