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传媒上巿的三个问题

来源 :投资与合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2月22日清晨,第一场雪笼罩了北京城。我刚刚打着了汽车发动机,手提电话响了,一位香港投行的朋友在电话那头兴奋地狂喊:北青传媒今天在香港挂牌,目前股价已经涨了16%!
  在办公室的电脑前,我在Google键入“北青传媒”,各种最新报道如海潮般扑面而来。我了解到,北青传媒本次公开发售4774万股,集资9.05亿港元。定价18.95港元,为招股价的上限,市盈率达到19.8倍。招股期内,北青传媒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公开发售和国际配售部门分获422倍和16倍的超额认购。上市当日,以22.7港元收盘,比招股价18.95元高出19.8%。按说,一只股票在香港挂牌,即使创下认购纪录的新高,通常也不会引起如此大范围的关注。我想原因只有一个:这是有史以来第一只以IP0方式在海外挂牌上市的内地传媒股票。对此一重大事件,作为一间国内最早进行媒体投资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我想在本专栏与各位谈谈三个常常被记者问及的问题:
  
  北青传媒上巿结构有何特点?
  此前,国内已有赛迪传媒及博瑞传播两家平面媒体,以买壳方式在A 股上市。其中,赛迪的上市资产为《中国计算机报》的广告业务,该报为中国内地前两位的IT类行业媒体之一。而博瑞传播的上市资产为《成都商报》的广告、发行、印刷及纸张代理业务,该报为成都地区排名第一的日报,稳居内地日报广告前十名之列。引人注目的是,两家报社的采编业务均作了剥离处理,并未作为报社资产置入上市公司。
  同样,北青传媒的上市资产包括:北京青年报等报刊的广告及印刷业务,中国网球公开赛推广业务。《北京青年报》的采编业务则被剥离在上市资产之外,同样来被置入上市公司的资产还有《北京青年报》的发行业务。我们知道,一家报社的核心业务是采编(生产)、印刷、发行和广告(销售)。而北青传媒的上市资产未包括采编及发行两个关键业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北青传媒只是将北京青年报的部分经营性业务分拆上市,并非《北京青年报》本身上市,这是投资者必须了解的事实。当然,从全球来看,日报生意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广告,采编及发行通常是日报生意的成本。北青传媒须支付广告收入的16.5%给北京青年报,作为其采编成本。北青传媒的招股书称:如政策许可,北青传媒将收购《北京青年报》的采编部门。显然,所有上市的国内平面媒体,因为政策不许,其采编部门均被剥离在上市资产之外。
  
  北青传媒有何风险?
  我们必须了解到,北青传媒的核心资产是《北京青年报》的广告,而该报长期位居内地日报广告收入的三甲之列。我对日报生意的研究表明,报纸与传统产业的最大差异在于,报纸更加体现出赢家通吃的特点。即,市场地位或影响力大的报纸将获得更大的收益,而排名末尾的报纸则会入不敷出,直至最终退出市场。强调一点,《北京青年报》目前优越的市场地位会大大降低其投资风险。
  北青传媒招股书及香港的分析师普遍认为:其风险在于政策,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及产业链的不完整等等。但是,我认为,北青传媒的最大风险在于两点:第一,由于本地竞争可能导致《北京青年报》的广告收入大幅下滑;第二,北青传媒计划涉足的电视业务(2.5亿元)可能未能达到收入预期,从而导致公司利润下降。
  目前,北京可能是内地日报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其竞争主体包括:北京日报集团旗下的《北京晚报》、《晨报》、《现代商报》和可能收编的《娱乐信报》(原隶属于北京广电集团);人民日报旗下的《京华时报》;《光明日报》及南方日报集团的《新京报》;残联的《华夏时报》;北京日报集团、上海文广集团和《北京青年报》拥有的《竞报》;以及北京团市委的《北京青年报》及《法制晚报》等等。一个城市,居然有10份当地日报在分食市场,在内地其他城市绝无仅有!尤其是,《北京晚报》的发行量大大领先于所有对手,《京华时报》的零售量则早已超出《北京青年报》,这是否会动摇《北京青年报》目前的强势地位呢?这是北青报管理层必须面对的问题。
  
