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指数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现状

来源 :中国实验诊断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ggoigo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想的全身麻醉是术中无痛觉和无意识、肌肉松弛、抑制应激和自主反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完善且无相关并发症。诸多体征是反映麻醉深度的传统主观指标,如血压、心率、呼吸幅度及节律、瞳孔、肌肉松度等。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客观、量化的镇静深度监测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脑电双频指数(BIS)在临床的应用尤为广泛。本文就BIS在临床麻醉中的现状、局限及前景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刘某,男,66岁,因'发热10天,右眼视力下降1周伴疼痛2天'急诊入院,患者入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感冒'就诊于外院,给予抗生素治疗
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兴趣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也是值得探讨的课题。把多媒体融入识字教学中,给现代识字教学带来活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优化教学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为临床常见病,既往内科治疗多为单纯抗凝,但内科保守治疗临床效果大多较差。血管外科手术取栓风险及费用较大,患者接受程度较低,且治疗时间窗较窄。近年来随着
<正>据报道,颅内感染是脑膜炎、大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开颅术患者手术后最严重并发症之一[1]。颅内感染一般起病隐匿,病情进展较快,患者如果得不
卵巢癌转移所致的化疗抵抗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腹腔种植转移和循环肿瘤细胞(CTCs)介导的血行转移。最新研究发现,卵巢癌更易通过血行转移途径发生大网膜