  谁将是下一个北青传媒?
  北青传媒的上市表现的确称得上空前成功。市场自然期望知道,谁会是第二个北青传媒?即,内地还有那家报纸的收入规模和利润水平接近《北京青年报》,同时还有上市计划?我的答案可能不会乐观。
  在内地,广告收入超过或接近《北京青年报》的日报有:《广州日报》、《北京晚报》、《深圳特区报》、《南方都市报》、《新民晚报》和《成都商报》等,其他的日报广告收入大多在5亿元以下。令人遗憾的是,《北京青年报》早在2001年即发起成立了“北青传媒股份公司”,而上述日报,除《成都商报》控股的博瑞集团买壳上市外,其他大多数日报尚未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也许下一个日报上市,投资者还要等相当长的时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官方会视北青传媒上市场后的表现,而决定下一个日报的上市进程。
  (作者为泛华东方传媒顾问公司总裁)
其他文献
在中国风险投资圈中,这样的故事不是很著名,但常常发生。这个故事的主角是刘亚东和史正富。  亚信的创始人之一刘亚东是风险投资的玩家。在1999年到2001年间玩了一把风险投资,期间投了六七十案子,刘亚东笑称失败率不高,倒闭了一家,是软件企业,投得最赚钱的是一家做玉米深加工的企业,其他或者继续持有或者小赢即卖。  刘亚东做风险投资其间的主要搭挡是史正富。史正富为主要合伙人的上海同华投资所投企业的高成长
期刊
在互联网泡沫的风起暴跌以后,疯狂的线跑了,愚蠢的线缩水了,聪朋的线在寻找扰会,扰会之一就是传统产业。不过,无论是重回传统产业的VC,还是重现Vc领域的传统产业,都在繁华与寂寞的轮回中提升了自己。  VC投资传统产业的升温趋势有增无减。  华平投资哈药的焦点新闻还没有散去热气,IDG就传出投资如家快捷酒店的消息。去年下半年,英联投资宁夏红酒引发了业内足够的关注。而两只老牌风险投资IDGVC和深创投在
期刊
如家酒店连锁公司的新一轮融资已经于2005年2月底完成,资金将用于网点扩张。在两年多成功的经营业绩支持下,如家的身价已经水涨船高,“太多人找我们,我们找谁的出价高,挑了一个出价高的,慢慢来,每次几百万美元。风险投资商持股比例不能太大。”如家酒店连锁CEO季琦说,  于2002年6月正式营业的“如家酒店连锁”,到2004年底,如家酒店连锁集团已经在全国14个城市开设了47家门店,超过了我国经济型连锁
期刊
今天如果有一家公司对我说,我们的产品全部卖到美国去,这样我会害怕;如果他说,我们70~80%的产品卖到中国,20~30%的产品卖到欧美,这个公司我们会比较相信。中国国内的市场足够大,需求也很强劲,中国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经济体,自身有着良好的经济循环,而相对来说,国外的市场会疲弱一些。  过去几年,大家把眼光盯向国际市场这绝对是正确的,因为国内的消费市场不强,现在情形开始不一样了,前不久,我去听
期刊
被媒体评价力“一举一动都牵扯到内地风险投资走向”的阎焱,正在成为中国创投行业的一面旗帜。中国创投业和一些引人注目的产业一样,开始拥有自己的明星了。  在投资盛大18个月以后,软银亚洲顺利退出,只是投入的4000万美元变成5.5亿美元。这让软银亚洲掌门人阎焱离他的目标又近了些,打造亚洲风险投资机构著名品牌是现在的阎焱对未来的定位。当然,这个品牌或许不叫软银亚洲。  在中国创投业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本土
期刊
洋装虽然穿在身,其心依然是中国心。美国精英“百人会”满面春风地来了,他们带上笑容,带着激情,更带着对中国投资的热切。  2005年1月20日,北京,美商中经合集团迎来了一批贵客——“百人会”成员的造访。此次由代表团团长沈坚白、会长李锡辉、副会长邓兆祥、赵公骅、傅履仁、顾屏山、李渊祈、杨一美等副会长组成的精英“百人会”是美国一个无党派、非政治性的全国组织,它由一批在各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美籍华人组成
期刊
“在中国内地造就出总资产在10亿美元的大企业,然后让他们的领导者个个成为亿万富翁。”徐新的这个宏伟理想,现在看来在霸菱VC已经难以实现。但是这位在VC界颇具影响力的“铁娘子”在2005年仍然值得创业者期待,因为她下一个宏伟的计划即将实施。    本月劲爆:  2004年12月31日,是徐新在霸菱亚洲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和中国区总裁任职的最后一天。  2005年,对于这位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亚洲25
期刊
移动电话号码查询服务在保护用户隐私及有效阻止垃圾广告侵袭方面的不断进步,使其终将成为移动通信瓴域一项需求量巨大的业务,并随之带来新的利润流……  仅在不久前召开的2004年度无线领导人峰会上,移动通信业务提供商(以下简称SP)Verizon 无线的CEO Denny Strigl还对移动电话号码查向业务表示怀疑,并指出Verizon没有开展该项业务的计划。  原因是考虑到该业务仅是有利于移动行业
期刊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制度下,都有好的和不好的企业家,这要看你的眼光怎样,看你如何去挑。  有眼光,还要有管理能力,有直觉,还要有融资收购兼并能力,这样的企业家是所有VC望之所及的。但这样的全才有多少呢?我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有几个方面是最关键的:第一,市场感觉和杀手本领要好,第二,管理和带领队伍的能力要强,三要有胸怀,第四,品德要好。我们投资进去,只是作为一个小股东,我们把钱交给他,要能在晚上睡得着
期刊
对其他国内的VC来说,上海联创的募资路程不可模仿。联创的故事是这么完美:独特的人脉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本、独到的投资策略、出色的投资回报,使联创募资如探囊物,一帆风顺。  当前中国风险投资领域流行的说法是,相比于1999~200:)年的风险投资基金首轮募资,兴起于2004年的第二轮资金募集的难度更大,因为当年中国经济正处于互联网和高科技的热潮中,并且推出创业板的讨论也正如火如茶,这些都使得LP们面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